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新闻

辣条黑作坊添加剂气味浓 要什么味就加什么精

辣条黑作坊添加剂气味浓 要什么味就加什么精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一家没有生产许可证的辣条作坊,在食品安全监管日渐加压的背景下,从城市逃离至偏远农村,且几年来“打游击”一样东躲西藏,负债经营,艰难求生。

黑心工厂|辣条黑作坊添加剂气味浓 要什么味就加什么精

日前记者暗访河南农村部分食品市场发现,这一辣条“黑作坊”的遭遇,堪称近年来农村“问题食品”现状的缩影:一方面,在监管力度加大、行业洗牌升级的双重作用下,类似不法作坊的生存愈发艰难;但另一方面,由集中到分散、由半公开到地下隐蔽作业的新趋势,也对原本监管力量就比较薄弱的农村食品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证生产“打游击” 四年换了三个地儿

“工人都在家过年,现在还没法生产,但眼下是旺季,得做好开工准备。”农历正月初九,在豫东某县县城见到老贺的时候,他正开着一辆半旧的面包车忙着采购原料,主要包括一些食用油、香精等调味料。

41岁的老贺是一家麻辣小食品作坊老板,入行至今10年有余。2011年4月份,他把自己的作坊从老家江西南昌迁到了河南郑州。交通便利、原料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多重优势叠加之下,彼时以郑州管城区为中心,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食品产业带。

就在老贺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一场针对小食品加工厂的整治风暴不期而至。2011年5月22日,北京市查处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有53种出自河南,其中36种集中在管城区。重拳清查之下,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老贺,只好将刚投产的作坊转移至河南汝州市。但不久后,又悄悄地回迁至离郑州较近的新郑市一处城乡接合部。

2014年年底,因为所租民房面临拆迁,老贺再次将作坊搬到了更为偏远的豫东某县乡下。这也是不到4年的时间里,这家辣条“黑作坊”的第三次搬迁。

“从春节前到学校开学、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都是旺季,但现在到处都查得严,我节前只生产了半个多月。‘3·15’一来,还得停。”老贺说。

在离老贺作坊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约3公里长的乡道,两边分布着10来家麻辣食品厂,都隐蔽在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的民房里,没有门牌和厂名,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油腻腻的麻辣味,提示着这些加工点的存在。

最牛零食辣条生产现场

添加剂乱象亟待规范 薄弱地带须强化监管

尽管车间里都开着排风扇,但油腻的麻辣味仍然熏得人透不过气,时间长了甚至会恶心作呕。老贺介绍,辣条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辣椒和食用油,根据口味不同还会加入香精、调味料等,浓重气味就来自这些添加剂。

记者发现,尽管相关作坊从内到外都在“鸟枪换炮”,但最核心的技术环节——口味配方和添加剂使用,多数仍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操作规范非常模糊,致使添加剂滥用已成为最突出的安全问题。

某作坊技术工人说:“各家添加剂配方都不同,通常是凭经验,要甜味的就加甜蜜素,要牛肉味的就加牛肉粉香精,因为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生,孩子们觉得好吃就行。”

实拍河南辣条厂生产环境臭气熏天

健康杀手|找厂得靠闻味 工人徒手包装如厕不洗手

“要找辣条厂,你闻味道就能找到,老远就是一股香精加辣油的味。”按照当地人告诉记者找辣条厂的诀窍,在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里,记者果然闻到了浓重的辣条味。然而,走近了记者才发现,厂门口挂的牌子却是一个服装厂。

进入厂区,记者发现在制衣车间的侧面隐藏着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辣条生产车间。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的红黄色黏稠液体已经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

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的员工通道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从厕所出来后,这些女工都急匆匆地跑回厂房。记者试着跟随一名女工进入厂房,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从厂房的员工通道到生产车间,要先后途经更衣室、清洗间、消毒间,然而记者看到,这些原本应该相互隔离的区域,大门全部敞开,女工也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

在调味车间内,记者看到刚刚压制好的辣条被投入调味炉里着色上味,最后落到地上的蓝色塑料箱内,并由工人推送到包装车间。这些蓝色塑料箱上满是又黑又亮的油渍,显然很久没有清洗。

