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更名:新Logo被指抄袭

新浪科技
摘要|滴滴打车今日宣布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新的品牌标识,滴滴打车软件也会在今晚19:09放出更新。
上线三周年更名|Logo被指是抄袭
滴滴表示,之所以选择9月9日更名,是因为今天是滴滴打车App上线三周年纪念日。滴滴打车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6日,其App上线于同年9月9日。
对于此次更换标识的原因,滴滴表示,经过三年的发展,滴滴打车已经从单一的出租车打车软件,成为涵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巴士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原有品牌标识具象化的出租车形象已经不能很好体现目前滴滴多元化的业务发展。

滴滴出行的logo
然而滴滴的新标识刚刚公布,便有网友指出其新Logo涉嫌抄袭。微博认证为企业品牌形象设计顾问的@张洪科在微博中贴出了一组Logo图片,他表示这是印度设计师2014年2月在设计网站上发表的牙医标志。可以看出,滴滴的新Logo和该牙医标识极其相似。(艾力)
针对外界猜测滴滴可能“去出租车化、不重视出租车”的说法。滴滴官方表示,滴滴从出租车起家,截至目前已有135万出租车司机用户,未来出租车仍将是老百姓民生活里的一个重要构成,滴滴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出租车提高效率,帮助出租车司机提高收入。(峰子)
滴滴回应Logo撞衫|纯属意外
滴滴的新标识刚刚公布,便有网友指出其新Logo涉嫌抄袭。对此,滴滴回应称:新logo设计简单,容易撞衫的概率确实很高。
微博认证为企业品牌形象设计顾问的@张洪科在微博中贴出了一组Logo图片,他表示这是印度设计师2014年2月在设计网站上发表的牙医标志。

印度设计师2014年2月在设计网站上发表的牙医标志
滴滴表示,最初并遍寻国内外的非常多的商标,都没有发现类似的设计。出现这样的事情,Logo创意的同学第一反应是:见鬼了!
另外,新Logo的设计比较简单,容易撞衫的概率确实很高。滴滴同时表示,新版logo已经提交商标注册,但滴滴愿意为这一意外的“撞衫”负责。目前公司设计部已在于对方沟通。(尚紫)
以下为滴滴出行回应全文:
关于滴滴Logo“撞衫”想说的一些话
1、在滴滴新Logo发布前的三个月里,我们和外部的合作伙伴遍寻了国内外的非常多的商标,都没有发现类似的设计。但就在发布的前两天,因为其他设计师的提醒,我们看到了印度设计师Neeti Gokhalay在一个社区发布的设计作品,负责我们Logo创意的同学第一反应是:见鬼了!
2、新Logo的设计比较简单,容易撞衫的概率确实很高。但不得不说,虽然遗憾,却也欣喜,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很多人的质疑。欣喜的是,因为巧合,两个相隔千里的设计脑袋撞到了一起。
3、实话说,我们其实有想过紧急修改方案,毕竟我们还有200多个不同的设计稿,随便拿来一个还算满意的都能避开这场风波,但大家商量下来,以及做了小范围的小调查,还是觉得目前这个方案最符合我们想表达的内涵。(笑脸+D+极致执行+创新)
4、虽然新版Logo已经提交了商标注册,尽管我们还是一家初创的企业,但滴滴始终会尊重每一个创新和创意,我们愿意为这一意外的“撞衫”负责。目前公司设计部的同学已经在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和对方接洽沟通,希望能处理好。
嘀嘀到滴滴|改名已非第一次
近日,滴滴打车的启动页面分别出现了为“滴滴打车再见——只为和你走的更远”、“滴滴打车全新品牌升级还有3天”的海报。钛媒体记者在中国万网查询后发现,“didichuxing.com”、“didichuxing.cn”两个域名分别在今年6月、8月被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抢注。

曾经因为嘀嘀打车的商标已被一家杭州公司注册,双方发生了品牌纠纷,去年5月,小桔科技无奈之下更名滴滴打车。(详见钛媒体相关报道《申请商标慢半拍,滴滴深陷知识产权纠纷》)
曾经在商标上吃过亏的滴滴,这次所幸也拿下了嘀嘀出行的商标。

