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僵尸肉到底从哪儿来

新浪四川
摘要丨 “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公司冻库里有很多肉与“僵尸肉”很相似,部分肉制品是从广西运来,具体从哪里进货,销往何处,我不知道。”7月14日,一名自称成都市郫县富源泓威物流有限公司员工张某举报称,自己所在的公司涉嫌存放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牛肉、鸡爪等冷冻品,其中一部分已经开始变质、发臭。详情《《《《
最新丨厂区大门紧闭暂时没有存货商现身
记者7月15日来到该公司所在地时,已是大门紧闭。但是在厂区门外,能够清晰地看到白墙蓝字的“富源冻库”。门卫说,今天公司没有员工上班,老板也不在。记者守候多时,也没有看到有冻库的存货商现身,与14日大货车进进出出的场景大相径庭。
成都市郫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因为涉及的数量很大,待调查结果出来后才能最终认定其性质,接下来将移交公安或海关。
回顾丨查获上万件涉嫌走私和过期冻肉
经过初步核查,执法人员查获涉嫌走私的肉制品总量达10000多件,约200吨。据冻库的一位库管员说,冻库对外开放,货主可以随时把货运过来封冻储存,冻库收取租金。随后赶来的富源冻库总经理谢某称,这个冻库是他2014年接手的,平时都是下属在负责具体事务,货品的关税凭证、检验检疫证明自己无法提供。于是,执法人员对冻库进行了暂时查封,将涉嫌走私和过期的冷冻品进行了现场封存。
问丨各地“僵尸肉”到底从哪儿来?

战备肉
【战备肉】
在历史上,“僵尸肉”第一次作为丑闻主角出现,是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当时,美国战争部以极低价格从芝加哥等地的肉制品企业采购战备肉。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价格低,为赚取利润,黑心企业将质量极低的牛肉运往当时作为双方战场的古巴。
在战场上,这些战备肉由于腐败变质或使用了过量的化学用品,导致大量士兵患上痢疾和食品中毒。再加上当时军营里疟疾和黄热病横行,这些“僵尸肉”让当时的美军遭到严重打击,最终患病死亡的美军人数是战死的两倍之多。
这一事件被称为“美军牛肉丑闻”,引发国会调查,但最终不了了之。不过它揭露的食品工业乱象却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最终在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肉类卫生检查法案》和《纯净食品药品法案》。
但“僵尸肉”的幽灵并未从战备肉这一类属当中彻底淡出。2010年1月,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局在俄西南部的别尔哥罗德州破获一起肉制品走私案。调查人员发现,一些年龄超过30年的冷冻“战备肉”从美国、巴西、比利时、加拿大和阿根廷经乌克兰境内走私进入俄境。涉案的犯罪团伙当时从事这种勾当已有数年时间。
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这些肉制品曾被作为“战略储备物质”长年保存在拉美某国的冷库里,已经严重过期。据侦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些肉制品是在上世纪的一九七四年被冷冻起来的。
【黑心肉】
“僵尸肉”的来源除了因战略储备而严重过期外,还有一些商家昧着良心将过期的肉制品卖给消费者。近现代最著名的案例出现在德国。
2006年,一家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与奥地利边境地区的公司使用伪造保质时间标签,将过期肉制品解冻、腌制,然后再次冷冻出售,警方查封了该公司约120吨腐烂肉制品,有些甚至已经过了保质期4年之久。这些肉制品解冻后模样惊人,除了呈诡异的青绿色外,还有发霉腐败迹象。
类似案件此后继续在德国出现。2007年。德国再次出现一起全国范围的“黑心肉”丑闻,大约150吨腐烂过期的肉类由巴伐利亚州送入首都柏林一家生产土耳其烤肉的公司,经加工后分销到各地,最终出现在8个州的快餐摊点,有些甚至出口到国外。
除此之外,2007年2月,德国警方又在南部城市伊勒蒂森的一家冷冻厂发现数吨过期肉制品,它们来自意大利,准备运往法国和俄罗斯。
德国媒体认为,此类事件频发除了与德国食品检疫等执法并不由中央政府操办、而是属于地方政府职责外,还与德国人节俭、爱买便宜货的习惯有关。除了德国,美国、瑞典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蚂蚁搬家肉】
当在发达国家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和审查之时,僵尸肉把目光瞄准了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肉制品消费量显著增加的中国首当其冲。
在6月份的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中,据相关人员介绍,最常见的走私路径是:走私人员从境外以低价采购货品,用集装箱发至香港,然后发往越南海防,在中越边境的芒街拆解,雇佣边民“蚂蚁搬家式”将冻品运到境内。一个35吨的集装箱冻品由几十个边民搬运,一两个小时就能搬完。
这一走私途径和“蚂蚁搬家”的走私方式其实早就存在。新闻报道显示,早在2004年,广东等地的冻品走私活动就呈现上升趋势。当时,由于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决定暂停多个疫情发生国禽畜产品的进口,导致大量此类产品积压香港。随着夏季来临,香港冷冻租金日高,于是货主们就不惜低价抛售寻找出路。加之广东一带鸡爪、鸡翼消费量较大,限制进口让此类产品市场价陡升,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从香港经海上走私冻品至广东等地分销,引发鸡爪等冻品“走私潮”。
而在2012年,广西南宁市集中深埋销毁250多吨走私冻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冻品来自美国、越南、巴西等国家,并从越南走私入境,走私分子以南宁作为中转站,将这些冻品销往我国部分省区。
拍案丨关于吃的还有哪些虚惊一场?
纸陷包子是业内秘密?系编导一手策划