包装车间内充斥着呛人的辣条气味,记者被熏得直流眼泪。近百名女工正在这里进行封装,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刚刚上完厕所的女工连手都没洗就径直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女工表示,戴了手套笨拙,封装慢,想多完成计件量就得徒手操作。

触目惊心:廉价“辣条”添加剂超量

娃们爱吃,因为它便宜又过瘾

辣条作为一种加工豆制食品,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它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也很香辣过瘾,在学校周围的小卖店里随处可见。5毛钱一袋,价格便宜,而且往往口味独特,有辣、麻、酸、甜等特点,对于喜欢零食,口味重的孩子们,这些诱惑是让他们很难拒绝的。其实,不仅中小学生喜爱吃辣条,有些成年人也是辣条的“粉丝”。

 触目惊心:廉价“辣条”添加剂超量

从一种辣条产品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每100克辣条,含蛋白质9.5克,脂肪7.3克,碳水化合物70克,钠2649毫克,还有十几种的食品添加剂,包括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钠硝酸盐等。从其营养成分的分析来看,辣条含的能量多、盐多,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少,经常吃会增加患超重肥胖、增高血压等的危险。不仅如此,孩子经常食用,还有可能会诱发如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十包辣条的挑战,终是急性胃肠炎的结局

2014年在网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连吃十包“辣条”是一种什么体验?”,为了进行验证,有人真的以身试“条”,八包辣条两包辣块,吃的时候是酣畅淋漓,吃完后经历了二十多小时翻江倒海的洗礼,最终虚脱的到医院就诊,得出“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最终总结“还请各位朋友理性对待,这东西多吃无益。我只是做了一次反面教材,千万别学我一样,去试图挑战十包辣条,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你把肠子都悔青的愚蠢决定!”

屡上黑榜|国家食药总局发布抽检信息 15款辣条上黑榜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7日讯(记者韩肖)过年期间想买包辣条任性一把的小伙伴们得注意了,据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日发布抽检情况显示,多款“辣条”位列不合格产品名单。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该类不合格产品共涉及“玉峰”、“风旺”、“阿婆传奇”等共7家生产企业的15款产品。不合格项目包含,酸价、菌落总数、柠檬黄、胭脂红等。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监督抽检了24类食品,抽检样品共计46140批次。其中,辣条食品共被抽检了38款产品,全部来自湖南地区。另据记者了解,“辣条”是消费者对其的俗称。其学名按产地、生产标准不同可分为“湘式挤压糕点”和“调味面制品”。

  • 老板年终奖发3箱辣条 称食物中的劳斯莱斯

    网友称今年的年终奖是三箱辣条和两瓶酱油。酱油是老板岳母家超市囤积的。而辣条,用她老板的话来说,是食物中的“劳斯莱斯”。

    查看详情

媒体评论|谁让辣条如此“任性”?

记者调查发现,为躲避执法,一些企业或改名,或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生产,并形成了利益链条,阻挠监管部门执法,加大了监管难度。

根据外包装标注地址,记者辗转来到了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冉家村。一进村口,满村都飘着辣条的味道,走近源头,记者发现近千平方米的厂房,全部用高墙围上,仅留一个由专人把守的铁门供人出入。墙头上甚至还装有摄像头,任何靠近铁门的人都会被拍下。大门口不挂厂名,从外部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

记者提出进厂洽谈,遭到拒绝。看门人称,老板多次嘱咐过,生面孔想进入厂房内,必须经过老板本人同意。

记者来到尉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想了解这家企业的状况,并希望执法人员能与记者一同前往实地查看,但却遭到了主管副局长张鹏的拒绝:“全县仅有6名执法人员,都在下乡,况且你们反映的情况也不算紧急事件,要不你们明天上午再来,我有时间就带着人过去检查。”

就在记者刚离开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一直蹲守在这处“神秘”工厂附近的另一组记者就看到,一辆郑州牌照的越野车开进了这家食品厂院内。而仅仅过了十分钟,一直徘徊在空气里浓郁的辣条味就已悄悄散去,屋后嘈杂的机器声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13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尉氏县质监局负责人询问检查情况。该负责人说:“你们第二天上午没来呀,我们就没去查。”面对记者的追问,该负责人立即改口称,第二天就去检查了。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检查结果时,该负责人称马上要开会,迅速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又陆续拨打了该局另两位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的电话,均被告知“你打错电话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