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红米Note2深陷换屏门事件

新浪科技
摘要|近日,红米Note 2陷入营销“虚假门”的漩涡。小米公司发表声明称,自身从未发布过红米Note 2采用进口屏幕的信息,发布错误信息的来源是部分电商等第三方平台,事件幕后有“推手”。
网友质疑|多个关键部件被指作假
在红米Note2发货后的半个月后,问题陆续被网友扒出来,从屏幕、摄像头,到售机后“意外保”服务,都陷入营销“虚假门”的漩涡。
关于屏幕,有网友专门录制了视频,在小米论坛社区,有小米团队的人曾发帖称,红米Note2采用的是5.5寸夏普/友达全高清屏幕;电商网站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都被截屏,红米Note2屏幕是夏普/友达屏;但其实,红米Note2实际上采用的国产的天马屏。有消息称,前者和后者的屏幕价格可能相差数倍。

红米note2手机检测结果
对此,小米手机发布声明称,在手机发布会当天,从来未宣传是采用夏普/友达屏幕,但是营销过程中出现失误。一接近小米的人士也表示:“不是故意欺骗,是后面给其他渠道的信息同步慢了一点,就被说成是欺骗了,很多图是PS的。”
除了屏幕,1300万摄像头,在宣传上,小米原本的宣传是“三星”,最新的版本是“三星等”,有网友称,红米Note2的摄像头是“国产货”,是欧菲摄像头。这对小米的信用又是当头一棒。
此外,手机售后服务过程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在发布会上称,推出售价仅29元的意外保,针对意外碎屏、进液,一律给予更换1台全新手机。但执行中,一度出现“只维修不做换新”的声音。最后小米公司不得不发布详细说明:“只要支付29元购买意外保,即可享受手机意外损坏后,免费为大家更换一次新机的服务”,但“本人故意行为导致的手机损坏”的情况不在保险范围内。
不管是不是营销上的失误,小米类似的信用危机并非第一次。去年1月初小米公司将“小米3”联通版手机所用的CPU型号,从其一直宣传的8974AB 换成了8274AB,当时小米公司也发布了声明致歉,称因不够严谨而导致用户迷惑,之前购机的用户可一周内致电小米公司客服选择全额退款。同是去年8月,红米手机在台湾销售,因虚报30万台而被罚款60万新台币。
小米陷“换屏门” |指幕后有推手
针对网络疯传的“红米Note 2屏幕风波”,小米公司表声明称,自身从未发布过红米Note 2采用进口屏幕的信息,发布错误信息的来源是部分电商等第三方平台,与小米官方商城无关。小米同时表示,个别人就此事故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不排除竞争对手所为。
行内人士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国产手机之间的各种竞争相当激烈。
一些微博用户就在网上大量传播由篡改网页代码得来的小米产品页截图跟一些其他的PS照片。有用户还公开在微博中宣称自己是一家与小米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员工。
打假者言|王海:小米不是一个诚信的公司
被誉为国内“打假第一人”的王海近几日连发多条微博痛批小米抄袭及虚假宣传,并召集网友对其进行诉讼。
王海称,小米不是一个诚信的公司,今年最高法院发布的十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中就有小米。去年底,二审法院认定小米公司存在欺诈消费者的故意,判决王辛退还小米公司上述两个移动电源,小米公司保底赔偿王辛500元,退还王辛货款108元。
此外,王海还发布多条微博指责小米抄袭,并挖出了过去多次因虚假宣传被罚的记录。
王海称,针对此类虚假宣传事件,上当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或委托其团队进行诉讼,但其团队会收取赔偿金的30%作为律师费。
业内反思|暴露国产手机低价后遗症
屏幕和摄像头在手机成本控制中占重要地位,在对价格尤其敏感的低价手机市场上,于是“悄悄”更换部件成了很多公司采用的手段。
根据小米公开的资料,699元的红米2是小米目前最畅销的手机。自2015年1月发布以来,红米2半年多销量突破1000万台,月均销量200万台。原价为599元的红米2A在4月开售,截至7月,销量突破500万台。仅在2015年上半年,红米2贡献了接近50%的销量。而定价在799元的红米Note在问世的一年多来,也创造了2000万台的销量。目前,红米2、红米Note均已降价100元。
一位手机零售行业人士和记者估算了一组数字,红米系列在目前占小米销量的近八成。包括《福布斯》、IHS Technology等多方数据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发货量占全国手机市场的18%,位列第一。换句话说,红米的低价策略帮助小米迅速打开局面,是小米获得市场份额第一的有力手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低价手机得以继续在中国市场流行,酷派、魅族甚至新来的坚果手机,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将成为小米的有力竞争者。低端手机市场和中高端手机市场环境大不相同。行业内一家知名手机品牌创始人曾对记者做过一个分析,他发现当手机价格被压到800元以下时,消费者会对手机品牌丧失敏感度,对价格开始高度敏感,“到那个价位,没人在意什么品牌,只在意是不是多便宜了100-200元钱。”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从这个角度看,“换屏门”只是这个市场暴露出的问题的冰山一角,未来在处理器、摄像头等其他硬件配置,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偷梁换柱的地方。
尽管每一个公司都知道,培育高端品牌,鼓励专利研发,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但短期内,它们当中又很少有谁能够抵挡得住低价市场所带来的规模上的诱惑,因为价格策略往往更有效、更直接、更迅速,也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选择。
以小米为例,在小米Note和小米Note顶配版遇冷之后,这家公司发现,对于一个以中低价位手机而闻名的品牌,高端市场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闯入的领域。而海外,又是爱立信、三星、苹果、诺基亚等厂商的专利市场,手无专利筹码实在难以直接肉搏。
但问题在于,如果继续以低价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手机市场只会在价格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那些习惯了“高速发展”的公司,是否也该开始回过头来思考低价模式的利弊,学着让自己“慢”下来呢?
业内声音|手机虚标为什么屡禁不止?
其实除了屏幕,手机上其他重要的组件也经常遇到虚标的情况。就在前几日,央视曝光称,iPhone 6、三星Galaxy S5、诺基亚Lumia 930、OPPO R5等多款手机拍照摄像成像性能不合格。不管对这个结果是否存在质疑,这说明,手机在摄像头性能的虚标,已经变成了常态,形成了潜规则,只有消费者被蒙在鼓里,仍然乐此不疲的比较着不同品牌手的像素。另外,手机存储容量也是手机上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被虚标的一个组件。虚标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1、违禁成本低,很多厂家都忙着打擦边球,产品质量问题,通常也是不告不理,偶尔有个别消费者发现了虚标,最多赔偿个体了事。一旦发生了负面传播,公关部总能第一时间出来摆平。
2、个别品牌总试图奇招致胜。因为手机的产业链已经比较透明了。比如同样的芯片,同样的摄像头,同样的存储指标。手机的售价就基本相同了,为了弥补品牌的缺失或是试图在用户苛刻的性能比较中胜出,很容易剑走偏锋,在关键的组件上,虚标那么一下下。
3、虚标会成为惯性。这是一个心理问题,一旦仅仅依靠“错误信息”,或是错误的少写了一个“等”字,就可以形成对竞品的挤压,或是迅速占领市场。那么,这些品牌就会习惯于经常地那么“错一回”。久而久之,就从底限低下,到毫无底限可言。
总的来说,屡禁不止的源头,在于监管缺失,在于纠错成本低下,更在于要不要守住底限的心理关卡。
新浪科技综合新浪、创事记、界面、广州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