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心梗病患死亡数超癌症.揭征兆

心梗病患死亡数超癌症.揭征兆

新浪健康

关注

摘要:西媒称,死于心肌梗塞的人超过了癌症,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65倍。但是好消息是,只要听从一些小小的建议,心肌梗塞也是可以预防的,有效的疗法也越来越多。

西媒观点|心肌梗塞病患死亡数超癌症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7月号文章称,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头号健康“杀手”。《美国医学科学杂志》月刊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寒冷季节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另一项报告强调,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患心肌梗塞的风险就提高2%。

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段也会影响心肌梗塞的发病。凌晨是最易病发的时段,清晨通常也很少出现发病的先兆。2012年西班牙心脏病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证实,早上6点到10点发病风险提高40%。

我国现状|多数人对急性心梗认识不足

心肌梗死患者多为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及致死率都很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梗。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

心梗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由于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而造成。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能危及 生命。专家指出,在所有因急性冠心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死于救护车内或死在急诊室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特别是年龄在25岁至44岁之间的中青年患者院外死亡的比例更高。这说明4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急性心梗发作前的先兆和急性发作的症状认识不足,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典型征兆|急性心梗有特征可循

一、发作诱因:多数在较大的活动量(尤其是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后,饱食,忽然受凉等情况下出现。

二、发作部位:心前区(左侧乳头附近区域)、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中间)或剑突下(俗称心口,就是上腹部的顶点)为常见,一般范围巴掌大小,有些人也会出现整个胸部不适,甚至伴有肩膀,左臂,颈部和牙齿附近的不适。

三、发作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部的闷痛感(有些人仅有胸闷或者胸痛),呼吸困难。与一般心绞痛发作类似,但程度往往更严重(如果以前有心绞痛发作的人可以对比)。有些人会出汗甚至大汗淋漓。有些人会伴有头晕(如果测量血压可以发现血压很低或心率很慢)。也有一些人会表现为上腹部闷痛,伴有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胃肠炎。

四、发作时间: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间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但超过15分钟的发作也需要高度重视。那种发作只有几分钟,但发作非常频繁的,虽然可能不算心梗,但却极有可能短期内发展成心肌梗死,建议参照心肌梗死处理。

五、年龄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有差异,一般40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会多见一些。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发病率会明显升高。现在生活方式改变后年轻人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但一般30岁以下的男性和40岁以下的女性还是比较少见的。

六、其他辅助判别: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是冠状动脉的持续性阻塞,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是无法完全好转的,最多能减轻一点。一般含服两次(差不多也要15分钟时间了)都无效就需要考虑心梗了。

  • 现场心肺复苏

  • 心脏医学图

急救提醒|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中国心脏猝死的总人数每年达到54万,居全球之首,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60%以上都发生在院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又称“黄金4分钟”。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别慌张,应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当患者突然倒地,要跟病人说话,请他睁开眼睛,和你握手,判断是否有反应; 

2、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继续观察10秒病人胸腔有没有起伏、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呼吸;

3、如果没有了呼吸,立即呼叫120;

4、施行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5、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 上了年纪腹泻要防心梗

    很多人认为腹泻只是小病,但如果不注意,可能诱发心梗。

    查看详情
  • 这些症状警惕急性心梗

    大约70%的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症状是胸痛,这种胸痛较一般心绞痛发作剧烈,有濒死感,并且呈持续性,休息及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病痛

    查看详情
  • 急性心梗如何自救

    说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自救,大家估计从网上看到过N个版本,比如什么床头三宝,10秒急救法,拍打急救法等等,绝对是五花八门。

    查看详情

(新浪健康综合参考消息网、广州日报、@心内科丁亚辉 专栏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