资料图
要说那些使我们虚惊一场的食品安全报道,07年的“纸馅包子”风波就绝对担得起头把交椅。2007年7月8日,京城一媒体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并有业内人士称“用纸箱做肉馅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这一骇人的新闻最终被证实为假新闻,系节目编导一手策划、捏造的,什么暗访现场、业内人士,都是安排好的,目的是“想赚钱又出名”。

恒天然肉毒杆菌闹剧
恒天然肉毒杆菌闹剧,后来还殃及了娃哈哈
2013年上半年,新西兰恒天然的奶粉被曝出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当时可口可乐、多美滋、达能、娃哈哈等公司都曾召回相关产品。但事实上,2013年8月28日,恒天然公司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经新西兰政府委托权威机构检测,原料中并未检测出肉毒杆菌,纯属乌龙事件。
事情平息后一年多,谣言又死灰复燃:“妇幼保健院提示您,请不要给宝宝喝爽歪歪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刚看了新闻:可口可乐、爽歪歪、娃哈哈AD钙奶、多美滋、雅培、美汁源果粒奶优菠萝味的,都含有肉毒杆菌。现在紧急召回,希望有儿女的爸爸妈妈相互转告·····”今年1月份,这条微博超过了一亿多次。
今年5月,娃哈哈起诉农妇于某用网络谣言侵犯其名誉权一案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因于某在其微博里“随手”转发了一条以上内容的微博,娃哈哈要求她赔偿20万元。

臭豆腐
臭豆腐粪水泡成吃了器官衰竭?只是医生道听途说
2014年5月初,温州市民苏先生因怀疑吃了用粪水浸泡过的臭豆腐,导致多器官衰竭,昏迷了一周,治疗花了15万。这条似是而非、对病因带有猜测性的文章,随后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不乏相当权威的主流媒体也生怕落后,在各自微博账号上抢先摘发。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量达到2436万次,34000多人看后说,自己再也不吃臭豆腐了。
不久,当事医生表示,对于臭豆腐引起器官衰竭的推测性结论可能不够科学和严谨,关于“粪水臭豆腐”的说法则更是来自之前未经证实的传闻。

金龙鱼地沟油事件
金龙鱼、胡姬花用地沟油?原是一场大乌龙
2014年5月份,有媒体报道称益海嘉里集团涉嫌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其子公司金龙鱼、胡姬花等纷纷躺枪。要知道,我们的厨房里,金、胡两家可都是常客,如果连炒菜用的油都不靠谱,那真无喾于天塌下来了。
然而好在随后的剧情大反转化解了这一恐慌,经多方调查取证,记者跟踪的地沟油罐车进入的厂区是生产工业用油的油脂厂,而不是不远处的食用油厂,由于没有进一步核实,导致报道失实。一场甚至可以颠覆国人饮食习惯的风波,最终以媒体记者出面道歉,企业表示不再追责而收场。
其实除了以上新闻事件,还有一些广泛流传于社交网络上的谣言,几乎每年都会找个“合适”的时机扩散开来,比如以下两例:

资料图 据扬子晚报
肯德基的鸡都是怪鸡千万别吃?陈年旧谣历久弥新
“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在肯德基里面吃的是鸡的腿和翅是最多的,几乎全是腿和翅,你们想想,哪里来那么多的腿和翅,其它的部位都哪去了呢?差不多每只鸡身上有4-5个翅膀,3-4个腿。我真的都已经出离愤怒了······”这番“情真意切”的劝诫曾不知打动过多少中国人,从PC端时代流窜各大网站,到移动端占据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
6月初,肯德基在中国的代理商百胜餐饮集团日前一纸诉状将三家中国公司告上法庭,控诉它们通过社交网络散布关于肯德基的谣言,其中包括“六翅八腿转基因畸形鸡”的传闻。
事实证明不仅这些言论都是无稽之谈,背后还有令人咋舌的利益链条:某些微信公号为提高关注度,此类造谣信息发一条一次就会付800元。

小龙虾
小龙虾不是虾外国人不吃?通通没有依据每年都传谣
“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将克氏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每年一到5月份,关于小龙虾的各种神奇说法就在网上爆炸式增长。不过相信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而且各大媒体已经竭尽全力辟过谣,此处不赘言,列几条观点信息:
小龙虾是虾,我们现在吃的最多是克氏原螯虾;外国人也吃小龙虾,我国每年出口数万吨;小龙虾并不喜欢受污染的水质;没有发现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百倍的案例;小龙虾变蓝与污染无关。
论丨“僵尸肉”倒逼食品安全改革
作者:王先知
正如一位食品安全专家所告诉笔者的那样,就“僵尸肉”事件谈论冷冻肉意义不大,这个事件的意义在于让外界再次聚焦我国进口食品的监管制度,目前的监管依然是“九龙治水”,有关改革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如果由于这个事件,使得大家把目光聚焦到食药监管的改革,推动我国形成一套对于进口冷冻肉乃至进口食品的创新监管制度,也是有意义的。
两年前,国务院启动大部制改革,食药监管的“新政”就此拉开。 随着国家食药总局的成立,食品安全办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职责都划拨食药总局进行整合,国内食品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得以缓解。
对此,一位省级食药局的副局长告诉笔者,这次“僵尸肉”事件的争论提醒大家,食品安全的链条已经日益全球化,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也应该进行创新,适应这一新的局面,能否把进口食品的有关职能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机构划归到食药总局统一管理,值得有关方面去研究。
(本文作者介绍: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主笔兼食品工作室主任。)
新浪四川综合南方网、华西都市报、新华国际、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