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健康

西医约战中医:中医“脉诊验孕”是否靠谱

西医约战中医:中医“脉诊验孕”是否靠谱

新浪健康

关注

导语:“比武打擂”本是武林高手间较量武功的一种形式。而最近微博上一场中西医之间的“比武打擂挑战赛”却引来了众多“路人甲”的围观。一名西医微博大V在微博 上向中医发起挑战,称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若能超80%,他就提供奖金五万元并终身不称中医为伪科学。此帖一出,引发网友关注,力挺者有之,唾骂者 有之,推波助澜者有之,积极应战者亦有之……

新闻背景】

西医医生质疑中医诊脉验孕不靠谱 悬赏10万微博约战阿宝挑战中医脉诊大师公告微博

在《甄嬛传》等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大夫替妇女把脉,然后判定对方怀孕了的桥段,不少公众也对此深信不疑。前不久,北京西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 微博悬赏5万元挑战中医能否“诊脉验孕”。目前,“挑战赛”奖金已在部分网友的赞助下追加到了10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师“@中医杨桢”提出迎 战。10月10日,阿宝表示,他已委托资深媒体人王志安全权办理此事。

【初步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详细

本测试采用随机单盲设计。杨桢医生不了解被测试的育龄妇女(参试者)的怀孕情况,也不了解参试者中怀孕妇女所占比例。杨桢医生与参试者之间用布帘遮挡,杨桢医生不得见到参试者的面貌、体型和任何其它有关的信息。参试者的行动由组织者安排。

本测试的原因和目的

●某医师怀疑中医切脉验孕的准确性,而在大众微媒体中向中医师发出的一个邀约,此邀约的标的物是“人民币10万元,以及保证发标方终身不再黑中医”。

●中医师杨桢切脉验孕的正确率,以决定上述邀约标的的实现。

●本实验也是首次临床研究脉诊孕脉的准确度。

会有多少人参与这项测试?

本次共计有32人参与本测试。

如果我参与这项研究测试,会发生什么事?

该测试为无创测试。因为参与测试,会耽误您一些时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影响。

【背景知识】

中西医验孕方法有何不同详细

一、中医如何验孕

资料显示,把脉验孕在我国应用并传承数千年,它以往曾被称作“喜脉”,其主要方式就是“望闻问切”。

判断妊娠脉要点有两个要点:一是肺脉和肝脉之间的比较,肺脉大于肝脉,说明不是怀孕,是闭经;肝脉大于肺脉则是怀孕。二是尺脉(肾脉)和寸关脉之间脉形的比较,尺脉比寸关脉脉形弱说明是怀孕,不弱即非孕。

二、西医如何验孕

医院确定怀孕的方法非常简单方便,主要通过血或尿妊娠试验、妇科检查和B超。医生经过以上检查后,就可以确定是否怀孕。也有些妇女的症状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确定,不必着急,可过1—2周后再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诊。

【微调查:“脉诊验孕”,你支持哪一方?

【微博微言】

中医反应:

@徐苏中医:非常感谢杨桢主任代表中医去挑战,我有个建议随机找10个妇女诊脉,这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颜新好大夫://@朱延祯-寻梦中医:一来何必需要他们认可?他们算得了什么?二来每每辩论总说要用双盲法测试中医是否科学,谁说过双盲法就是真理的检测法了,中医凭什么要屈就于不是一个系统科学?

西医反应:

@苏州医生蔡东平:这要写一科学的protocol,入选研究脉诊对象年龄、性别、孕期、脉诊方法(左桡还是右桡、脉诊持续时间),样本量大小都要明确规定。这样的研究才可靠有说服力!

@东大夫:湖南中医彭坚先生是一再强调脉象受各种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太大,不能迷信脉象,脉象有参考意义,但用来诊病的话绝不能单靠脉象。中医一直就说是四诊参合,把脉象单独拿出来神化,那不是中医,那是金庸笔下的平一指、黄药师。

@泽之老万:20余年前做住院医时,某日得空,为进修医把脉:“呀,你这是滑脉啊,有喜了”进修医笑说不可能。没成想一周后真的查出怀孕了吃惊 ——W真地把出了喜脉吗?别傻了,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开个玩笑,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而已——序贯发生的事件并不天然有因果关系,眼见未必为实。

@晓东大夫:难道要黄了?杨老师加油啊!为国医争光。话说中医诊脉在普通的嘈杂的诊室也可以吧,没听说要这么多条件啊。

网友反映

@关祈予墨的百页生活:谁知道提出者是什么心态呢?也许是真的质疑中医,也许是通过这次挑战让中医证明自己不是伪科学。作为普通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是中西 医通过这场比赛能够共同进步,而不是一场驱逐战。中医是瑰宝,我们应该传承与保护。虽然现代科学如此发达,但还是有不少东西是现代科学无法破解的。

@最远的山:几千年来的存在是合理的,不等于今天的存在是合理的。过去不抛弃,不等于今天不能抛弃。认识总是不断前进的。几千年的东西也不一定比几百年的 东西好,资本主义几百年就比封建社会几千年好。现代医学前中国人人均寿命30岁且不比西方社会长你知道吗?学无止境没错,所以多了解科学不要把中医错当成 科学。

@芸芸濟人:现代的仪器蒙蔽了人们的很多能力,中医慢慢在失传,如果中医没有用,那么几千年的中国人生病都是靠随便吃草活的?如果没用还能流传下来,我们 的古人都是傻子吗?学了西医却不懂中医的理论和系统,拿西医的理论来评价中医,就好像用英语的语法来评定文言文,古文岂不是也都成了狗屁不通?

@紫萧澜:西医的发展是由表及里,中医恰恰相反。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至于中西结合,至少目前看不到多大成就。科学是相信实践,而 不是看不到,目前解释不了的就是迷信,中医就是这样。至于庸医,中西医都有,没必要互相攻击,只能说如今西医大行其道是适应了医疗需求不断激增的大环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