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握力大小到底能不能预测寿命

握力大小到底能不能预测寿命

新浪健康综合

关注
摘要: 近日,国外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握力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者认为握力与早死、残疾、疾病(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疾病症状)等有关,它还能预测个人的未来预期寿命。握力大小真的可以预测寿命吗?

摘要|近日,国外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握力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者认为握力与早死、残疾、疾病(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疾病症状)等有关,它还能预测个人的未来预期寿命。握力大小真的可以预测寿命吗?

国外研究患者握力减弱 死亡几率上升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达里尔·梁(Darryl Leong)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梁博士在论文中介绍了一种通过测试受试者握力,评估其在之后若干年内去世可能性的简易方法。研究显示,握手不够有力的人更有可能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且力度损失越大,风险越高。

在为期4年的实验中,他们调查十多个国家近14万名患者,年龄从35岁至70岁,发现握力每减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几率就上升16%;心脏病发 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风的危险升高9%。实验同时考虑了多方面导致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不过,这种方法并非万能,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握 力大小与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摔伤或骨折之间有关联。

梁博士表示,通过握力评估死亡风险和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是一种既简单又省钱的方法。除了定期查血压以外,平时不妨去测测自己的握力。握力的减少,一直与早死、残疾、疾病(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疾病症状)等有关,它还能预测个人的未来预期寿命。

   外媒报道|握力能测年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宣称通过简单的握手能够有效测试人的生物年龄。不仅如此,握手的力度也与人的老化程度息息相关,诸 如智力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研究者沃伦·桑德森博士称,握力很容易测量,并且在多项研究老龄化的重要报告中都能找到有关握力的数据。

  • 握力锻炼能降血压

    近日,发表在《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挤压10分钟压力球,可能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措施。

    查看详情
  • 握力或可预测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医学研究显示检测手力或许可成为预测心脏病或中风风险的一个便捷和低成本方法。

    查看详情
  • 中年男性健康指标有哪些

    美国科学家对近6000名男性进行了40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长寿的人通常拥有较大的握力。握力至少要达到40千克。

    查看详情

专家解析|有参考价值,但不能划等号

“握力测试偏重于力量,我认为,直接和死亡风险划等号不合适。”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欣说,从通过握力来测试对于人心血管健康,有参考价值,但他认为没有必然联系。

刘欣说,原文是从患者做的研究,不是非患者人群,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果体检指标正常且没有亚健康,即便握力较弱,基本都不用担心。相比而言,其 他类型的测试可能更有意义,比如单腿平衡站立测试等。这类测试能测定神经对肌肉的协调和支配能力,站立时间越长,说明神经支配全身肌肉的能力越强,神经系 统和肌肉系统要高度统一。所以说,平衡性不好有可能提示健康的风险指数增高。

刘欣介绍说,握力大小是由前臂屈肌的发达程度决定的,握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状况,所以也被列入我国国民体质测试的项目当中。尤其对于 老年人来说,握力测试还有助于反映出肌体衰老变化的程度,值得重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量会逐渐降低,导致力量减弱,活动能力变差,出现易疲劳、 跌倒、骨折、新陈代谢减慢等症状。

怎样测握力?可以到体质监测机构、医院和健身房,用专门的握力计测出具体数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人测试的时候只测试一只手,实际上,握力 测试的意义不是看你单手握力的大小,而是看一个人左右手的力量是否一致。如果不是左撇子,通常,一般人右手的握力要略大于左手,但这个差距不会太大,一般 为1—2公斤这个区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数值较大,便要注意是不是健康状况出问题了。

专家介绍说,在国民体质测试标准中,40岁左右的男性握力在43.5—49.5千克为合格,女性27—31千克之间为合格。

还有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的“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一般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

新闻延伸|如何练习握力

中青年人可以通过哑铃、握力器等进行锻炼,以提高肌肉力量,比如进行屈/伸腕练习、前臂旋前/旋后、抓握练习等;老年人可在家就地取材,使用矿泉水瓶代替哑铃、用拧毛巾、健身球等,都可提高握力。

有一种不需要器械、随时随地可以练习的打拳法能有效锻炼手部肌肉群,增强握力。具体做法是:双腿下蹲成马步,双手握拳,拇指在内,其余四指握 拢,放在腰两侧。左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同时右拳向后拉,两臂形成一股挣力,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手腕顺势旋绕,掌指尖由上绕到下再攒握成拳,收回左 拳至腰侧。右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两手可重复做6~8次。

新浪健康综合环球网、广州日报、扬子晚报网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