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四川

今日关注:成都过半出租车停业

今日关注:成都过半出租车停业

新浪四川

关注

摘要阅读丨多家出租车公司正面临“找不到人开车”的窘境。据知情人透露,成都中心城区约1.5万辆出租车,目前“还在跑的不到一半”。

详述丨找不到人开车

成都金雁出租车公司总经理许春明的看法一致。“希望政策能尽快出台。”他说,这样,所有的车辆——出租车、网约车——都在相应的法律框架下规范、合法经营。

  多家出租车公司正面临“找不到人开车”的窘境。据知情人透露,成都中心城区约1.5万辆出租车,目前“还在跑的不到一半”。

行业剧变下,传统出租车企业谋求转变。对于交通运输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和驾驶员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逐步解决‘份子钱’”的发声,谢朝福表示“公司要生存,非常愿意改”。他说,曾经和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谈合作,但对方20%的提成“太高了”,目前正在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看到此新闻后,你还会搭乘专车吗(必选)*

不会
2.

你选择搭乘专车出行是因为(必选)*

专车收费合理
出租车少不好打车
专车车况比出租车好
专车方便快捷

网约车平台丨“不盈利”的拼车市场份额大

出租车改革,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打车难”问题。交通运输部对此态度明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且鼓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汽车共享,鼓励市民合乘(拼车)出行。在滴滴、优步等网约车平台看来,这是“对我们拼车产品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励”。

据中国优步透露,在成都、杭州、北京等城市,拼车业务已经占到整体业务量的一半以上,“我们的拼车通过提前派单、三人拼车等领先技术,可以实现理想中城市车辆永恒的、不断的行程,成都的拼车业务已经实现收支平衡。”

行业主管部门丨等待国家政策出台

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出管处负责人表示,出租汽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在密切关注相关的进展,将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后,及时予以落地。

“我们确实已有了一些想法,但现在不便透露。”成都市交委出管处负责人坦言,地方政策肯定不会“抢跑”,将与国家层面的政策保持“同步”。

而成都市出租汽车管理协会有关负责人直言,从去年10月征求意见公布后,就一直在“观望、等待”,现在可说“已看见曙光”。他表示,作为行业协会,肯定会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的政策,扎实稳妥推进改革。

媒体丨私家车参与专车 或要变营运车辆

有媒体报道,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互联网约租车(俗称专车)监管意见最快将于本月公布,而业界对这个千呼万唤了半年多时间的监管意见最大的焦点就是私家车的监管边界。与之前各地交委三令五申禁止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不同,传言中的监管意见通过定价与营运资质两方面给私家车打开了“合法”的口子。不过,与目前私家车随便接入不同,监管意见对于车主参与门槛或大幅提高。

杨传堂: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中国的出租车应该说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现有的出租车有130万辆,从业人员260万人,企业8000多家,个体户13万,每天承担的运载量400亿人次。

因为各个省、市出租车的情况不一样,采用的管理方法不一样,很难用统一的模式让大家都来这样做,但必须要有最大公约数,搞一个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请各个城市按指导意见改革好,改革的时间会加快。

关注本地丨成都交委:私家车不能“专车”营运

按照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关于出租汽车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成都市客运出租汽车实行政府特许经营制度,从事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的应当取得客运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营运车辆要办理营运手续,驾驶员要经过培训取得从业资质。私家车和社会车辆等非营运车辆通过手机注册专车软件从事营运活动的,均属违规行为。

问题丨理赔难:非法营运车辆保险不理赔

不少市民坦言,虽然“专车”可以让自己享受比出租车好的车型,但他们仍然担心万一发生事故,究竟应该向谁追责、如何索赔。

“目前很多司机都选保了车上人员责任险,即座位险,主要针对车内人员发生意外伤害时进行赔偿。但是社会营运车辆在上保险时与私家车完全不同,私家车在上险时所有的险种都规定为非营运车辆,一旦被认定非法营运,即便上险,也不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之内。”这是记者从平安保险公司获得的答复,也就意味着使用打车软件的私家车“专车”服务出行发生事故后,乘客的权益没法得到有效保障。

