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17年农妇:应当追责负责人

新浪网
摘要:1998年1月30日晚20时,齐扩军等5人在河南周口项城市南顿镇殴打村民齐元德、李桂英夫妇,致齐元德重伤抢救无效死亡,5人相继逃到外地藏匿。农妇李桂英17年来寻遍十余个省,追踪打死丈夫的5名嫌疑人,引起社会极大反响。

李桂英一家20年前的全家福。李桂英供图

李桂英
事件回溯 | 17年前丈夫被杀
十七年前,一九九八年元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三,黄昏。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齐坡村还沉浸在新春的气氛中,稀稀拉拉从村子不同角落传来爆竹声。
李桂英从姐姐家走亲戚回来,看到门口有邻居聊得正欢,就过去搭话茬。
李桂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丈夫齐元德是一名民办教师,家里还开着一个机床做铆钉。村民们记得,在村里,李桂英家是最早盖楼房的,最早买拖拉机的。
现在,近六十岁的李桂英提起丈夫,语气依然柔和,“我们没结婚之前,他追我,我家里老人生病,他到我家里帮我照顾老人,坚持了好几个月。”
在齐坡村的村民看来,李桂英也很“争气”,为齐元德生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都是男孩。齐元德家三代单传,在农村人看来,人丁是最宝贵的财富,李桂英改变了齐家的局面。
“那时候,齐元德家在齐坡村是数一数二的。”齐坡一位村民说。
令乡亲们艳羡的生活在那天黄昏戛然而止。警方查明,当时路过的齐学山怀疑李桂英正和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就拿砖头砸李桂英,随后,齐学山的哥哥齐金山、弟弟齐保山与齐海营、齐阔军一起提着匕首、杀猪刀围打李桂英,李桂英的丈夫齐元德听到妻子被打,就随手拿了一把镰刀出来救妻子。
打斗中,齐元德被齐金山刺中,又被齐海营用铁锹朝脖颈猛击了两下。李桂英腿上、腹部中了三刀。
根据后来被抓获的齐学山供述,因为几人都超生,他们怀疑齐元德、李桂英夫妻举报他们超生问题而起意报复二人。
当年南顿镇主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副镇长张天礼提供的一份证明显示,“齐元德、李桂英夫妇并没有举报过齐坡任何人的计划生育工作问题。”
根据后来被抓获的齐保山、齐学山的供述,几人坚持认为齐元德夫妇举报了他们,并在事发前进行了商议,决定对齐元德夫妇进行报复。
正因为之前的“商议”,被周口市人民法院认定为“预谋”,是故意杀人。
据齐坡村一个村民说,“矛盾不仅仅是因为计划生育,齐元德家和他们五个人在一片宅基地上也有纠纷,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间久了,就结成仇家了。”
项城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张亚飞告诉新京报记者:“接到齐坡村村民报案后,项城市公安局即立案侦查,但当晚没有抓到人。”

报案|警方要其自己去找线索 农妇踏上追凶路
“当时,我不懂,我以为抓杀人犯像电视上一样,杀人犯一跑,警察开着警车呜呜呜就去追了,原来自己要找线索啊。”
李桂英回忆,她当时躺在医院半个月都虚弱得无法说话。当意识稍微清醒的时候,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当时,李桂英住在三楼,亲戚告诉她,齐元德住五楼,康复得很快,已经脱离了危险。
一个月后,李桂英出院。出来迎接李桂英的是她的婆婆。婆婆没忍住,看到李桂英就嚎啕大哭。李桂英说,看到婆婆哭,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一千只蜜蜂在脑子里飞,脚底踩了棉花一样。”
实情是,1998年元月30号事发当晚,齐元德因为失血过多,送往医院途中就去世了。
亲戚们和李桂英商量,把五个孩子分给几个姐妹抚养,让她趁着年轻改嫁。
李桂英说,看着高高低低这五个孩子,就想起了丈夫,她当时跟亲戚们说:“好好一个人,像被老鹰叼走了一样,这五个孩子,不能再到别人家里,我要为他报仇,抓到五个仇人;还要为他报恩,把五个孩子养大。”
回家安顿好,李桂英独自一人到项城市公安局,询问对五个嫌疑人的抓捕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很重视,已经对这5人立案追逃。但人跑了,如大海捞针,你有线索吗,你有线索我们就去抓。”
“当时,我不懂,我以为抓杀人犯像电视上一样,杀人犯一跑,警察开着警车呜呜呜就去追了,原来自己要找线索啊。”
回到家里,李桂英带着五个孩子挨个拜访亲友,站在亲戚朋友的门槛上,她大声说:“我家男人死了,但我还在,我的几个孩子还在,你们帮我找线索,抓到那五个人,以后我五个孩子有出息了,挨个回来给你们谢恩。”
