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中国老兵将出席俄阅兵式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据俄新社4月22日报道,将有3000-5000中国老兵去莫斯科参加俄罗斯胜利70年的的庆祝活动。这将有助于加强中俄两国的友谊,并提醒世人,70年前二战期间,谁才是俄罗斯的盟友。小编致敬: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据俄罗斯图拉新闻网4月22日报道,中俄于4月7日达成协议,中国将派高级军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伟大卫国战争70周年活动。39名中国退役将军将于5月8日到达图拉,并参加在列宁广场的胜利阅兵。
据报道,将要访问俄罗斯并参加胜利日活动的代表团包括以前的航天部门负责人、海空军高官等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如此多的高级军官同时来到俄罗斯。
2015年9月3日,俄罗斯也会派出老兵代表团回访中国。
俄为中国老兵发二战奖章
抗战老兵:抗战极其残酷最反感抗日神剧
黄殿军是东北抗联第二军唯一健在的老兵。老人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目光炯炯有神,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让人很容易就想象出老人当年的勃勃英气。每次说到抗联,说到当年打鬼子的情景时,他总要狠狠地骂了一句,他说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参军后没多久,就跟着杨靖宇司令打了一仗——攻打抚松三道庙岭,黄殿军说这是他记忆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当时部队里应外合,冲进日军兵营,举着机枪就扫。日本兵还在抵抗,他最后扔手榴弹才把剩下的日本兵炸死,“那据点仓库里头都是新枪,机枪就四十挺,杨司令打仗非常有战术。”时隔几十年,黄殿军老人每次讲述那次战斗经历都有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抗日神剧
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的时候,黄殿军和战友们开始还不相信,因为日本人一直在造谣说“你们杨司令已经死了”,但没多久杨靖宇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抗联战士们都认为杨司令是打不死的,但这一次,他们在城里看到了杨靖宇的头颅被敌人挂了出来……回到藏身地,黄殿军和战友们抱在一起痛哭。

清朝武将大战日本兵
抗战老兵们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在他们的记忆中,日寇穷凶极恶,抗战艰苦卓绝,他们亲历了众多残酷的时刻:
黄开仁是四川省蒲江县人,跟随同是本县的李家钰将军出川抗战,担任他的译电员。1944年5月21日,河南省陕县秦家坡旗杆岭,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率军为大部队断后,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日本人的伏击,中弹身亡。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位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当时黄开仁就在李家钰身边,他还记得,李将军殉国前最后一刻,还在指挥还击。

人大代表:很多抗战老兵需要的不是金钱 而是认可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宝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陕西老兵胥继武和哥哥胥继昌当年双双弃笔从戎,哥哥当了解放军,而弟弟加入了国民党部队,还参加过中条山战役。“那一仗打得很惨,胥继武他们最终弹尽粮绝,不少人投河殉国,河里填满了战士的遗体。”
胥继武最终死里逃生。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有了工作,但是家境一般。不过老人最在意的并不是这些。“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他借来哥哥的抗战荣誉纪念章,自己戴上照了张相。”韩宝生讲到这里有些激动。
“其实很多老兵都是这样,他们需要的不是经济上的补偿,而是认可,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得到慰藉。”他说。

国军老兵:重访台儿庄向满是弹孔老房子敬礼
4月8日,抗战台儿庄大战胜利77周年,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参战老兵、战地记者及抗战将领后人,来到山东台儿庄大战遗址缅怀英烈。
上午8点40分,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内,亲历大战的老兵国民革命军第32军142师425团2营5连士兵、101岁的邵经斗站在当年激战留下密密麻麻的弹孔墙前,抚墙痛哭。他说,当年战况惨烈,台儿庄街前铺满了战友的遗体。

抗战时期《中国青年》编辑、《中央时报》《益世报》记者、台儿庄大战战地记者、如今102岁的蒋思豫说,"台儿庄打响一周后,我和《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新华日报》记者陆怡来到台儿庄采访,我们在徐州见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李宗仁说前线之战异常激烈,建议你们到一线采访。还有好几个记者在前线阵亡了。"
网友评论:
499元森林公主净化器:台儿庄士亡,寒骨尚未葬。樱花三月飘,倭国闻花香。杀敌葬沙场,后人把我忘。杀我三千万,送钱把寇赞。流血又流泪,何以爱家乡?
天地玄妙_Tyrant554237352:向参加台儿庄抗战的川军英雄说一句谢谢!
丿左转角丨冰:向英雄致敬,看着真的很心酸,希望国家好好善待这些还活着的英雄们!!!
黄埔老兵:日本兵一枪之仇还未报 非常气愤
林敬裕老人1922年生人,广西桂平人。1941年6月报考了黄埔军校四分校。
老人回忆抗战的一次战役:“日本鬼子已经全部冲到我头顶大石头上,拼命丢手榴弹,统统丢下山谷。过了几分钟,我估计日本鬼子要下来搜索,我知道自己处境非常危险,只有一搏,没有别的办法。我示意身边的人解下我身上的手榴弹,拉出导火线,就等着日本兵下来搜查时,大家同归于尽。但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乌云密布,日本兵全都去躲雨,我们趁机撤离下来。”
由于当时失血过得,林敬裕已经无法动弹。此时战斗还没有结束,他们也不可能撤离。林敬裕的传令兵把他背到一个山洞躲藏起来,之后的事情他就全不知道了。他只感觉有象沙子一样的重物压到他的胸口,生命正在离他远去。
据林敬裕老人回忆,桂林保卫战,391团伤亡惨烈,1000多人的加强团,打得剩下不足百人。那次战斗,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林老的右手被打断,手臂弯曲无法伸直,落下终身残疾。说起七十年前那场战斗,林老对日本侵略军仍然充满怒火。
林敬裕:“七十多年了,一枪之仇还没报。他们现在还想欺负我们,我非常气愤。”

老兵回忆:游过长江死里逃生 全排仅剩我1人
周广田清楚地记得,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集中火力猛攻光华门城门。周广田和全排弟兄由光华门穿城而过直奔挹江门,沿途没有看到一个军人和老百姓,他们是守城部队中最后撤退的。
走出挹江门来到下关轮渡码头,周广田当时想找条船把全排弟兄和武器带过江去,前往郑州报到,可一直找到汉中门都不见船的踪影,只好回头又往下关走。至下关,天已拂晓,猛看到日军兵舰已接近燕子矶,正在用火力追杀游水渡江的士兵。紧急中周广田看到轮渡码头侧面停有一小块竹排,立即指挥不会游水的弟兄十多人登上小竹排过江,会游水的30来个弟兄则脱掉棉军服和他一起游水过江。
游了约两百多米时,上游先后漂来3块小长木板,周广田赶紧抓住木板。这时,日军的两艘兵舰和几只快艇已向船码头冲来,边冲边用火力猛扫,周广田迅即沉至木板下捡了一命。而小竹排划离码头不到百米,排上十几个弟兄被敌兵射死在江中。
12月13日中午,周广田终于游过江爬上江堤,此时江面上浮满已被日军射杀的战友,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