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福建

闽讯:冬至吃什么!盘点福建各地冬至美食

闽讯:冬至吃什么!盘点福建各地冬至美食

新浪福建

关注

福州人过冬至搓汤圆摆桌有讲究 分米时入祠祭祖忙

今天就是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但福州俗定这一天为“冬节”、“团圆节”,有“冬至大如年”一说。昨日,福州大街小巷都飘着豆粉、花生粉和时的香气。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福州家家户户都会唱着民谣,搓着时。而这个搓时,也没那么简单!

谁能搓米时

如果这家人从去年的冬至日以来新娶进了媳妇,这个揉面团的活儿就由她来做。面团揉好后,要移到祖宗牌位前,全家老小聚在一起搓时。

如果这一年女儿出嫁了,女儿应该在这个节日送几碗煮好的时回家,以表割不断的孝心。

摆桌学问

福州文史专家郑子端介绍,桌上要摆一对胖乎乎的泥塑娃娃,称之为“回进宝”,寓意回回进宝;还要在案桌上摆10双红漆筷子(或者是红纸条封腰的筷子);桌上还要放个大箩筐,周围摆上福州本地出产的红橘,箩筐中间摆上菊花等。这些东西,都有吉祥寓意,也象征着家庭团圆,祈求多子多孙、来年生活更美好。

泉州:冬至回家过节谒祖 早上吃泉州圆子

泉州风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龙岩人独有的冬至美食——— 冬至包(又称“鬼糕”)又热腾腾出炉了。这冬至包,三角形的,一个就有巴掌大,摆在蒸笼上,像绿色的“金字塔”。闻起来,一股清香提神的草叶味伴着糯香,十分独特。原来,天气渐冷,“老龙岩”们就会到山里采苎麻或是艾草捣碎,和糯米粉揉匀后,面团就呈淡绿色,作为“鬼糕”的皮。至于馅料,通常会用梅菜、笋干、香菇,配着五花肉,调味,炒熟。待草叶味从蒸笼盖边飘出,“绿衣”略带晶莹剔透之感时,拿出咬上一口,皮又糯又软,带着油花花的馅配上草叶味,反倒觉得清爽。

龙岩地区冬至习俗:包鬼糕

龙岩人独有的冬至美食——— 冬至包(又称“鬼糕”)又热腾腾出炉了。这冬至包,三角形的,一个就有巴掌大,摆在蒸笼上,像绿色的“金字塔”。闻起来,一股清香提神的草叶味伴着糯香,十分独特。原来,天气渐冷,“老龙岩”们就会到山里采苎麻或是艾草捣碎,和糯米粉揉匀后,面团就呈淡绿色,作为“鬼糕”的皮。至于馅料,通常会用梅菜、笋干、香菇,配着五花肉,调味,炒熟。待草叶味从蒸笼盖边飘出,“绿衣”略带晶莹剔透之感时,拿出咬上一口,皮又糯又软,带着油花花的馅配上草叶味,反倒觉得清爽。

冬至包

而在龙岩古城长汀,冬至早晨,菜市场早已围了水泄不通,一些猪蹄,鸡鸭鱼肉,必定是家家户户桌上的进补美食,在长汀有冬至食补的说法,所以药店里的西洋参、鹿茸等食材也是冬至时节的上食物搭配的好药材,冬令时节的夜是最长的,晚饭后甜品,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热的“甜丸子汤”。现在也叫煮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莆田: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 汤圆是冬至必备

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莆田人把冬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对其重视的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经过代代相传,莆田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文化。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民俗专家林洪国,为大家解读莆田冬至习俗。

莆田人是从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凡外出者这天要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冬至前一晚,全家团聚搓汤圆成为一项重要活动。“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闽南:搓糯米汤圆 

冬至日是廿四节气中的一重要节气,闽南各地都将此日视为与清明、七月半、年兜同样需要孝祖的日子,俗称“冬节”、“冬日”,还有“冬节小年兜”的俗谚。

闽南人在冬至有搓糯米汤圆的习俗,以寓意阖家团圆。冬至的早晨,先在厅堂的神案上供三碗汤圆,全家吃冬节圆,以表示增加了一岁,即“添岁”。

闽南的多数地方,这天举族在祠堂里冬祭。宗族的长老们会凑钱备办各种食品,在祠堂中代表整个宗族祭祖。这种祭祀通常一年两次,春祭一般选择在清明节,而冬祭则多在冬至日,这两次祭祖比较正式、正规,都是宗族公共事务,而且有一套繁缛的仪式过程。

南平:蒸煮糯米汤团

是阳历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称“冬节”。家家蒸煮糯米汤团。先以少许敬祖先,再合家分食。今除自食外,并分赠亲友。民间谓在冬至日进食各种补品最为有效。

同时闽北地区还有吃糍粑的习惯。

宁德:

再来说一说那些奇葩的汤圆

除了传统馅料外,“芽菜烧肉”“醇郁榴莲”“玄惑黑加仑”等新口味也现身。不少网友自创新吃法:“酸奶汤圆、麻辣火锅汤圆、方便面汤圆”….。。你最受不了哪个?

                                                   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