最初,李桂英打听到,逃跑的五个嫌疑人可能在新疆,她让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姐姐、姐夫专门去新疆打工,帮着寻找线索。李桂英又在村里打听有哪些村民在外打工,也“发展”成自己的线人。
李桂英就这样布起一张网络,四处打工的亲戚、村民,成为她的眼线,南到海南,北到北京、西到新疆伊犁,东到山东青岛。

不出门追凶的时候,李桂英在家带孙子,洗洗涮涮做些家务。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李桂英的公公
追凶路途 | 十七年,十余个省份
十几年间,她先后去了新疆、云南、山东、广西、北京等十个省份,“我像疯了一样,别人只要告诉我线索,我根本不想靠谱不靠谱,马上就动身去了。”
1998年3月和1998年9月,齐学山、齐保山分别被警方抓获,而两人的落网,都是李桂英提供的线索。项城市公安局一位民警承认,在抓捕中,李桂英的线索确实起到了作用。
直到齐学山、齐保山的案子审理结束,李桂英再也没有接到齐金山、齐海营、齐阔军三人的有效线索。
一晃就是两年多。李桂英说,2000年秋,她终于听到自己认为的可靠消息,齐坡村有一个村民告诉她,齐金山、齐海营、齐阔军在新疆开车帮别人运货。
但该村民只说在新疆大城市,并不清楚具体在哪个城市。李桂英坐不住了,她找来地图,查到两个新疆的大城市,一个乌鲁木齐、一个伊犁。她请求自己的姐夫去伊犁,自己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了乌鲁木齐。
到了乌鲁木齐,李桂英买了一副墨镜,一顶帽子。李桂英说,第一次出门,很害怕,“就算我遇到这几个凶手,他们把我害了也没人知道。”所以自己得先装扮一下。
出发前,有亲戚劝她,可以带个男人一起壮胆。李桂英拒绝了,“我这个人很讲究,带一个男人出去,不是招来闲言碎语吗?”
乌鲁木齐比她想象的大,李桂英花了一个月时间也没有走完所有的地方,凶手的信息更是杳如黄鹤。最后几天,李桂英带的钱快花光了,没钱住宾馆,就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上睡了几天。脚上的鞋子鞋底也快走掉了,啪啪拍打着脚底。她遇到一个好心人,送给她一双鞋,穿着这双鞋子回到了河南项城。而在伊犁的姐夫也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回到家里,已经是冬初,李桂英五个孩子,两个读初中,三个读小学。李桂英离开家之前,把其中三个小的孩子寄养到了亲戚家。
孩子要养,仇也要报。
在齐坡村村民眼里,李桂英过得很苦,拉扯这几个孩子就不容易了,还要照顾地里的活儿,还要出门去找嫌疑人。
“我妈后来请了亲戚帮我们管机床,她自己出去找嫌疑人,回家就日夜不停忙地里的活儿,到处跑着卖钉子。”李桂英的大儿子周周提起李桂英当年的经历说,“我觉得在全中国没有她这样的女人。”
周周保留着一张李桂英十几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李桂英脸颊结着伤疤,“那年冬天,钉子价钱高,她骑自行车到处推销钉子,送货,想趁着行情好多挣点钱,脸冻坏了。”
李桂英说,十几年来,她无数次去项城市公安局,得到的回复是“我们没闲着,一直在关注你这个案子,但是你要提供有效线索,我们不能扑空。”
在接受河南当地一家媒体采访时,李桂英说,17年来,公检法的大门我都快踏破了,我的辛酸,十马车也拉不完。
项城市公安局一位民警认可李桂英的说法,但他表示“不能说李桂英说一个线索,我们就去抓人,我们的经费和警力都不够。”
李桂英说,她理解公安局的难处,就自己出发去核实线索。十几年间,她先后去了新疆、云南、山东、广西、北京等十个省份,“我像疯了一样,别人只要告诉我线索,我根本不想靠谱不靠谱,马上就动身去了。”
“但线索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人给我线索,也有人给仇家报信。”李桂英说,就这样的,她多次扑空。
转机出现在2011年,李桂英无意中得到了一个新疆的手机号码。
“因为以前听说过他们在新疆,对新疆的号码就很在意。”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新疆电话是齐金山的。”她把齐金山的身份及公安部门的追捕信息交给了新疆警方。
2011年3月的一天,新疆警方传给李桂英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男子正在悠闲地跷着二郎腿吃饭。李桂英一眼认出了是自己追寻十三年的齐金山。
2011年3月,齐金山归案。
同样的方式,李桂英找到了齐海营的电话,将线索提供给了警方,2015年11月中旬,齐海营归案。

外逃17年的嫌犯齐扩军(中)被新疆两名警察控制。供图/新疆沙湾县公安局
最后一名归案人 | 隐匿多地 不敢向工头讨工钱
