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四川悬崖村庄

综合
摘要阅读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悬崖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上小学,需每次上下山家长们轮流接送。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而摔伤的人更多。
独家跟进丨暂不接受外界采访和援助
新浪四川第一时间联系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宣传部,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昭觉县有关部门已接入悬崖村实地调查,着手梳理、统计村民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困难,以便落实下一步的帮扶工作。未完全了解当地情况下,暂不接受外界采访和援助。
政府回应丨将建钢筋梯道
24日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
昭觉县委相关人员称,当地交通部门此前已有修路计划,正初步实施中,并多次前往阿土勒尔村查看天梯安全情况。“想将道路规划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修建过程中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网友评论
@Li-rp:河南的郭亮村也是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可是村民们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郭亮洞……救急不救穷,这种地方,就算国家拨款,到村里钱,确定够修一条路?
@gzxj59 : 是村民不想搬,又不切实际要求政府花巨资修条路过来。反正每年有政府扶贫补助,生活其实温饱了。只能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旅游资源,一段一段把路修起来。就像新疆喀纳斯,虽然很偏僻,因为旅游资源吸引资本来开发,游客兴旺,路就修起来了。
@一只蚂蚁的生活 : 喷子真多,七十八人在悬崖上,修路可行吗,合适吗?最好还是想办法搬迁出来,搬迁也不是没有问题,各位如果是农民,愿意把自己的宅基地和耕地分出来吗?如果没有其它技能又没有地,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是问题。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修路就行的!
@用户5913755829:祖祖辈辈都在山顶住,有些人还真不愿下来,但因此就要政府出巨资给他们少数人修路,我看也没有必要,政府出资让你搬迁你非要住在山上,那你自己就要承担生活不便的后果,他们自己的选择却要全民买单我反对,不能媒体一报道就特殊处理,那要法制干啥
@westerly2010 :修路不是好办法,随着年轻人的外出,人口减少是自然趋势。政府拨款让村民下山进城是正道。
@xdboldbaby :为这72户人家花几千万修条公路是不切实际的,还是动员他们生态移民比较好,在我国,这样的悬崖村恐怕还有很多,每个村的人都很少,难道对每个村都花几千万修个公路吗

媒体丨“悬崖村”最缺的不是路
“悬崖村”住的人本就少,却因为进出村庄要爬藤梯,结果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更多。显然,对于“悬崖村”来说,最缺的就是路,可如果仔细分析,最缺的恰恰不是路。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悬崖村”来说,要想安全,先修路,修路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可修路却是需要花钱,当地也曾经想过修路,据了解,县里分别在2004年和2009年规划过修路问题,需要村里自筹50%的资金来修路,但是村民哪里能出得起钱,于是修路就一再搁浅。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对于“悬崖村”来说,山不过来,人过去。可以选择离开,但易地搬迁则面临着失地,对于农民来说,后续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过。其实,村民守着宝山。现在的悬崖村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是很好的,致富不难,青花椒等特色农作物的品质好,产量高。有了好的农产品,运不出去也是枉然。
村民无力改变现状,政府是可以的,要么政府投资,如果政府没有钱,可以市场化操作。“悬崖村”地处大凉山系南段狮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在当地调研过的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表示,这里的大峡谷堪称世界级的景观,除了密集的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以外,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既然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何不开发?如果从“精准扶贫”的角度看,也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带来改变。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往往是一通百通。“悬崖村”面临着缺路问题,面着孩子上学安全问题,面临着贫困问题,但如果政府通过集资,通过办旅游区,先修路,盘活当地的优质资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一言蔽之,“悬崖村”最缺的不是路,而是思路,而是决心。(华龙网 前溪)
本文章综合新京报、华龙网、央视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