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财经

平安人寿违规代销金赛银 客户百万理财难兑付

平安人寿违规代销金赛银 客户百万理财难兑付

新浪财经

关注

摘要: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对其从业人员违反本通知要求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新浪财经讯  近日,新浪金融曝光台接到孙女士对平安人寿的投诉。孙女士称,她在参加平安人寿的酒会时,被推荐购买了一款金赛银公司的私募基金产品,金额100万。

“当时业务员称该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10%,按季度兑付本息,并承诺是平安产险承保,刚性兑付,是保本保息理财产品,而且是只针对老客户才有的福利。”孙女士称。

  • 快速投诉入口!

    点击此链接,可快速进行投诉哦!

    查看详情
  • 中行诱导客户签空白合同 单方上调利率

    朱先生称,2013年与中行签订按揭合同,银行承诺是贷款基准利率6.55%,但在2014年5月,合同上的利率却上调了10%,变成7.205%。

    查看详情
  • 车主遭遇理赔难:人保财险事后拒赔保险金

    然而,两天之后,龚先生被告知不能按照原来商定的全额赔付修车款,只能赔付部分车体喷漆的费用。

    查看详情
  • 融资城涉嫌自融已被侦查涉金20亿

    如果按最早的报案时间算起,参与维权的数百名投资人,跟深圳融资城已整整纠缠了10个月。

    查看详情
  • 招行买理财变生命人寿保险 储户觉被忽悠

    基于对银行的信任,杨先生当即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签了几张表并付款购买了该款产品,并被告知之后需要每年缴纳2万交满5年

    查看详情

2015年4月份金赛银公司开始出现了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引发投资者大规模挤兑潮、报案潮。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邓女士身上,金额 10万元。邓女士称:“平安人寿保险员工在宣传、销售中夸大事实,且声称这款产品属于平安旗下,我们因为信任平安人寿才购买的,投资者现在都无法兑付,平安人寿怎么能不承担责任呢?”

 事件:平安人寿深陷金赛银骗局 

2014年10月,孙女士被邀请参加平安人寿的答谢酒会。在酒会上,平安保险业务员向与会者推介了一款所谓平安期限的“金赛银”理财产品,并称 该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10%,按季度兑付本息,并承诺是平安产险承保,刚性兑付,是保本保息理财产品,而且是只针对老客户才有的福利。孙女士认为不错,便 投资了100万元。

而邓女士则是在2014年12月以同样的方式购买了“金赛银”理财产品。

自2015年4月开始,“金赛银”因为无法兑付开始就出现在大公视野。该产品实际上是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赛银)发行多只私 募股权基金产品,而现在该公司面临无法兑付的局面,公司的负责人也已跑路。因为平安人寿业务员代销该产品,使得平安保险也陷身其中,广遭诟病。

当兑付危机出现,孙女士和邓女士再度审视合同后才发现合同显示的是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人。孙女士称“这是典型的虚假宣传”。“那是我的血汗钱呀!老公下岗,我起早贪黑赚点养老钱全让平安给骗了!”邓女士对此则显得更为激动。

孙女士认为,金赛银固然要对此承担主要责任,但平安保险方面也不应该一味推卸责任。此前已有法律人士在相关报道中指出:从法律本身角度,由于在 合同主体中只有投资人和金赛银两方,并不涉及平安,因此从法律意义上,平安不属于合同主体,并不承担合同责任。但平安是否应对业务员涉嫌违规销售类似理财 产品、以及平安业务员是否具有销售此类产品的资格、是否在销售过程中未对投资者进行充分风险提示等问题上负责,仍有待后续调查结果。

保险从业人员严禁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新浪财经通过孙女士获取到了给孙女士推荐并办理“金赛银”的业务员马先生的电话,希望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然而多次联系对方都没有接听,联系未 果。 

新浪财经随后致电平安保险,客服称平安从未推出过“金赛银”这项产品,该事件目前仍在调查阶段,平安也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对于相关责任认定还有待司 法裁定。并称能理解投资人的急切心情,也呼吁投资人能够采取合法、理性的手段维权。  

监管部门也数推政令加强监管。此前保监会公布《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告》(下称《通告》),明确规定对从业人员越权或许假借所属机构名义擅自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保险公司、保险业余中介机构要及时禁止,并依法清查相干人员责任。

《通告》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对其从业人员违反本通知要求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行为,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 任。”,“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其不得从事违反本通知要求的行为,并加强教育、督查、纠正、惩处,确保其销售行 为依法合规。”

同时,银监会也推出《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格险的通知》要求总行应集中上收代销业务审批权限;对代销机构实行名单制管 理,加强代销产品的准入管理;总行应加大对代销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分支机构超授权代销;对于本行代销的金融产品,有条件的银行应在营业场所实行专 人、专区销售并实现销售过程录音录像。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和对客户的风险揭示。

新浪金融曝光台通道:

我要投诉入口

企业申请入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