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陕西

#乐活陕西#西安城中村哪家强?

#乐活陕西#西安城中村哪家强?

新浪陕西

关注

#乐活陕西#西安城中村哪家强?

    每一个在西安生活过的人,都有一段城中村的记忆,而关于西安城中村,你又了解多少呢?主页君曾在化鱼成龙之地生活过半年,对西安城中村也饱含情愫,今日整理一些关于西安城中村的文字,以供各位回忆过去,祭奠青春。。。

   1、沙井村

也许很多来西安打工、上学的人从西安走了以后,多数人都能记得这个名字——沙井村。这里居民的规模太大了,而且连着甘家寨和徐家庄,成堆的商铺和酒肆,还有城中村特有的风景:红男绿女。迁客骚人。

       不少的学生,不少的“诗人”,也许是诗歌爱好者,也许是穷酸的文人,在生活条件比较低的沙井村蜗居。这里的房租便宜,吃饭便宜,洗澡便宜,连***也便宜……

  2、沙坡—皇埔庄 

关于沙坡,可以说它几乎就是西安乃至整个社会的真实缩影。

    沙坡的对面和东边即是交大。

     比起那些有名的小巷来说,沙坡是普通不过的,但是这里却是最真实的。兴庆公园(交大北门正对面即是兴庆公园南门)是唐代时候的皇家园林,由此而北下不过一里路便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巷。小巷分两个,分别叫南沙坡和北沙坡。与之相连的就是皇埔庄。

    在沙坡村租的房子面积不大,窗户面朝街道。房子在三楼,从窗户看去,可以看到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过往的车辆。屋内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没有其它任何物件。就这么简单的房子租价也是不菲。

    白天这里整日吵嚷喧嚣,卖菜的,卖饭的,卖光碟,打麻将的……各种嘈杂的声音和一些孤独无忧的年轻身影,读书也许是最重要的,但是此刻对他们而言,孤独才是最可怕的。想法也要消遣这漫长的时光。晚上,吊儿郎当的小年轻在几条狭窄的街道上晃悠,瞄上美女就尾随而去。五色的霓虹灯,三色的舞厅,红绿灯闪烁的网吧,还有那街道上挤满的人,无法想像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无所事事的可怕。三五成群的在街道上吃小吃,喝酒,烧烤。继而打牌,上网吧,通宵,要么就是男女性认识的乐园。。。

3、八里村 

 八里村,位于西安城南,据说是因为离城八里,故而得名。

   八里村,是西安南郊鼎鼎有名的城中村,村子周围有很多学校由北往南有交大西区、邮电学院、政法学院、外语学院等依次分左右排列着。主要依靠周边大学生。里面几乎都是出租房的,学生,各个阶层的打工人士皆在这里居住,离商业繁华区小寨比较近。有很多年轻男女都喜欢在八里村居住,因为可以随意的去小寨逛街、上班。

    八里村里面,总能看见那些房东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着些家长里短、打打麻将、推推牌。他们好像从来就是这么悠闲。当然了,除了收收房租、水电费,他们也没什么事可干。

    这是闲的人,也有那忙碌着的,当然都是房客。

    深夜,中国龙网城门口,冬日寒风里,十几位穿了厚重冬衣的生意人蜷缩在昏暗的灯光下,守着自己的小吃摊子。有客人走近时,冻得通红的脸上流淌的是热情。

   清晨,一栋栋积木楼的门开了,走出无数红男绿女,在路边顺手抓一点早点,急匆匆的奔赴单位、学校……

    忙与闲,在这里竟然如此和谐的存在着。这就是八里村,城中村的典型形象。

 4、瓦胡同 

    老远看去,一个大牌匾,上书“瓦胡同村”,瓦胡同村落在有名的大雁塔下,北临植物园。雁塔以唐僧取经闻名,胡同则以脏乱响世。

    瓦胡同里的小吃不错,虽然店面的卫生情况堪忧,但是味道真的不错,肉夹馍、豆腐脑、麻辣烫、羊肉泡等很是吸引人。

    曾听说这里的住户原本是当地的农民,在城市的扩建过程中这里也盖起了一幢幢的小土楼,出租给打工仔、无业游民、未婚同居的小青年以及无法容忍集体生活的学生。出来租房的学生中十有八九是小情侣,这里给了他们自由。

  5、鱼化寨

    这个村子曾一度被西安人称作“小香港”。也许名过其实,但你若是在霓虹初上的时候混迹村中,绝对能感受到那种不可抗拒的繁华场面。不管是村里的主干道还是临街小巷,摆摊的小贩都是队伍密集,地摊上的各式物品吸引着成群的男女驻足,小物品价位并不昂贵,但讨价声总是此起彼伏。烤面筋的摊位有时就摆在大路中央,前面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相较之下,街道两旁的商铺却显得冷清不少。

