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精神病人超1600万.仅12万住院

精神病人超1600万.仅12万住院

新浪健康综合

关注
摘要: 洛川两岁儿童被一名有精神病史的男子殴打的事件,使得人们再次关注到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2011年,我国重症精神病人已超过1600万,而住院治疗的不超过12万。其中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者。

摘要 洛川两岁儿童被一名有精神病史的男子殴打的事件,使得人们再次关注到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2011年,我国重症精神病人已超过1600万,而住院治疗的不超过12万。其中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者。2011年,有统计称:精神病患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

  • 男子暴打2岁扫地男童 打人者曾有精神病史

    一男童在一家店铺门口拿着扫帚和簸箕玩耍,一男子突然向其冲去,一脚将男孩踢倒,且不断跳起来猛踩男童面部、头部等部位。

    查看详情
  • 小伙绑架前女友家人 被建议鉴定精神病

    江北广厦怡庭北区16幢507室内,一小伙因感情纠纷劫持了三名女子。

    查看详情
  • 男子疑精神病复发街头暴打老人

    老太经过此处,在路边站着。突然那名男子走近,将老太打倒。见状,附近有多人跑来制止。男子被带到派出所后,仍然有攻击性。

    查看详情

统计称75%精神病患者肇事案“无预谋”

“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抑郁症患者已达3000万人,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约3000万人,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曾发布这组数字。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显示,这一情况不容乐观。他介绍,有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能占到总人口的近1%。后者的临床表现是:有严重的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自控和社会约束能力。

早有媒体披露,上述重性精神病患若“放任自流”,将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因为在中国约160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有约10%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唐宏宇说,由于缺乏一套规范、连续的治疗和管理体系,相当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散落民间”,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者。

七成精神病人家庭认为被人知道很羞耻

长期以来,精神病人的极端暴力行为为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一再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使是国家精神卫生法颁布之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国家在治愈精神病患者公益项目上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于精 神病人的实际需要,这使得精神病人的伤人事件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有力的改善。

早些年,记者曾做过调查,发现有接近7成的精神病人家庭认为,被人知道家中有精神病患者是羞耻的。观念上的尴尬,也让目前大多数精神病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关”和“铁链拴”仍旧是目前家庭对症精神病人的主要方式,虽然这个方式并非家庭心甘情愿,但却成为众多绝望家庭唯一可以被使用的方法,这是一个家庭备受重创的生活,也是生命不得不承受的重。

“病能有医,疯能有控”不能光靠政府

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不承担刑事责任,不意味着对其放任不管。

事实上,《刑法》第18条第1款还有后半句:“(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此条款被陈兴良教授解读为“是我国法律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曾有媒体报道称,我国近4成精神病患作案时确实“控制能力缺乏”。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从遏制精神病患肇事肇祸角度出发,相比事后“亡羊补牢”,最佳的手段是加强事先防控与监管。

“1600万重性精神病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住院,有些完全可以通过社区进行接治、管理。”唐宏宇表示,“对精神病患的管理最终要回到社区,这是趋势。对精神病患的干预也是一个持续过程,长期随访、跟踪、管理机制,只有社会力量能做到。”

早有媒体指出,管理精神病患者,需要医疗、公安、民政、社区、家庭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个环节的脱节,都很可能使得管理成为“无用功”。

“有效‘发现’一些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是第一步。”张文秀检察官表示,“建议由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对辖区内的精神病人进行登记,定时走访;辖区派出所建立重点人员管理、备案机制,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暴力倾向,进而向其家属或相关部门提出收治建议。”

张文秀检察官还建议,应该在社区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部分精神病人系长期思想负担过重,负面情绪无法宣泄造成精神失常。但是,国人对于心理咨询 并未建立起正常的认识,未能及时治疗。社区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疏导情绪,舒缓精神,避免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压力发展为精神疾病患者。”

 别把精神疾病当精神病

“民间对精神疾病一直存在一些误解。”中华精神病学副主委孙学礼指出,人们俗称的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其患病率并不高,但因致残率高,且有肇 事、杀人倾向,因此人们容易“听到精神疾病就哆嗦”。但事实上,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只有1600万,而其中会对周围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多。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也表示,精神疾病不单只那些没有自知力、会对他人造成侵害的严重精神疾病,也包含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多动症等许多常见的心理问题, “国际上通常认为10%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所以人们不要提到精神疾病就害怕,而要正确客观看待它。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与宽容,这样才能为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教授丛中进一步表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竞争的激烈、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收入差距的拉大,都会导致社会压力增加,从而引起精神病患。要减少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首先要改善心理卫生教育、加强心理指导,其次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最后,人们还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

新浪健康综合华商报、生命时报、中国青年报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