齐扩军是最后一名归案的嫌疑人。
“齐扩军在新疆六年了,一直住在人烟稀少的城乡接合部,没有身份证,被抓时,齐扩军刚在出租房住了两天,准备逃到别的地方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公安局政工民警苏刚伟说。
据办案民警回忆,当民警出现在齐扩军面前时,他直接伸出双手,并对民警讲:“我也知道会有这一天,前一阵看到了这个案子的报道,才知道我是最后一个没被抓住的,昨天刚换了住的地方,你们就来了,这些年天天提心吊胆地活着,太累了。”
据了解,第四名嫌犯齐海营在北京被控制以后,当地警方根据齐扩军在河南的家人,摸索到一条线索,显示齐扩军的家人和新疆有联系,于是顺藤摸瓜,将齐扩军控制。
齐扩军交代:17年来他隐姓埋名,先后在河北、河南等地躲藏。2009年春节后来到新疆,为防止被查获,长期以来寄身于城乡接合部,以打零工为生,不停更换住所,不敢交朋友,不敢和家人联系,更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就怕被警察发现。有时干上一天的重体力活,连一分钱都拿不上,自己也不敢向工头讨要。
目前,齐扩军已被沙湾警方临时羁押,等待移交河南项城警方。
对话李桂英 | 17天能破的案子,我等了17年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得知最后一名嫌疑人归案的?
李桂英:昨天,项城市公安局还有人拿几张照片让我辨认,说他们正在全力抓捕,目前锁定了几个嫌疑人,我看了几张照片都不是。
但昨天上午,你们报社问我听没听说齐扩军落网了,我才知道这件事。
新京报: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什么,欣慰?觉得17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桂英:当时喜忧参半,喜的是最后一名嫌疑人落网,我这辈子的任务完成了,忧的是我用了17年去找仇人,历经千辛万苦,但媒体报道后,只用了不到17天,假如警察用心、全力去破案,我会用17年吗?17天能破获的案子,为什么让我等17年?
新京报:现在觉得如释重负了?
李桂英:起码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我不会再为这件事背负压力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好好过日子了。
新京报:现在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李桂英:我想了好多年,等最后五个人都抓到了,我会去丈夫坟前大哭一场,告诉他,孩子我给你养大了,仇人我也全部抓住了,我对得起你了。
我设想的最后一个凶手落网,我会第一时间去丈夫坟前,你们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刚好在来北京的路上,去拍摄一个节目,只能在心里告诉丈夫了。
此案负责人应该被追责
新京报:你曾说过,怨恨像雪球,这么多年,开始是怨恨杀害你丈夫的凶手,后来怨恨相关部门不作为,现在还会有怨恨吗?
李桂英:我感谢新疆警方的努力,但是我还是不高兴,因为我没有得到我想得到的。
新京报:你想得到什么?
李桂英:我丈夫遇害,那么多年没人管,中间嫌疑人的身份信息被修改,是谁的责任?还有负责这个案子的人,为什么拖了这么多年?不应该追责吗?齐金山2011年就被抓了,到现在还没有判下来,为什么?我往相关部门跑了那么多趟,得不到答案,现在依然得不到答案。脑子里的问号太多了。
新京报:心里这种怨恨什么时候才会消失?
李桂英:修改身份信息的人、拖延案子的人彻底受到追责,我才会满意。
新京报:有人说,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怨恨中,对你自己和家庭都是不公平的。
李桂英:谁想一直生活在怨恨当中呢?假如杀害我丈夫的仇人在十七年前被抓了,我还会有怨恨吗?
新京报:新京报记者也探访了齐金山的母亲,现在她一个人孤守在家,七十多岁了,她说见到你会给你下跪,并且做了一个双手合十、下跪的动作,假如她真这样做了,你会原谅她的家庭吗?
李桂英:我知道当个妈很不容易,因为这个事,她儿子到处躲藏,她也很可怜,我理解她,假如说她的儿子也像她一样,悔过、第一时间道歉,我一定会原谅他们。
但他们跑了十几年,齐金山被抓以后,在法庭上还说出来以后要杀了我,你让我怎么原谅呢?
我的孩子们变得更坚强了
新京报:这17年里,你觉得你的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桂英:我丈夫没出事之前,我在村里是妇女主任,还算有威望,出事之后,我变成了个叫花子,到处求人提供线索。这么多年追凶的精力假如用在孩子身上,他们会不会更好?花了那么多的钱去追凶,如果用在生意上,全家的生活会不会更好一些?
新京报:会担心这种长期的仇怨和情绪会传递给孩子们吗?
