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致命埃博拉病毒:致死率9成

中国日报网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扩散蔓延,全球响起警号。据凤凰卫视报道,香港也接获一宗怀疑个案,目前患者已被隔离治疗。
一名早前到非洲肯尼亚游玩的返港的女子,周一返港后出现发烧、头晕及呕吐,类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症状,在伊利沙伯医院隔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致死率高达90%。其最初症状包括突然发烧,关节和肌肉疼痛,然后通常会发展为呕吐、腹泻,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潜伏期为2至21天。
埃博拉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体液传播。最初的感染者往往生活在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在那里人们可以和黑猩猩、大猩猩、羚羊等动物接触。食用兽肉往往是疫情爆发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果蝠很可能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
延伸阅读
埃博拉病毒宿主猜想
专家组认为他们错过了埃博拉病毒的流行期,但根据原有的资料和这三个月的研究,对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提出了三点假设。
科学家证实SARS病毒源于中华菊头蝠
研究员石正丽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
研究称蝙蝠携带近似SARS病毒:可感染人类
目前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从中国的蝙蝠身上隔离出一种跟SARS病毒非常接近的病毒,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细胞。
此外,埃博拉病毒是以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命名的。1976年,该病毒在刚果埃博拉河和苏丹南部出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埃博拉可能被治愈吗?
埃博拉病毒没有疫苗防治,但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可以采用流感病毒的治疗方法,比如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病人的氧状态和血压。
但是,该病毒的致死率非常惊人,高达90%。同时它的传染性很高,送葬者也可能受感染。有人预测目前的危机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秋季。
延伸阅读
末日病毒真的存在么?
日本一科学家利用H1N1病毒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变种,这种病毒能摆脱人体免疫系统。如果病毒“逃出”实验室,人类将毫无防御能力。
感染埃博拉后会怎样?
这种病毒摧毁的细胞与艾滋病毒针对的细胞相同,不过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入侵性更强,它会彻底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
事实上这种病毒在早期阶段模仿了普通感冒的症状,这导致这种疾病很难被诊断出来。几天后,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就会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的肝脏、脾、大脑和其他内脏里会出现血液凝块。病毒穿透血管和毛细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入到周围组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着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几天后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其他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阶段——出血热病。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自动启动。微小血管破裂,这会导致患者的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有可能会出现内出血。患者的眼白将会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而且皮肤的下面会形成大血疱。
对那些被这种疾病征服的人来说,他们最终往往会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者是休克(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死亡。
目前的情况有多糟糕?
目前受害者主要集中在三个西非小国: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从2月发现感染病例以来已经有超过670人死亡。那里的医务工作者也未能幸免,一位著名的利比里亚医生不幸感染了该病毒,并于27日去世。
延伸阅读
埃博拉蔓延西非:村民恐慌妨碍疫情防控
村长马塞尔说:“他们是病毒的传播者,我们非常害怕,所以与外界断绝接触。
埃博拉病毒或逃出非洲
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纽曼说,患者在感染后两天至三周出现症状,也就是说,感染者可能在没觉得不舒服的情况下登上飞机。他说,因为埃博拉病毒在感染初期可能与流感完全一样,其他人可能也不知道。
跨洲传播的问题本周变得更为突出,因为7月20日乘飞机前往尼日利亚拉各斯的利比里亚政府工作人员帕特里克·索耶在五天后死于埃博拉病毒。这是一种可怕的暗示——全球空中交通可能扩大疾病的传播。
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戴维·海曼说,埃博拉病毒不像肺结核或流感病毒那样由空气传播,而由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分泌物(包括呕吐物、唾液或粪便)传播。
感染者在另一个人面前打喷嚏或咳嗽可能传染对方,但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微小的伤口或眼、鼻、耳和口的黏膜侵入人体。纽曼说,这种病毒不大可能通过空中旅行传播。(内容整理自中国日报网、)
延伸阅读
中东出现新致命病毒:或比SARS更加可怕
中东地区出现一种新的致命病毒,可怕程度据信超过SARS,一年内造成38人死亡。
日教授制造超级病毒:人类毫无抵抗力
该教授曾因复制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参与制造传播力更强的H5N1禽流感病毒而引起争议。
美发现60年前天花病毒样本:或仍具活性
美国政府工作人员日前在清理华盛顿附近一个研究院旧仓库时,在一个纸板箱中发现被遗忘了60多年的冻干天花病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