图为didichuxing.com域名注册信息


除了更名外,相关人士称迫于政策原因,滴滴专车起步价格将下调至12元,每公里价格同样也会下调;专车会逐步规范化,如减少私家车的挂靠,取代以滴滴自己购车聘用司机。记者于昨晚收到滴滴推送的短信,内容如下:
滴滴专车倾城降价,12元起步,放下一天的疲惫让我送你吧!
炮灰涅槃?|滴滴快的打车成长史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回过头梳理一下滴滴快的打车这3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看昔日炮灰如何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2012年:公司成立,上线App
2012年3月,国内打车软件的鼻祖摇摇招车上线,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软件也陆续推出。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上就有了40多款打车软件。网络上关于滴滴打车在2012年的报道非常有限,滴滴打车软件的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于当年6月成立,是国内第一家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放网络智能叫车系统的公司。同年9月,滴滴打车软件正式在北京上线。11月,深圳成为国内第二个、南方第一个可以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的城市。2012年年底,公司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元钱,程维碰壁多次,终于促成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接受腾讯融资奠定了滴滴打车决胜的基础,而A轮融资则是在最危难时刻的救命稻草。
如同网络上的报道一样,用户对打车软件几乎没有概念。

2013年:拿到关键融资,两分天下
时间来到2013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先后获得了腾讯1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和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这两笔抱大腿的融资,成为了国内打车软件行业的分水岭。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李响曾经向记者表示,滴滴和快的能够拿到两笔重要投资,是他们在行业里处在头两名,因此吸引了腾讯、阿里的投资。并非是简单的资本选择了谁,谁就能胜出。
滴滴、快的获得融资后,加速了在全国扩张的脚步。2013年6月,快的打车开通全国30个城市,并与去哪儿、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支付宝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打车功能提供服务支持;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支付宝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2013年9月,微信5.0改版,滴滴接入微信与手机QQ。2013年10月的艾瑞咨询关于打车行业报告显示,滴滴打车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59.4%,超过了其他所有打车软件占有率之和。快的则声称:在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市场份额超过50%。
至此,两家公司基本确立的两分天下的格局,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难觅对手。

2014:补贴大战,红包满天飞
2014年1月份,随着腾讯、中信1亿美金C轮融资到位,拉开了补贴大战的序幕,市面上同类产品相继毙命。补贴最高峰时段,滴滴打车给乘客提供12至20元不等的补贴,很多用户都将出租车变成了上下班出行工具,因为补贴过后比坐地铁还便宜。“支付+红包大战”一直到5月才告一段落,双方烧掉近20亿元。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滴滴(微信支付)处于攻势,快的(支付宝)为守势。
此后,两家公司的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滑落。滴滴打车在补贴最高的时候,订单量峰值曾达到530万单,而停止补贴后,平均每天的订单量回落到300万单左右。快的也表示,补贴期间日单数甚至超过了600万单,补贴结束后订单数下降了6成。

疯狂烧钱的同时,几乎让人看不到盈利的可能,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滴滴、快的只是腾讯、阿里移动支付圈用户的手段。至于这两家公司的生死,除了他们自己真的没人放在心上。此时,两家公司开始针对广告变现试水,例如分享红包后露出广告主的广告语以及积分商城中的品牌引进。
出租车市场稳定之后,两家公司都将重点放在了客单价更高的专车市场。2014年7月8日,快的推出“一号专车”;紧接着的2014年8月19日,滴滴也推出了“滴滴专车”。随之而来的是就是专车补贴,经常会出现几十元的专车补贴券。
这一年中出现了人事上的重大变动,一个重要的人物柳青加盟了滴滴打车,日后多次代表滴滴打车出席各类活动,为公司品牌发展以及资本运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滴滴、快的合并,新业务陆续上线
今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情人节当天两家公司宣布合并的消息,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资本运作者永远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柳青被认为是幕后推手。
尽管滴滴和快的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谁也不能弄死对方,更尴尬的事情是,这样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带来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显然,握手言和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5月到7月之间,滴滴打车App相继上线快车、顺风车、滴滴大巴、代驾业务。几乎涵盖了所有出行用车场景,出行平台已经初具规模。程维在“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进行了一场名为“出行梦想”的主题演讲。他的梦想就是建设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在未来3年时间里每天可以服务三千万的用户,服务一千万的车主,在任何地方3分钟内都可以叫到一辆车。

尽管滴滴快的很不愿意提及垄断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垄断带来了议价权,让盈利方向变得更加明朗的同时也让用户见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冷酷。正在研发过程中的“动态调价”智能调度系统于8月7日傍晚上线,当时北京突降暴雨,导致交通拥堵,打车需求激增。滴滴快的监控平台显示,7日19时至20时,一小时内的用车呼叫量较前一日同比增加56.18%。动态调价后,加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最高车费涨了约1倍。
上个月,滴滴快的宣布完成了20亿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公司将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在人们固有观念中,滴滴、快的不过是腾讯、阿里推广移动支付路上的炮灰,普及了移动支付后,他们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但是,滴滴快的用表现在政策的夹击下、外界的质疑声中趟出了一条路。3年的时间,滴滴快的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也许你还会质疑他的盈利模式,但显然他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马婧)
新浪科技综合新浪、财经网、钛媒体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