精品阅读 资讯

湖南一国税干部开房吸毒被拘

湖南一国税干部开房吸毒被拘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新京报记者4月29日经多方求证后获悉,湖南邵阳邵东县国税局干部龙运忠,日前在深圳因涉吸毒被警方治安拘留。

事件经过|与异性深圳开房 对方身份不明

知情人士透露,龙运忠4月17日入住深圳市区一商务快捷酒店,“与他一起入住的是一名异性。”当晚,因涉嫌吸食毒品,龙运忠被深圳警方抓获。

该酒店工作人员亦证实,4月17日晚间确有住客被警方带走。据悉,龙运忠被深圳警方治安拘留15日。

目前尚不清楚当时龙运忠是因公还是因私前往深圳,也不清楚同住的异性是谁。

其人资料|系国税局普通职员 曾拖欠贷款

邵阳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运忠为邵东县国税局普通职员,今年41岁。

负责人还表示,单位已从深圳警方获悉此事,相关处理工作仍在进行,目前尚无最终处理结果。“肯定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新京报记者搜索发现,邵东县政府官网今年1月15日一则“拖欠不良贷款公职人员曝光”的公告中,龙运忠因“未按要求偿还逾期贷款”被曝光。

相关盘点|官员吸毒丑闻频繁爆出

龚卫国:至少有4名与其一起吸过毒

近日,湖南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被调查,取证发现,至少有4名与其一起吸过毒的人员被调查,包括一名与其有过性关系的女子。

4月27日,据该女子透露,龚卫国至少已吸毒两年多。她承认和龚卫国有过男女关系,并为他怀过孕,两人曾多次在当地酒店开房吸毒。

  • “吸毒市长” 龚卫国爱唱歌泡吧

    龚卫国曾因为是高学历低龄“能干市长”被看好。如此戏剧化的人生从他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探究一二:爱唱歌泡吧,交友广泛,酒量大。

    查看详情
  • 湖南临湘市长龚卫国尿检呈阳性

    目前,龚卫国的尿液毒品检测初检结果呈阳性,龚卫国也承认了自己有吸毒行为。

    查看详情
  • 官方曾回应:龚卫国身体不适请假

    岳阳市官方称,之前龚卫国以身体不适为由递交了辞职报告,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查看详情

刘维:与多名政法官员一起吸毒

2014年,在刘汉涉黑案一审公诉中,媒体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刘维和原德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刘学军、原德阳市公安局装备财务处处长吕斌和原什邡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忠伟等多名政法官员聚在一起吸食毒品。据刘维供述,除了送金钱财物,他几乎每周都会和这三人在自家的会所里聚会,一起寻欢作乐,甚至吸食毒品。

  • 写在刘汉刘维等五人死刑执行之际

    黑恶伏法,正义终至。这标志着刘汉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彻底覆灭,也充分彰显中央依法治国、打黑除恶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查看详情
  • 刘汉刘维黑社会犯罪案件5名罪犯伏法

    2月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罪犯刘汉、刘维、唐先兵、张东华、田先伟执行死刑。

    查看详情
  • 刘汉刘维涉黑案专案组曝光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公安部直接指挥北京、湖北、四川多地警方,成功侦破了刘汉、刘维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

    查看详情

杨红卫:吸毒一年后因贪腐被抓

2011年5月,原云南省楚雄州州长的杨红卫因受贿被查,与其贪腐行为同时暴露的吸毒史,立即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杨红卫吸食的毒品叫“卡苦”,外形与烟丝相似,在其吸食毒品的一年多时间,有固定的吸毒地点和供货人。

深度分析|官员吸毒多伴生其他不良行为

吸毒官员在吸毒行为之外,多伴生有其他不良行为。例如,杨红卫受贿、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有的在吸毒的同时嫖娼、受贿、包养情妇等。

云南省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文杰认为,官员吸毒伴生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是官员吸毒表明其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人生观、价值观等偏离了正常轨道。这样一个基本观念错误的官员,本身就容易出现生活腐化、嫖娼淫乱等行为。二是吸毒开支不菲,要靠官员的正常工资支撑其吸毒行为较为困难,一些官员为筹毒资由此走上了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如湖南省安化县劳保局官员谌某17次贪污社保金共41万余元,这些钱全部被用于其个人吸毒等非法活动。

  • 公务人员为何沦为“瘾君子”?

    本应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公务人员为何会沦为“瘾君子”?是个人价值观动摇还是道德滑坡?是交友不慎还是监管不力?

    查看详情
  • 官员吸毒 毒资何来

    毒资来源到底是贪污受贿,是公款报销,是商人埋单?这需有关部门彻查,吸毒的背后有无腐败问题。

    查看详情
  • “撒谎式回应”比官员涉毒更恶劣

    官员涉毒固然是丑闻,在龚卫国涉毒这件事上,更让人惊诧的是此前临湘市一些党政官员的“撒谎式回应”。

    查看详情
  • “吸毒市长”的未竟之问不止贪腐

    龚卫国并非因其他事而致吸毒现形,可能正因如此,舆论才对“吸毒市长”龚卫国有更多的未竟之问,且更多集中于是否涉腐问题上。

    查看详情

监管不力| “毒官”为何总是能在内部“隐身”

通过分析官员吸毒的多个案例不难发现,这些人吸毒行为的败露鲜少源于内部监管基本都来自“外部”作用。杨红卫是上级纪检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后,才公布了其吸毒行为;宿松县两名官员的吸毒行为败露,则是因为公安机关侦办其他案件时恰巧抓获了他们,之后又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针对官员吸毒,确实很难建立一个单独的监管机制。”云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禁毒系主任高巍分析,一方面,单位没有这方面的监管职责。一方面,官员吸毒具有较强隐蔽性。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法治网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