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科技

神州专车广告黑Uber发致歉信

神州专车广告黑Uber发致歉信

新浪科技

关注

摘要|今日,微博上多位名人发布“BeatU! 我怕黑专车!”主题海报,吴秀波、海清、柳实等众多名人参与其中,矛头直指Uber。因涉及专车黑车遭到网友批评。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参与我们的调查哦~点击进入

神州专车发布道歉信:自称最诚恳

25日,饱受争议的神州专车“BeatU! 我怕黑专车!”营销终于未能撑过这一天,神州专车于25日晚间在网络发布道歉信,并附赠用户数额不等的代金券,意欲证明自己的诚意。

神州专车最新回应:永远永远抵制黑专车

@神州专车[微博]:①把怪蜀黍写成怪蜀黎的文案狗,正在被惨烈吊打中……②本来想和u玩壁咚,结果完全壁duang了……③不相信u天生具有舆论豁免权!现在信了……④我们的价值观很正,永远永远抵制黑专车……⑤永远相信:安全的专车就是神州……

业内人士:为竞争煽动恐慌

有业内人士向环球网科技表示,Uber在中国确实有潜在的风险问题,但这么多篇文案基本都只是添油加醋,竟没有一个真正落在痛点上。当看了之后,决定坚决抵制神州租车,这种为了竞争来煽动恐慌的做法,严重缺乏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该人士还称,互联网带来的商业形态进步和自由不可阻挡,历史会见证,神州租车这次不过是螳臂挡车的暴徒。

此外,还有人士向环球网科技表示,神州专车搞了一组名人出来黑UBER,从格局来说,这是极其狭隘的做法,专车市场空间极其大,他们的共同对手是传统出租车市场和政府监管,不把目标对准他们,市场刚开始培育,就死打同行,无比短视的行为。 

对此,网络知名人士“一毛不拔大师”在微博上表示,你神州专车自己做没什么不好,靠黑别人炒自己就太low了吧,而且是用某些利益部门那种把明明对司机有 登记管理评分的专车去跟黑车混淆的下流手段。参与的明星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愿意赚这种广告的钱。作为消费者,我只能在心里的把贵公司划入永远不用的黑名单。

网友热议:机关算尽太聪明

在朋友圈里,大家对神州专车的Beat U文案并不买账。

有的表示,这脑子得进多少水才能策划出这么又low又2的热点,做好产品前能不能表想这么多歪门邪道?神州将公众与专车监管政策的对立情绪成功转移到自己身上,顺道把Uber的口碑又推向新高。

也有的表示,神州租车这beat U主题海报营销,水平比uber差了十万八千里啊……太小家子气了。

还有的表示,Uber这是要步Google后尘的前奏么?不过作为占尽地利的大哥实在没必要从行业自“扒”开始,即使模式再不同,“白专车”也没有成为一个专属名次,打击一片而犯众怒的行为着实不划算。本就是两种事物,何不在自己优势领域加大差异化,这样相比降低身段了。

作为神州专车的用户和Uber的车主兼用户表示,这组广告越界了,企业的自利行为可以理解,但心态上绝对不要为虎作伥。专车再黑,不如权力黑。

代言人反应:9个中跑了4个

神州专车广告的代言人包括知名演员吴秀波、长跑冠军孙英杰等多领域的代表人。知名财经媒体人罗昌平也参与了该广告的拍摄。但罗昌平在个人微博声明称,他本应邀接拍神州专车的广告图,当时约定该图是出于公益性。但看到图时他强烈要求不能发布,并建议公司不应该采用这样的传播方式,已在今天上午要求神州租车撤回所有他的图。“广告图上的文字,与我一贯的立场不符,我相信市场的力量。”

@王星WX[微博]:转发的大V有的悄然删去了微博,参与代言的名人有的声明退出、有的自删微博,@神州专车 官微转发的@吴秀波全球影迷会 微博也不见了。有钱能使名人推磨,但当名人发现不但要推磨,还要被拉屎,名人也就闪了。我猜神州今天就会认栽,把自己的微博和花钱买的发布都撤掉。看看猜得准不准。

顺势打广告的:王小川强推搜狗输入法

不光是广告让人看着闹心,更让一众编辑们闹心的就是不能忍受的错!别!字!看吴秀波蜀黍都成了“蜀黎”了,这是什么鬼!写文案的要不要拖出去吊打。。。

目前,Uber方面还未对此广告进行回应。但神州专车疑似受到舆论的压力,刚刚在官方微博上表示“文案正被吊打中”。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机智的公关文案们打广告的好时机。这不,搜狗CEO王小川就出来了,就错别字给自家的搜狗输入法来了一发:

行业评论:不顾吃相的拙劣营销

良好的营销和低劣的炒作,有时差别就在一个度。越过了边界,正面的营销就会变成自身的负面,不仅不能起到推广自己产品与形象的作用,甚至可能杀敌八百自损两千,促使市场与用户转向竞争对手。

神州专车的最新广告攻势Beat U完美诠释了这一点。这个广告延续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竞争不择手段,不惜公开撕破脸,甚至恶意攻击诋毁对手”的营销传统,再一次将这个行业的丛林法则和唯成功论的丑陋一面暴露在公众面前。广告策划者不仅输掉了自己的广告目标,更丧失了自己的底线。

为什么这么说?怎样把握正面营销和恶意诋毁的这个度?这个度就在于,你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劣势高光强调自己的业务优势,但不能用赤裸攻击的手段去诋毁对手。你可以让名人公知为自己吹鼓呐喊,但不能让他们毫无节操地去做打手。

话说回来,美国也会有直指对手软肋的广告。早期苹果广告嘲讽微软PC用户老土,此前三星广告强调自己大屏手机相对于小屏iPhone的优势,联想超薄PC突出苹果Macbook Air牺牲性能与接口便利性。这些广告都是突出自己产品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所在,但也不至于用恶毒的语言、暗示的罪名去恶心受众。

这就是良好广告和恶毒攻击的度,也是一个雷区。越过了这个雷区,原本强调自身优势的正面广告就变成了给自身招致负面的反面教材。此前电商领域京东与苏宁都曾经集中火力打击阿里淘宝的物流与假货问题,但因为文案分寸的把握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只是没有神州专车这次那么引发众怒。

但为什么这种恶意攻击广告在国内屡见不鲜?为什么一些令人不齿的恶意营销手段,总是会被更多的公司不断效仿,甚至乐此不疲?各种炮轰、撕笔、骂战此起彼伏?

  • 神州赤裸攻击优步:不顾吃相的拙劣营销

    你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劣势高光强调自己的业务优势,但不能用赤裸攻击的手段去诋毁对手。

    查看详情
  • 致神州专车:正确的营销姿势是这样子的

    乔帮主蛊惑消费者起来挑战IBM霸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正确地利用和点燃了时代情绪。

    查看详情

因为整体行业竞争规范的缺失,丛林法则下唯成功论的社会达尔文理念盛行,让更多的公司愿意尝试这种毫无节操的手段。只要打败对手,自身就可以成功,普通消费者或许只看具体的产品服务,并不过多顾忌竞争背后的手段是否光彩。毫无顾忌抄袭对手从而一家独大的腾讯,就是最好的范例。

这一次,神州专车的广告策划和文案负责人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没有风度,不顾吃相,不尊重对手,不遵守规则,注定是自找苦吃。

神州这么“作死”的原因大家还在猜测,不过有可能是这样的:

新浪科技综合新浪、环球网、Techweb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