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板:隐藏街角的夏日奇迹

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北大板,名字上听上去就非常接地气,将“东北”与“大板”相结合,可咬可含可拍可削。
大板,无疑是奶与糖完美结合的产物,唇与舌轻轻地碰触,让清爽与奶香在这个燥热的夏天整个爆浆开来,它以最流畅的舞姿掠过每一寸食道,像是上帝给予最美好的恩赐,无声无息中化为无形,空留你一人感悟人生。——说白了就是:大板,好吃。
今年夏天,东北大板就是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到我们身边,却激起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主打情怀,怀旧的味道
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童年,却有了同样的味道。
这不是东北大板的广告词,但却可以完全解读这款冰棍能够如此受欢迎的一个根本原因——情怀。东北大板的成功,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是上海人吃出了雪宝味儿,沈阳人想到了中街大果,西安人再次调动起来了“钟楼小奶糕”情结,哈尔滨人看到了一款简易版的“马迭尔冰棍”,各地的人从大板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就像那小豆冰棍的记忆……
定位准确,走原始渠道
3元的价格,让朴实的外表带有一丝神秘感,上一次奶香浓郁北方大地还是5毛钱的小香蕉时代,10多年过去了,东北大板又再出手,终端低于这个价格的畅销品主要是硬质冰棍兵工厂、绿色心情、小牛奶麻糬的这些天下了,而高端如和路雪等市场也较为稳定。
自从5月7日开始,东北大板的百度指数一路蹿升,直到入伏前一周,两个月时间整整翻了五倍。在杭州,东北大板日销2万支,而和路雪、五丰等传统品牌,每天单品的销售量也不过两三千支;在合肥,东北大板的日销量更是达到了8万支;在上海,网友专门为东北大板建立了大众点评页面,互相交流哪里有卖。
相比进入沃尔玛、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商超的高大上行为,大板走上了土枪土炮的原始渠道。在北京劲松附近的一位冷饮批发商司先生说:“这个牌子自己供货不走批发,但我知道好多小店都卖这冰棍,一天出货几十根,许多有同价位产品的品牌都感受到了压力。”而东北大板能够遍布大街小巷,老板的鸡贼也让小店老板们省些蝇头小利——免费给小老板们提供冰柜,最关键的是,还给他们补贴电费!
宣传新颖,借力打力
在创意和渠道两面都打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大板也没有给自己量身打造相关的广告宣传,而是通过微博、朋友圈等手机终端口耳相传。不过,从东北大板的新浪微博或是微信订阅号来看,内容都还是一片空白,所以说至少自我营销的源头不在东北大板那里。看起来,民间的宣传完全是自觉自发,时不时地都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为东北大板拍照做宣传: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东北大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值得心理学或传播学专家研究。
再回到产品本身,东北大板也有适合差异化销售的卖点,这款名字简单粗暴、包装简陋粗糙、口味寻常老套的草根雪糕,再次以与大时代背道而驰的精致高端风格做了差异化的区分。于是,东北大板成为网络传播的热点,而自觉自愿的微信传播本来就是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这一最原始、最直接的宣传方式在消费者当中最起作用。
据虎嗅数据、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