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湖北

荆州神秘楚墓主肉身已腐 官职或相当于副国级

荆州神秘楚墓主肉身已腐 官职或相当于副国级

新浪湖北

关注
摘要: 1月18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挖掘工作基本结束。墓主人棺椁最终确定为四层,所有棺椁现均已被打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秦汉时期曾被盗,导致墓葬密闭性遭到破坏,墓主肉身也因此腐烂,仅剩骨骼与丝绵被、泥浆等物混杂在一起。

荆州楚墓现场实拍

1月18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挖掘工作基本结束。墓主人棺椁最终确定为四层,所有棺椁现均已被打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秦汉时期曾被盗,导致墓葬密闭性遭到破坏,墓主肉身也因此腐烂,仅剩骨骼与丝绵被、泥浆等物混杂在一起。

【墓主地位或相当于现今副国级】

古代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比如荆州包山2号墓是一椁四棺,为五重棺椁,墓主身份是左尹。

在望山桥一号楚墓开棺现场,我们看到实际棺椁为四层,而非此前报道的五层。主要是因为棺椁腐化严重,已有部分垮塌,影响了此前专家的推断。但 是,据现场讲解员介绍,虽然棺椁较先前推断的少了一层,但是墓葬中珍贵的物器仍象征着主人尊贵的身份,应该是在大司马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

【珍贵文物】

古代神物——卧鹿

墓葬虽遭到早期盗扰,仍出土200余件文物,而漆木器居多,漆案、双虎透雕座屏、彩绘镇墓兽、彩绘车辕等,其中不乏精品。

望山桥一号楚墓椁室的北室西部出土一件精美卧鹿,由鹿角、鹿耳、鹿头、鹿身四部分榫卯结合而成,色彩艳丽,纹饰华美,制作精细。在古代,鹿被视为神物,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在《辞海》中有“鹿车”一词,说明以鹿拉车有吉祥如意之意。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人们 还认为鹿角有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作用。东周时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木雕镇墓兽,它们的头上通过榫卯方式装有真鹿角,成为楚文化的特色文物。

两把精美青铜剑

剑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兵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荆州已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多达数千柄,尤以1965年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最为著名。荆州博物馆现藏有越王鹿郢剑、盲姑剑、州勾剑、不光剑四代越王剑,是全国藏有越王剑最多的博物馆。

望山桥一号楚墓东西两室各出土一柄青铜剑。据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墓葬内的随葬宝剑往往是主人身份的象征,而这两柄青铜剑工艺十分精致,不仅剑阁内镶满了绿松石,而且剑鞘错金,但是仍无法与越王勾践剑相比。

“宝剑不可得,相逢几许难。”为确保文物安全稳妥,两柄青铜剑至今未能出鞘。宝剑为何时所铸?何人所用?有无铭文?有何渊源?仍需待考古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其他出土文物

竹简:或刻有主人姓名。

玉片人俑:玉通王,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佩玉。

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也是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花椒与干果:食物,为陪葬之用。

【距越王勾践剑墓葬仅200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两柄青铜剑的墓葬与出土越王勾践剑的墓葬只有大约200米的距离。为何距离如此相近?两位墓主之间是什么关系?越国与楚国有何未知的过往?诸多被尘封千年的历史正在荆楚大地上慢慢清晰起来。

【墓葬简介】

望山桥墓地位于荆州区川店镇望山村五组,漳河水库二干渠与荆应公路交叉处的西侧。这里有一处古冢,旧称“罗家冢”,又称“桥头冢”。封土因二干渠及荆应公路的修建而遭到严重破坏,现在直径约25米,高5米,为中型墓葬。1965年修建漳河水库二干渠时发掘清理了望山1--4号墓,位于望山村五组和三组境内,在望山桥墓地的南月500米。著名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就出自望山1号楚墓。这里是楚墓分布的密集区,从马山镇的才丰村至川店镇滕店村的荆应公路两侧,分布有祁家冢墓地、望山寺墓地、望山桥墓地、文家山墓地、何家山墓地、铁塔冢墓地等。

一号墓(M1)位于罗家冢下,为“甲”字形土坑竖穴墓,方向约90度。墓坑为方形,长约33米。墓道在东。东端在二干渠内并延伸至荆应公路下。

【荆州著名古墓】

熊家冢王陵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秦始皇陵兵马俑早已名扬天下,而荆州古城的熊家冢车马阵却鲜为人知,相对寂寥许多。

熊家冢墓地是东周楚国大型墓地之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与当阳市河溶镇星火村交界处。据调查,在熊家冢墓地周边尚有特大型古冢(封土堆直径在70米以上)13座,大中型古冢数十座,小型古冢近百座,是东周楚国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环境。

其实,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南部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楚国的王陵,不同于土陶烧制的兵马俑,而是大量真车真马真人陪葬,其宏大的规模气势和待解的王朝秘事,丝毫不亚于西安兵马俑,令人惊叹和好奇。

八岭山古墓群

八岭山古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马山镇、八岭山林场、太湖农场八岭山园艺分场、八岭山茶场等镇场。现有封土堆古墓葬853座,其它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以东周时期楚墓和明代藩王墓最为著名。

以史载,纪南城自楚文王“始都郢”(公元前689年)到公元前秦将白起“拨郢”,先后411年为楚国都城,其楚王和高级贵族墓地应距楚都不远,综合其他方面材料来看,八岭山可能是楚国王公贵族墓群埋葬地之一。

经过1953、1982、2009年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八岭山古墓群共发现带封土堆的古墓葬853座。做的抢救性考古工作主要有:1985年,原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联合发掘明太祖朱元璋第14子辽简王朱植墓;2004年,荆州博物馆调查勘探被炸盗的系马冢墓地一号墓。

楚故都纪南城遗址

八岭山古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马山镇、八岭山林场、太湖农场八岭山园艺分场、八岭山茶场等镇场。

纪南城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很明确,有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冶铸区、商业区等。城内现存高出地面的台地有300多处,经过勘探可以确认为当时建筑基址的夯土台基有84座,其中宫殿区内就有40座,宫殿区的夯土台基分布很有规律,基本上是沿着中轴线布局。纪南城内发现了400多口水井,还发现有窑址、冶炼作坊遗址等等。

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国先后有20代楚王在此定都,历时411年。楚都纪南城规模巨大,布局严谨,规划科学,建筑宏伟,许多设计与建筑理念都为后世都城所效仿,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南国完璧”。

更多湖北新闻,请猛戳这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