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挖出首具遇难者遗体

新浪网
摘要:81人失联,16人受伤住院,疏散900人,30余栋建筑物被损毁或遭掩埋……在深圳光明新区滑坡灾害发生30小时后,现场救援抢险指挥部公布了截至昨晚6时的最新受灾数据。
最新消息丨深圳滑坡76名失联者名单公布

共有76人失联(男性50人,女性26),73人身份信息已核实,名单如图,其中绝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失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有15名失联者取得了联系。
追责丨涉事公司有关人员被警方控制
今天下午3点,有网友在深圳市益相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一中年男子被警方带走,有电脑主机被装上警车。工作人员称被带走的为公司副总。目击者称,此前有民警在该公司门前值守,进出人员须登记。该公司掌握发生滑坡的红坳村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运营管理权。
亲历者故事丨1个电话救1家3口
12月20日,11时30分。
深圳冬季的零星细雨,几乎已经停了。
工人夏少华最先听到的是一阵类似汽车发动的轰鸣。
他从地铁6号线的施工现场回到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的住地时,已察觉到不对劲。
伴随着轰鸣,他看到离家好几百米的山上,泥土开始簌簌地往下落,冒出浓厚的灰色扬尘:“就像大烟囱冒出的灰烟。”
50岁的他此前常年生活在山区,预感情况不妙,赶紧拿起电话打给山脚下家中的儿子,大叫道:“要滑坡,赶紧跑。”此刻灰尘已经从山上滚滚而下,“像黄河水一般”,不可阻挡。
有亲历者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一切,如电影般惊悚:山间的一排排房屋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扬起的尘土仿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最外侧一栋4层高的楼房,突然中间出现巨大裂痕,随之向后倾斜,5秒钟内轰然坍塌。在场工人大叫着“跑,快跑”,身着工作服的工人打着电话说:“我们厂全部倒了,全部完了”。
紧接着的,是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黄土炸向天空,喷发而出的灰黑色泥浆顷刻间涌起数十米高,并倾泻向6层楼的厂房,整座楼房轰然倒地。
10分钟后,外出归来的何卫明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他家已被泥土掩埋,四米多高的铁皮房连屋顶都看不到了。
到处是灰尘,雾蒙蒙的一片。
夏少华觉得幸运,他的一个电话,救了儿子、儿媳和小孙子的命。
救援现场丨发现一处生命迹象就插一面小红旗
救援人员拿着探测仪,每发现一处生命迹象,便插上一面小红旗。
事发当天,数千人加入到救援行动中,其中武警、消防官兵是救援主力。
崔波在当晚6时进入了封锁区。他是广东省消防总队中山支队司令部战训科长。对于他和战友来说,第一时间寻找生命迹象成为首要任务,土堆下有钢筋混凝土的地方是他们重点搜寻的区域。
距滑坡发生地点2.2公里的塘家站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数据显示,12月20日,事发地的降雨量为0.9毫米,风力微弱,雨时能见度2公里到3公里。
小雨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从入夜开始,道路变得泥泞湿滑。
4个小时后,在一处被毁建筑上方的松土上方,生命探测仪上,一直显现的一个红色人体标志令崔波激动不已,但七八米高的松散渣土,差点把清泥的挖掘机陷进去。
连夜作业,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大坑内,屋顶终于露出。
消防员将探测仪伸入破拆出来的一个小洞中,“生命体征依然强烈。”这个信号让崔波激动。
几名消防员从房屋侧面开始切割破拆,昨日上午,已经有人进入其中寻找那个仍旧没有放弃的生命。
暗夜中,土方上亮起的星点小灯缓缓移动,消防员几人一组,拿着生命探测仪搜寻。每发现一处生命迹象,一面红旗便插在土方上。彻夜救援仍在进行。
在救援现场附近,救护车随时待命。20日下午,共有14人入院,均为轻伤。
滑坡现场丨渣土受纳场
村民去年拍摄的照片显示,前往红坳村的泥头车,满载渣土,一辆接一辆。
夏少华一家所在的光明新区,是深圳成立的第四个新区。
这里156.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低山与丘陵包围,平原在腹地上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
地处光明新区南部的红坳村,就在这片平原腹地的边缘。东、南两边的山丘在这个1万多人口的自然村边上形成一个直角,村南头的山谷上,曾是一个采石场,2013年后,这里留下的大坑成为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
发生滑坡的,正是这处受纳场。有资料显示,该受纳场为合法审批建设的项目,受纳场地证编号:20140003,使用期限至2015年2月21日。
然而,附近居民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称:“就在滑坡的前一天晚上,这些车还来倒过土”。
开往受纳场的泥头车带来的噪音和占道问题,始终困扰着红坳村的居民和工业园的工人。
去年9月20日,往红坳村受纳场倒运渣土的泥头车被村民在网上曝光。一张张的图片上,从夜间到清晨,首尾相连的泥头车一辆接一辆,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北边的长凤路。满载泥土的泥头车经常占用三个车道的三分之二,扬尘漫天地开到南边的受纳场,倾倒完毕后,又轰鸣着离开。
就在2014年的一天,在长凤路和东长路的十字路口,实在堵得不行,何卫明还曾打了110报警,接警的民警说会处理,但后来都渺无音信。
关于噪音的举报,光明街道办的执法队曾回复说,将加强对该路段的巡查监控力度。
检查也确实发现了问题。今年7月,光明新区城管部门检查红坳余泥受纳场相关文件,发现施工图纸和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单位不一致,督促其尽快完善。
网民提供的卫星照片清晰记录下这里的变化:2005年,此处是采石场挖掘出的山谷;2013年,采石场停用,裸露的山谷开始复绿,山谷中明显可见大量积水;2014年,废弃的采石场山谷“变身”渣土填埋场,山谷的出口正对着工业园区。
红坳村的这处受纳场“繁忙”景象,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深圳晚报》去年报道,深圳当时已有的12座受纳场,只能撑一年,而市内尚有多条地铁尚未建成,余泥渣土排放难,将持续到2020年。
然而,一年后的12月20日,那些泥头车驶向的红坳村的终点——那座高数百米的红土山,终究冲破约束,朝它北边的城中村和工业区,一泄而下。
灾情报告 | 33栋建筑物被埋或受损
20日晚间,深圳官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经初步核查,12月20日中午深圳恒泰裕园区发生的山体滑坡事故,共造成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包括厂房14栋,办公楼2栋,饭堂1间,宿舍楼3栋,其他低矮建筑物13间。
深圳《晶报》的航拍视频显示,滑坡产生的红泥倾泻一地,多栋楼房被滑坡冲击后呈波浪形向一侧倒塌,部分楼房还埋在红泥底下。近景图片则显示,不少楼板已解体,现场钢筋水泥交错。
现场地质专家确认,塌方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平均厚度为6米左右。

