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伤医频发:患者泼汽油烧伤医生

伤医频发:患者泼汽油烧伤医生

新浪健康

关注

摘要|6月16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造成一名医生受伤,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医生被患者泼汽油烧伤

上午8时40分许,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人王某(男,1978年生,广西武鸣人)在医院电梯间将随身携带的一小瓶汽油泼洒在医生覃某身上并点燃,导致覃某受伤。随后,西乡塘公安分局上尧派出所、五里亭警务站民警接到报警立即赶到现场,会同医院保安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办公室透露,受害人覃某系该院西院放疗科副主任。实施伤害的王某系该院西院的一名鼻咽癌患者。此前王某在放疗科接受治疗时,医生覃某曾为其进行治疗。

该办公室介绍,故意伤害事件发生后,覃某重度烧伤面积达30%—35%,目前正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目前,覃某生命体征稳定,但72小时以内依旧存在生命危险。

暴力伤医案又见频发

5月下旬以来,多地暴力伤医事件频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日前对这些伤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专家呼吁,医疗机构也要提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月28日,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值班医生周明安被多名患者家属殴打、刺伤。

6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名护士因住院病房安排问题被殴打。

6月3日凌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在参与抢救一位老年重症患者后,遭到患者家属追打。

6月5日,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李瑞玉被袭击。事件发生后,医院立即组织抢救,术中发现李瑞玉全身多处有刀砍伤(包括颈部一道刀痕),右手拇长伸肌腱断裂,左食指固有神经断裂。目前,李瑞玉病情稳定。

6月5日上午,一初三男生王某和母亲插队,被医生制止。王某竟然用拳头将医生的左眼球打破裂。目前,榆林警方已经介入调查,16岁的王某被刑事拘留。

毛群安说,从2013年开始,我国加强了对涉医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去年以来,暴力伤医事件的恶性程度、发生数量都有所降低,但这类事件依然时有发生。他呼吁全社会共同谴责暴力伤医的犯罪行径,希望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案件。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表示,在严惩犯罪分子的同时,卫生系统和医院也要切实开展内部防范。对于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要明确院方和职能部门职 责,建立追责机制。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切实承担起对医生人身安全、个人隐私和尊严的保护。上海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表示,医院应加强对纠纷 风险的评估,如患方曾于12个月内攻击过医院员工,或遭遇神志不清、酗酒的患者或家属等,意味着极端事件风险级别的增加,需要医院和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

医患关系为何紧张

很多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这几年医改工作有成效,但“看病难、看病贵”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一些医务人员收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态度不好等问题,又加剧了医患不信任。

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痛心地说,“看病难、看病贵”长期存在,加上一些医院的逐利行为,导致医患关系被刷上一层“不信任”的底色。目前又是 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医疗行业容易成为一个爆发点。这时候,如果医患沟通不足,或者疗效不好,患者的情绪容易“一点就着”,导致冲突。

中华医学会前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这几天心情很沉重。不仅因为被打的熊旭明主任是他的学生,更因为他也在思考:十年前抗击非典时医患双方能团结一致,医务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为什么现在在一些人眼中却成了“白衣狼”?

钟南山分析说,医疗纠纷频频出现,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公众认识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前些年我国的医疗体制出现市场化取向,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医护人员的激励机制往往与其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这样难免让患者认为医生是为了拿更多的提成而让自己做更多的检查,认为医疗就是消费,不信任医院和医生。”

除了医疗体制的深层次问题,沟通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专业性很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不对称。很多患者表示,他们在患病时,心理都很敏感,渴求医生的抚慰与帮助,希望医生能耐心解释。

可是,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很多专家出诊半天要看上百个病人,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耐心交流。有的医生态度冰冷,几句话就打发病人,容易导致误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专家分析,一些患者的观念有偏颇,认为“医疗就是消费”,“我付了钱,医生就得给我治好”。“实际上,医学科学还有许多未知,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治好,疾病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医生不是万能的,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廖新波表示,希望患者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 谴责暴力伤医的联合声明

    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发布关于谴责暴力伤医的联合声明。

    查看详情
  • 调查称近6成医生遭语言暴力

    中国医师协会对外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在医疗暴力这一项,白皮书称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

    查看详情
  • 25%的护士曾遭受患者辱骂或肢体暴力

    2013年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仅19%的护士认为“社会尊重护士职业”,25.1%的护士前半年内曾受到过患者辱骂或肢体暴力。

    查看详情

如何化解医患之间那股血腥

如何重塑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专家呼吁,应该标本兼治。

治本,要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让基本医疗事业回归公益性,减少趋利性。同时,加强医疗人文教育,加强医患沟通。创新医疗纠纷的化解制度,让医患双方有更加畅顺、合理的化解矛盾的途径。

治标,要依法依规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公共医疗秩序。昨日,广东省医师协会在广医二院举办了以“和谐医患 反对暴力”为主题的座谈会,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呼吁,维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正当权益。他建议,杜绝伤医行为,可以考虑在医院引进门禁、安检制度。

医患结,如何解?期待社会各界深入的思考、讨论和努力。

小编语:医生和患者是对抗病魔的战友,只有相互理解,医护恪守职责,患者尊重医护,两方积极配合,才能在生命的长河中,健康运行!

新浪健康综合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中国医师协会报告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