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四川

今日关注:墓地使用周期20年

今日关注:墓地使用周期20年

新浪四川

关注

摘要丨清明节期间,又有关于“墓地使用限期只有20年”的说法在坊间流传、热议。成都市民魏女士称,逝去的父亲“安土重迁”,传言令她不安。对此,民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只能使用20年”系误读,《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年使用周期,是出于20年一代人的考虑。在现实中,期满20年后,如果丧主还想继续使用墓穴,可以再缴管理费。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你知道墓地有20年使用期限吗?(必选)*

知道
不知道
2.

墓地20年后继续使用需续费,你怎么看?(必选)*

合理,占用土地、人工等资源。
不合理,死了都还要续费,这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无所谓,需要缴费就缴。

部门回应丨续用墓穴 可再缴管理费

过了20年之后,又该怎样呢?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20年使用周期是出于20年一代人的考虑。在现实中,使用满20年后,如果丧主还想继续使用墓穴,可以再缴管理费。对于无人认领或者不交管理费的骨灰,都会统一下葬,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目前未对墓穴使用年限作出相关规定。成都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也回应称,市民只要继续缴纳管理费,墓穴都将妥善维护和保存。

公墓表态丨不会随意处理

成都多家经营性公墓称,出现了拖欠管理费的情况,也不会擅自对到期的墓地进行处理。“有时,我们会通过贴纸条的方式,提醒家人与总台联系。”磨盘山公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墓内下葬时间超过20年的却不多。即使超过20年,也没有重新办理手续,公墓方面也会继续维护工作。

如何续费丨到期墓地怎么续、交多少、交多久均不明确

记者调查发现,墓地到期怎么续缴、按什么价格续缴等问题,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处于政策“真空”,仅有山东、北京、云南等地出台相关规定,其续租价格、续租周期也不尽相同。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墓地到期后的处理少有涉及,墓地到期怎么续交、按什么价格续交等细节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给到期墓地的处理带来了难度。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处于监管“真空”,出台了明细规则的各地,对续交时间、续交标准的差别也很大。

《朝闻天下》墓地20年后续租:续租费用标准各地不同

天价维修丨墓地损坏 维修费是笔糊涂账

去年清明,他和家人去鄞州的一处公墓给外公扫墓,发现墓地出现水泥板拱起、积水的现象,于是他们找到公墓管理处要求维修,而对方却开出了3万元的维修价,这让他和家人难以接受。

“当初这块墓地买来也就1万元多些。”他要求公墓管理处出具明确的收费标准,但遭到了对方拒绝,“我也曾提议自己找人来修,对方不同意。”

为这件事,他们和公墓管理处僵持了一个多星期,“最终还是托关系,才把价格降下来,还是花了1万多元。”

除了维修费用纠纷,诸如“经营权转让后,原来签订的管理合同会不会失效?是否会一次性收取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管理费?”也是市民最为关心的。(据中国宁波网)

暴利丨高端墓地近30万元一座 远超房价

官方统计显示:2015年上海市内环新建住宅均价为72066元/平方米,全市成交均价21501元/平方米。墓穴单价远超上海内环房价,是全市均价的4倍以上。有机构测算,汤臣一品今年二月份之前的成交均价约为17.7万元/平方米,远低于高端墓地29万元左右的单价。

现今,与房价高相对应的是墓地贵,导致一些贫困人群感慨“活着住不起房,死了入不了墓”。事实上,人们质疑殡葬业获取暴利,主要矛头还是指墓地昂贵,让普通百姓承受不起。造成墓地难求的根本原因,除了墓地规划停滞、圈地涨价之外,关键是一些公墓不“公”,管理者利用垄断优势发“死人财”。 (据半岛都市报)

破解丨 绿色殡葬能否缓解危机?

清明又至,使用期超过20年的墓地续收护墓费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到期墓地究竟应该怎样收费和管理才合理?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绿色殡葬?

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了多种生态安葬方式。广西2013年开始实行海葬,至今已有数百户家庭参与;北京市今年明确提出,对到期传统墓穴进行生态改造,鼓励缩短租赁期,对不再续租的墓穴给予奖励。

分析认为,这些安葬方式不仅能解决“墓地贵死不起”的难题,还能缓解“墓地危机”,节约土地资源。

4月1日,广西261位逝者的骨灰在长安墓园进行了花坛葬。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黄启成说:“实施骨灰花坛葬,循环安葬骨灰,不多占土地,不浪费一草一木,是绿色、理想的丧葬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哪一种丧葬方式,都能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生态殡葬推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南宁青龙岗长安墓园推出近8年的花葬、壁葬,虽然价格便宜,但选择的人很少;佛子岭墓园花葬推行数年,选择的人却寥寥无几。

“目前看,愿意接受海葬的人仍旧是少数。”广西北海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海葬是新生事物,不少市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愿将骨灰撒入大海。

专家建议,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理念,鼓励绿色殡葬。其次,对类似海葬撒骨灰等形式的殡葬方式,要设立专门的纪念园,供逝者亲属祭奠。还要结合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加强殡葬立法,确保我国殡葬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合葬改革丨采用家庭成员合葬方式安放骨灰

此前,民政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提倡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倡导不留骨灰安葬,积极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等等,引发人们热议。

在上个月召开的四川省2016年清明节工作会上,该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大力支持采用家庭成员合葬方式安放骨灰。

法晚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为了节约土地,四川倡导建设单人骨灰安葬或双人骨灰合葬占地小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节地型墓位,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

成都市长松寺公墓日前公布了第一张合葬墓穴图纸。设计图分为4人合葬、6人合葬两种墓穴。据了解,两种墓穴都不足1平方米,平均每人都不足0.2平方米。墓穴分为平放式及竖立式两种,设计人员构想,建造竖立式墓穴,将来还可以继续加层,“像楼房一样建造,更加节地”。

除四川外,湖南省也对合葬大力支持。据湖南省政府新闻网报道,湖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何波表示,目前采用合葬的多为夫妻,也有少部分人采用树葬、海葬、花葬等生态安葬方式。

“现在湖南很多公墓都有提倡节地生态安葬,但具体实施的并不多。它还在一个推广的过程,虽然比重比较小,但随着人们殡葬观念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中。实施意见也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何波表示。 (法制晚报)

媒体丨公墓“续费”之困拷问“葬有所安”

公墓“续费”,源于《殡葬管理条例》“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的规定,民政部也曾就此作过表态:墓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再打个比喻,如同“买了房子要交物业费”一样,护墓费到期进行续交,其实并不存在多大的争议。

尽管如此,公墓20年“交租”仍饱受诟病,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其一,墓地“居住”费用“贵得离谱”。以上海嘉定区的“青竹园”“长安墓园”等为例,墓地的年均单位“居住”费用是房产的14~17.5倍;其二,既然墓地使用期限为50年或70年,为何偏偏要以不是整数倍的20年来计缴?其三,房子70年使用期限届满即便不缴费,也不可能被立马收走,而对于长期无人祭扫的“无主墓地”,墓园怎能说清理就清理呢?

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既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支撑,而且《殡葬管理条例》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范标准。在过度市场化、产业垄断的语境下,法律的缺失、监管的缺位,“葬有所安”怎会不成为一种奢望?公墓理当姓“公”,鉴于其公共服务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为民生兜底的责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是最基本的人道要求。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