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合同工临时工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新浪四川

资料图
摘要阅读丨6月15日起,四川将对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面清理。各行政执法机关对清理出不符合规定参与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调离行政执法岗位、撤销行政执法资格、收回行政执法证件,并向社会公布清理后的行政执法人员名单。
清理范围
本次包括省、市(州)、县(市、区)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机关,乡(镇)政府,中央在川行政执法机关(机构),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行政执法的组织,及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执法的组织。
清理重点
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在行政执法岗位上,是否属于在编人员,是否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情况;执法单位是否存在合同工、临时工、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参与行政执法活动等。
看成都丨党政群机关今后原则上不得使用临时工
从成都市委编办获悉,该市新近印发了《关于严格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管理的通知》,从健全管理机制、明确使用原则、从严分类审核及严格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管理进行了明确和规范。《通知》称,今后,成都市党政群机关、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原已核定的逐步消化,未经核定不得新进编外人员。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从严控制使用编外人员;公益二类由主管部门实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评论丨禁止临时工执法更要去隐形执法权
可以预见,虽然中央要求将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人员、并对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调离执法岗位,不少地方也出台明文规定约束临时工的执法权,但临时工参与执法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的现象或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一来,很多临时工此前就并没有获得执法证件,他们本就是“自由人”,可以随意支配,也就很可能不在“清退”的规范之列;二来,临时工的大量存在,根本上还是在于正规的执法体系满足不了现实的“执法”需要。
所以,清理临时工并规范其执法权的问题,在根本还是要回到对于权力的约束上来。前者需要对每个部门的执法权责与财政资金予以充分公开,减少“养闲人”维护部门利益的空间;而后者,则是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从根本上压缩一些部门对“临时工”的需要。如针对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需厘清执法机关职责权限,努力实现执法机构的精简和统一;且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减少行政执法层级,推进执法重心向市县政府下移。说到底,只有当一些部门机关对临时工的“非正常”需要被压缩了,临时工执法乱象的解决才能事半功倍。
当然,临时工本身并无原罪可言,关键在其行为是否能得到规范,能否在法律的规范下行事,而非成为某种“失范”的代名词。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既要从侧面强化约束,也需要从正面做好规范。
疑问丨临时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有保障
作为没有执法权的执法者,“临时工”的身份很是尴尬。他在行政机关、正式执法人员面前是“二等职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被执法者面前,也没什么权威可言。
为此,杨建顺呼吁,要坚持信赖保护原则,善待临时工。他表示,虽然从方向上来说,最终会由持证上岗的正式执法人员来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临时工不可能完全消失,总会有某些紧急的、重大的、需要协助的情况发生。所以,为临时工的科学定位提供法律制度支撑不可或缺。临时工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都应由相关立法加以明确。这是善待临时工的基本要求,也是以良法求善治的题中之义。
如何保障“临时工”的合法权益?马怀德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临时工的职责范围,让临时工和正式执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二是提高临时工的素质,行政机关应该对临时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让其有机会持证上岗或者转岗。三是逐步解决临时工的身份问题,正确定位他们的身份,改变其权限职责,最好可以择优纳入行政编制队伍。(正义网)
怎么办丨执法须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成千上万的合同工、临时工,以“协管员”、“辅警”、“联防队员”等面目活跃在执法一线,他们可能素质不够高,却绝非吃粮不当兵。也就是说,行政执法部门大量使用编外人员,看上去有着某种客观需要。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来看问题,就不难发现最重要的恐怕还不是人手够不够用,而是行政执法效能够不够高。合同工、临时工不允许执法之后的一定时段,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很可能会出现行政执法的空白,而尽快填补这一空白,只能靠尽快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首先要优化行政执法架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这体现了建构一个与现在很不一样的行政执法架构的要求。如果能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行政执法机构,能不设的不设,能合设的合设,一个政府部门下设的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机构,那么,编制内人员恐怕也将兵强马壮,还要编外人员干什么?
使用编外人员的行政执法部门,往往抱怨编制管得太死。这种抱怨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编制总量要严控,财政供养人员不能无节制地增加,但有的地方并不是编制总量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编制资源没有配置好。编制结构不合理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弱化的领域编制没有及时减下来,需要加强的领域又进不去人;一是“头重脚轻”,应当向强化基层执法力量倾斜而没有倾斜,上级机构严重超编,基层则严重空编。在一些地方,编制总量看似平衡而结构失衡,实际造成了人手不够与人浮于事并存的双重弊端,严重损害了行政执法效能。
当真是人少事多忙不过来,不得不使用编外人员,人们也能理解;但有的行政执法部门编外人员竟远超在编人员,还有一些单位编制尚未满员也大量使用编外人员,恐怕只能用“编外人员好管、好使”来解释了。其实,也不仅是行政执法部门,但凡大量使用编外人员的机构,有几个敢说自己的单位不存在占编不谋事、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尽职的问题?很多工作都由合同工、临时工代劳,正式工则似乎养尊处优起来,仿佛都自我提拔一级,只要监督编外人员做事就行了。至于不少地方50岁出头的干部就“退居二线”,编制照占,待遇照旧,基本上没事干,与存在较普遍的“吃空饷”现象也没什么本质不同。
无执法资格的合同工、临时工走上行政执法岗位,暴露出集中表现为行政执法效能不高的诸多软肋,但与其说这是行政执法领域的独有病症,不如说是行政领域久已存在的通病。(作者是北京青年评论家 滕朝阳)
看网友
@雨朦朦abc:就是,不要有随意执法的可能!
@zgy63:为四川省政府点赞,将公共资源用到民生上,,改善民众社会福利,不要养合同工和临时工。
@率性而已:英明决策!一万个点赞!
@春风抚我衣_69839:让该干活的人去干活, 合同临时工工资低。还干的上最累的话。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