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看病”医患骂战的背后

新浪健康
摘要|“韩雪看病”最近成为网络热搜词。明星看病遭遇“态度不良”医生,一条诉苦长微博在网上掀起一场医患骂战。
其实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最稀缺的不仅仅是优质医疗资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宽容。
“韩雪看病”最近成为网络热搜词。明星看病遭遇“态度不良”医生,一条诉苦长微博在网上掀起一场医患骂战。尽管当事人事后发微博表示“放大个人情绪不妥”,希望医患“少一点纠纷,多一分理解”期望平息纷争,但这一事件背后的种种,仍值得深思。
演员韩雪在6月29日的长微博中称,自己因下水拍戏伤了眼睛,白天忙着拍戏,晚上挂急诊求医,却遭遇一个“态度冷漠”的急诊医生。遭冷遇的韩雪忍 不住“爆粗”,虽然微博声称为此道歉,但却在文尾指出这名医生不配“白衣天使”称号。这篇求医记据说在微博上集了4万多个赞,不少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抱不平,对该急诊医生骂声一片。而对此事的讨论又有另一番光景,大部分网友声讨韩雪的骂医行为。不少医生也发文力撑同行,微博大号烧伤超人@阿宝甚至发出 “真的累了”的呼声,对医患现状表示失望。
分析双方立场
分析双方立场,从患者角度来说,愤怒似乎是应该的。排队看病本就辛苦,医生没有太多的关注,三两句话就打发去开药,一肚子问题没来得及问,那个憋屈就别提了。相信很多看过病的人都会感同身受。而从医生角度来看,也是感到委屈,每天要看几十甚至上百号病人,累死累活,还要笑脸相迎,“臣妾真的做不到哇”。急诊讲究的是“快狠准”,后面还排着一大堆病人,角膜炎这种小病就快快闪开边去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
那么错在谁呢
那么错在谁呢?有医生发文说,医生态度不好言语生硬是不该,但韩雪这个小事更不该去挂急诊占用优质医疗资源。国人看病其实有个通病,感冒发烧咳嗽都爱往大医院跑,白天没空晚上就去挂个急诊,分级诊疗体系不完善,是一大原因。前不久广州一家医院的急诊分诊护士,因为提出前来求诊的孕妇耳朵疼不属于急诊范围,被患者家属扇了一耳光。该院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公众珍惜急诊资源。中国的急诊病人有4种分级:一级是濒危,要马上抢救;二级是危重,必须15分钟内处理;三级是急症,半小时内医护人员要处理;四级是非急症。该院数据显示,三年来儿科急诊(不包括日间外科急诊)总量有40多万人次,其中80%以上属于第四级的非急症状况。有不少人是因为白天没空选择晚上去挂号,当然也有不少是因为对病情过分紧张。急诊成了慢诊,大部分病人要排队两三个小 时甚至更久,其实就失去了急诊的意义,也难免急诊医生对轻病患者有所怠慢。
换一个角度想,争论谁错在先这种逻辑,有点像小孩子吵架,“他先推了我,所以我打了他”。其实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最稀缺不仅仅是优质医疗资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宽容。有了信任,就不会怀疑一个急诊主任医师给自己开的眼药水是否有用,这样处理是否草率;有了信任,也会对深夜值班的医生表 情不悦有所宽容。医学不是神学,医生也不是神仙,一个小医生必定是犯过无数的错,最终才磨炼成一个医学大家。如果社会严苛至此,既要求医生医术神通,药到病除,又要求医生笑脸相迎,温柔可人,那么几十年后,或许真的只能自己给自己看病啦。

韩雪不满眼科医生不负责 激动爆粗后致歉
女医生最美睡姿传递医患正能量

重建良好医患关系 医改是根本

医患关系如何医治
医患关系的紧张,是社会关系普遍紧张的折射。由于整个社群普遍缺乏信仰和信任,所以社会上充满了暴戾之气,这构成了“互害社会”的基本特征。2015年1月23日深夜,河南栾川县人民医院接收了一个在酒吧饮酒后途中脚骨受伤的男子,因患者同伴谩骂护士,值班医生贾某出面制止,结果两人发生争执,厮打过程中将15楼电梯门撞开,双双坠入电梯井身亡……理论上,整个社会所有的坏蛋都是要看病的,所以,医务工作者必然要面对全社会所有恶势力可能的邪恶侵害。
与大的社会环境相比,医疗的制度环境要具体很多。其实,所谓的“看病贵、看病难”,并不是医务人员直接造成的。药品的价格,检查的费用,诊治的价位,“定价权”不在医务人员那里;面对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处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更是无奈,一个医生一天门诊要看上百号病人,累得嗓子冒烟,谁愿意这样干呀。若说我国的医患关系已异化为消费关系、商业关系,那根本原因压根就不在医生那里。
大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改变、变革、革新是第一要务;如果一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么医院和医务工作者首先要积极改变小环境,改变小环境里的自己, 主动去医治扭曲的医患关系。应该看到,患者及其家属,是世上最焦虑的群体,不能给这样的“焦虑”火上浇油。从保障自身安全计,也要努力尊重患者,因为“尊重他人,是自己最大的安全”,可以客气一些,不激发、不引爆矛盾。否则,一旦病治不好,天使就被看成是魔鬼。
因为有爱,有情感,有情怀,所以才有医疗和医院。一个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都告诉你,把所有痛苦都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这,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构成“交易关系”的。所以,医学首先是情感的产物,其次才是科技的产物;所以,“悬壶济世”不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一种使命、“济世”的使命;所以,诊疗从业者要有温度,要有人的温度……美国医生特鲁多墓碑上那句名言说得没错:“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而在患者一方,得有起码的信任与尊重:要相信医学,因为那是一门科学;要相信医院,只有这里,才能达成你的愿望;要信任医生护士,因为他们才是专业人士……这就像你上了飞机,就得信任航班的机组人员;你上了轮船,就要与船长水手风雨同舟。只有这样,才有取胜与共赢的可能;你要明白:医生和你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你们共同的敌人名叫—疾病。
(新浪健康综合南方日报、金羊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