李桂英:他们小的时候,我一连出去几个月不回家,他们问我去哪里了,我不敢说去追凶了,说去办事,我怕他们心里有压力,不能专心读书、好好干活儿。
新京报:但他们还是会受你的影响。
李桂英:他们大了以后,上大学,有学问了,懂事了。你看他们几个谁去村里寻仇了?唯一的改变就是更坚强了,我就告诉我的几个儿,好好读书,出息了,就可以给爸爸申冤了。
新京报:这些年,你的几个孩子因为心疼你,劝你罢休过吗?
李桂英:他们小的时候不懂我干什么,大了以后就习惯了我不在他们身边。大孩子结婚以后,托儿媳妇劝我寻一个伴儿,我没同意。
等待忘记仇恨的那一天
新京报:最后一名嫌疑人归案,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李桂英:希望法院能够有合法公平的判决。
新京报:五名嫌疑人都已经落网,你对法院的判决有信心吗?
李桂英:我对国家的法律有信心,假如地方能够依法判决的话。
新京报:对于未来,生活上,你有什么打算?
李桂英:五个嫌疑人落网,法院能够有一个公平的判决,我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等给他们的父亲上坟的时候,全家儿女给他们父亲说说家常,说说孙儿几岁了,考了多少分,一家人忘了烦恼,忘了仇人,我等待那一天。
当地回应 | 倒查所有办案人员责任
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张亚飞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项城市公安局已成立由纪委书记王济岭牵头的倒查组,严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办案人员责任,一经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张亚飞认为,此案暴露出侦办民警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其余逃犯追捕懈怠等问题。1998年案发时尚无网上追逃系统。1999年年底,公安部建立全国在逃人员数据库,限于当时农村条件,加上没有采集到齐阔军、齐海营二人照片,没有及时上网。
张亚飞说,齐金山曾用韩保成之名,系假名,不存在身份更改问题。齐阔军逃跑后,因一直未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按照相关规定,其户口于2012年9月21日被另册保管,不存在身份消失或更改问题。经查1988年户口底册,齐海营登记的姓名为齐海营。1999年年底,南顿派出所户口核对登记时,委托齐坡村干部填写户口常表。时任齐坡村副主任的齐海营之父齐某利用便利条件,把齐海营的户口填写为齐好记,交给内勤民警马某整理入册。
据张亚飞介绍,11月24日,马某已被项城市公安局处以禁闭,将根据后续调查情况,依法依纪处理。同日,项城市公安局以涉嫌包庇罪刑事拘留齐某。
追问 | 中国青年报:当地警方尽力了吗
在对这位执着、坚毅、伟大的女性表达钦佩、崇敬之情时,又不得不遗憾地产生多重疑问,为当地警方滞后的行动感到汗颜:一位柔弱的普通农妇都可以追凶17年,寻找到那么多关于杀人疑犯的有用线索,难道专司破案的当地警方找寻不到?若不是李桂英一念执着、追凶“痴心”难改,杀人嫌犯是否就这样逃避了法律应有制裁?农妇追凶17年把自己锻炼成“福尔摩斯”,终找到4名杀夫疑犯,是否可以就此认定当地警方存在不作为?这些疑问期待更深入的调查来解答。
网友产生这些疑问是有缘由的,一些地方存在有案不立、立案不破、久拖不决、打击不力、推诿塞责等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公现象,让人怨声载道。比如,李桂英到当地公安局询问杀夫嫌疑人的抓捕情况时,得到的答复竟是“我们很重视,已经对这5人立案展开追逃。但人跑了,如大海捞针,你有线索吗?你有线索我们就去抓”,这恐怕便是典型的推诿塞责、消极应付。就像一网友所言:“这案子其实不难破,杀人(犯罪嫌疑人)与被杀者都是一个村的人,多少有联系,还能人间蒸发了?”
破案是刑事警察的天职,要破案得先寻找破案线索,这本应是警方必做的工作,却让受害者家属承担,这完全是责任转嫁。如果老百姓自己能寻找到线索、抓捕住凶手,还要端着公家饭碗的警察何用?在报道中,当地一民警表示,“不能说李桂英说一个线索,我们就去抓人,我们的经费和警力都不够。”“经费和警力都不够”,或许正是让老百姓自己寻找疑犯线索的原因所在,但经费和警力再怎么紧缺,也不能如此草率地对待一桩命案,否则难以服众。何况,说好的“命案必破”呢?
由此想到“命案必破”,这些年不少地方废除这一提法,认为它不够客观、科学,容易导致弄虚作假,甚至刑讯逼供制造冤假错案。但从农妇追凶17年看,没了“破案率”和“命案必破”等刚性指标威慑,警察则可能变“懒猫”,以“经费和警力都不够”为由偷懒。地方公安干警如能像李桂英一样执着破案,不知将有多少沉冤旧案得到昭雪?
新浪新闻综合都市报道、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法制晚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