执法难丨明知非法营运也无法执法

与交警可以拦车不同,交委执法人员无法上街拦车,只有在火车站、落客区等便于执法的地方执法。由于和克隆出租不同,这类车辆和普通社会车辆“长相”一样,难于识别,只能靠执法人员依据经验判断。而目前,成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针对各类“专车”软件,只能从路面执法角度对司机进行罚款。

专车司机丨专车就是个好东西 竞争能打破垄断

在优步,大部分员工是像汪筱淼一样兼职,但也有个别人群是全职司机。今年28岁的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对于交委将要整治“专车”现象,齐先生表示非常不能理解,“一到高峰期就会出现打车难的现象。以前我能站在天府广场路口等半个小时左右,一辆车都不来,有的时候来了还要靠抢。而且有些司机素质低,一路都在用对讲机聊天,太不安全。”

齐先生说到,由于出租车是一个垄断行业,部分司机会出现拒载、服务质量差的现象。“在我看来,‘专车’就是个好东西,竞争能打破垄断。我们公司就是希望能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乘客。”

出租车司机丨收入减半 竞争不公平

一位停靠在路边等客人的出租车司机崔健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因为现在流行手机打车软件,很多乘客为了能够及时打到车,都会在下班前提前用手机软件进行预约专车,使得出租车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随后,记者联系到一家出租车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机预约专车软件的兴起,已经引起很多出租车司机的不满。“从去年开始,我们公司的司机经常找我反映客流量减少的问题。虽然今天下午交委明确了态度,但我们还是担心这一规定难以真正得到落实。专车都是通过手机软件预定的,很难监管,也难以从源头杜绝。”

市民丨希望规范“专车”运营和管理

专车服务的行业规范和安全保障仍是其最受关注的部分。对于“专车是不是黑车”等争议,“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两家打车APP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声,表示公司一直坚持与正规的租车公司合作,提供公开、透明、合规的出行服务,和没有服务规范、没有定价标准的黑车截然不同。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社会各界对行业规范的急切盼望。在1月8日交通部肯定专车服务模式并做出一些要求后,“快的打车”就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更清晰的行业规范,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滴滴方面也表示,会与各地交委和汽车租赁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在专车运营的时候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模式。

不少市民也认为,对于专车软件这种新鲜事物,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对新行业的监管制度,既有效防止“黑车”洗白,又保障乘客权益。

专车补贴战丨成都用户不买账

三月初,新一轮的补贴大战,已经拉开帷幕。然而对于成都的用户而言,简单的低价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了。不少成都用户表示,“相比几块钱的优惠,更希望看到服务质量的提升。”坐地起价,路线不熟,抢单后不出车等专车的弊端成为他们关注的点。

“专车司机全程靠导航,根本不认识路,要是赶时间,我还是会选择出租车,因为出租车司机认识路,还会走小路抄近路。”张女士从事商务工作,经常乘坐专车,说起自己的乘车体验,她觉得有不少可以吐槽的地方。

评论丨开放的专车需要开放的管理

“网约车的运作模式与传统的巡游出租汽车存在不同,现有的管理制度更多是针对传统巡游的出租汽车,如果完全按照原有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简单的套用,是不利于网约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杨传堂指出,这需要按照网约车的特点“量体裁衣”,设计新的管理制度,使其自身实现健康发展,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出租车行业管理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近年来网约车的兴起,更是给当地出租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杨传堂指出,不仅在我国,网络约车在全世界都引发了巨大争议,如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等一些国外大城市都曾经先后发生了多起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网约车业务引发的行业问题。

他表示,当前我国出租汽车行业正处于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的特定阶段,既有观念体制束缚之阻,亦有利益固化藩篱之绊,改革难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

“政府部门实施监管,就是要设定相应的底线和规则,这并非设置障碍,主要的目的还是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杨传堂说,网约车发展的过程中,有关企业实施的补贴是一种抢占市场份额的短期行为,一段时间内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从长期看,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企业不可能长时间地补贴下去”。

对于早前已面向社会征求完意见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杨传堂也公布了进度:“交通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将按照有关工作的程序积极地推动出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