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录:南京大报恩寺被毁之谜

新浪江苏

大报恩寺琉璃塔图

大报恩寺塔拱门构件

大报恩寺塔拱门构件
说起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人们曾用俯瞰飞鸟流云来形容它,在它存世的几百年里,别说金陵大地,就连整个中国都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比肩的建筑。它像一个地标象征着东方古国的辉煌过去。
历史上,人们常把大报恩寺塔比作一顶璀璨的皇冠,称其“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据记载,大报恩寺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塔高78米,九层八面,通体琉璃,塔顶是重达两千两的黄金宝顶,里面放置了五颗宝珠,作为避风雨雷电和刀兵之用。每层的檐角下都悬挂着铜质的风铃,从上至下一共有152只,错落排列的风铃在有风的日子里,清脆的铃声可以响彻南京城,若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甚至一直可以看到长江对岸。建成后,塔中放置了146盏油灯,选派了一百多名少年,日夜轮值点灯,昼夜不息。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声名显赫的建筑却如同过眼云烟一样从金陵大地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除却堆积如山的赞美之词,现代几乎没有一本文献对它是如何损毁的作出详细记载。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边角料中,试图拼凑出琉璃塔命运终结的最后图景。
坊间相传,琉璃塔收到的最大的威胁是雷击,估计古人不太清楚其中的科学奥妙,每逢雨季来临,雷电就无数次对琉璃塔造成损坏,因为琉璃塔实在是太高,在城南地区是至高点,所以琉璃塔就要屡毁屡修,屡修屡毁。但对于一个庞然大物来说,这些损坏应该都不是致命的。
真正的厄运开启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便肆意疯狂剥取塔身的琉璃瓷砖,大量盗取塔内供奉的金佛,虽然在僧人的抗议下,英方做出了一点赔偿,但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这笔钱远远低于实际损坏的价值。
被掠夺后的破败不堪的面目曾出现在一个美国人的记载中,这个人叫法斯,曾随美国军舰来访中国,他写到,“这个塔已经被烧了,当时被烧以后里面变成一个空桶,当时塔仍然屹立在原来的地方,塔基很高,有3米高,本来中间有螺旋向上的华丽的楼梯贯通九层,但这样的楼梯已经不存在了。
意料之外的是,大报恩寺塔还没来得及从英军的践踏之恐中修整过来就迎来了化为灰烬的结局。据《太平天国内讧详记》记载,1856年,南京城因为太平天国内讧,变成了杀戮的战场,年久失修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成为敌我双方抢占的军事制高点。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深恐大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跑垒,下令将这座矗立南京城长达400多年的宝塔摧毁,负责拆毁大报恩寺塔的士兵,挖空塔基,并在塔内堆满了火药和木材,纵火焚烧,当时飘散的浓烟,遮蔽着南京城的整个天空,巨大的宝塔在燃烧了几个昼夜之后,最终轰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