谷歌地图显示事发地十年变迁
原因分析|人工堆土垮塌 原有山体未滑动
国土资源部官微通报称,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国土资源部官微称,目前已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男子抱儿子从7楼跳下
逃生故事|男子带8岁儿子从7楼跳下逃生
在光明新区中心医院,记者从院方了解到,前后入院9人,伤情都较为稳定,大多是逃离时骨折或擦伤,一人治疗后已经离院,目前8人住院,最大伤者为一78岁老奶奶,最小为8岁儿童。
其中一位父亲带着8岁儿子从7楼跳下,所幸楼下有泥土堆积,因而未受重伤,父亲下肢骨折,儿子擦伤。
现场自救|叔侄俩逃下楼后又上楼救出3人
郭杨是德吉程工业区里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事发时 他在一楼。他说,昨日上午约11时40分许,明显感到房子在动,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坡上开始往下滚起浓烟,自己立刻从一楼房间往外跑。与此同时,郭杨的叔叔 曾思福也在6楼感到房子的抖动,这栋房子总共6层,他立刻从顶楼往一楼跑。两人在一楼碰到后,又折回了2楼,因为曾思福的妻子、岳父和岳母还在二楼。
曾思福回忆,进入房间后,他拿起毛巾就往洗过衣服的水里浸,打湿后给家人捂住口鼻,然后去楼下开车,“空气中全是灰尘,根本看不清楚路,往左撞到了东西,我就往右开,往右撞到了东西,我就再倒回来,我就凭感觉开出去了几百米。”
郭杨说,他还有两名员工联系不上,“一名事发时在宿舍睡觉,还有一人也在公司里。”他十分担心两人的安全。
新浪新闻综合新华社、深圳特区报、晶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法制晚报、新文化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