鱼化寨的繁华究竟起于何时,或许已不可考。但村名却是大有来头的。村子的东头立了一块石碑,初略的记载着这个村子的历史源头:据载,该村曾是周武王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后经历史变迁,“雨花”渐被演绎成了“鱼化”,有鲤鱼化蛟龙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来此地祭拜,祈求能一举考中, 鱼跃龙门。

也因此,村中有一高校,在校门口的醒目处打出了“化鱼成龙”的宣传标语。

相较于经济的繁荣,鱼化寨在村容管理上一直备受指责。村子的居住区与公交车接驳点距离较远,因此很多人不得不依靠常年候客于村口的三轮车、四轮车出行。蹦蹦车载客已成了不少村人的主要营生,却让村子的交通陷入无边的混乱之中。连不少交管部门都对此摇头叫苦,倒不是管理不善,实在是需求太旺。

 

 6、边家村

    边家村可谓是个老牌的村子了,它下辖了黄雁村、大学东路五村白庙村等村子。是个具有独立建制的村子。也是西安城中村中唯一一个以村名命名的电影院(边家村工人文化宫现更名为边宫电影院)。北接西北大学,西接西北工业大学,南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方圆以及面积可具这些城中村之首。学生居住的数目之多,村子里基本上人满为患。所以晚上一出门,全是18、9岁,21、2的男女学生。煞是晃眼。

    当时的边家村二多,饭馆多,二手家具店多。每天从巷子里面过,总能见到抬着家具的男学生,后面跟几个女同学。在村子里住,同居基本上是司空见惯的了,单身男女只要稍微钟情一下,立即有理由搬去一块住,这种现象早已经不鲜见了!

   7、北山门—南山门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一片连着一片,有位90年代初在这里上过小学的同仁说,小 学的时候从北山门经过,一条小路过去,大中午的都觉得害怕的。后来高新区开始了建设,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城市的发展,西安的版图也在渐渐地增大。为了方便就业,很多的外来打工者都住在了北山门—南山门,两个村子一下子火了起来,其愈来愈强势的发展在这几天有望将正在拆迁中的沙井村外来户全盘接纳过来。建立一个新的南郊“沙井村”

现在的南山门和北山门村,通过数辆公交,不少在高新区上班的工薪阶层为了更方便的就近上班,纷纷聚集在这两个村子里。人口之多,已经在目前的城中村中影响颇深!

    8、吉祥村

    吉祥村曾因为是西安“红灯区”的缘故,而一度名声高高在外。

    不过,这村子却着实有些历史。《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所著吉祥村,以姓氏得名。原叫吉家村、吉祥堡,主产蔬菜。明代嘉靖年间就有村子了。清同治年间改称吉祥堡,到了民国年间又改回原名吉祥村。

吉祥村曾经的臭名备受调侃和指责,曾有游客这样说:“在西安印象最深的第一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第二是位于含光路吉祥村的那些妖艳的女人们。。。

     如今,经过改造,吉祥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了,现在吉祥村的小吃店,晚上时的夜市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性经营者还是有一部分的,但是新建的吉祥诚信商业街也凸现出了吉祥村的商业氛围。

9、乐居场

    乐居场在交大的西边,听说早些时候和东关南街连成一片的,小商小贩很多,整天熙熙攘攘的,煞是热闹,就象赶集一般,现在虽然被咸宁路分开了,但是依然很热闹。

    乐居场位于西安城墙东南角,是个被周围高楼大厦包围着的城中村。街上全是简易的砖混小楼房,一户挨一户,一间套一间,一层压一层,全部向外出租。往往是几十家共用一个二尺宽的走道,走在其中,两臂几乎挨墙。房多,人就多,街上住的大多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小商小贩操着南腔北调,露出城里人无法明白的喜气洋洋,挤满了这里的大街小巷,住满了这里的阁阁楼楼。

10、杨家村

    杨家村周边全是高校,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杨家村是西安比较大的学生聚集区域,由于这个村子的地里位置及其优越,在北到体育场,南到小寨的长安南路上,随处可以看到这个村子的房客。俊男靓女。还有沿街的商贩,很多都在这个村子里居住。

     然而,杨家村的拆迁改造早已经开始。高音喇叭每天在驱赶着着那群西漂的人迅速离开,鲜红的拆迁宣传标语随风颤抖着,每天,那些居家搬迁者们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的场景,他们络绎离去的背影叫人很是心酸。很多毕业于杨家村附近高校的学生,记忆中肯定还记得,当年熙熙攘攘的那个名叫杨家村的村落。。。

     (内容整合自网络 本期编辑/墨华)

【新浪陕西新闻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进入手机新浪陕西站查看更多热门资讯:http://sx.sina.cn/

更多新浪陕西站原创栏目:http://top.sina.cn/sx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