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被带走8人身份曝光

新浪财经
摘要:证监会、公安部等多部门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从违法配资、违规减持、“恶意做空”,到信披违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越来越多违法行为正逐渐暴露。
窝案|中信证券被带走8人身份曝光 其中三人年薪500万以上
据报道,中信证券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其中3人为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包括徐刚、葛小波和刘威。另外5人也均为部门主要负责人。

在财新网公布的“名单”中,被要求协助调查的,除了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另外7人是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葛小波和刘威,中信 证券权益投资部行政负责人许骏、证券金融业务线行政负责人房庆利、中信证券金融业务线的姚杰、中信另类投资部的汪定国以及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钧。
从名单中可以看到,协助调查的都是中信证券的骨干,是证券行业“响当当”的人物。
执行委员会是中信证券的最高经营管理机构,也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一共有8人,而这次被“带走”了3人。根据中信证券2014年年报显示,执行 委员会委员在中信的收入均为500万级别。其中,被协助调查的徐刚持股87万股,年薪502万元;葛小波持股99万股,年薪523万元;刘威持股25.2 万股,年薪541万元。

徐刚是中信证券的元老,1998年加入中信证券至今已经将近20年,被认为是中信证券自己培养起来的重臣。
葛小波2010年9月起任中信证券总会计师,还是股票交易与衍生产品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曾经获得金融行业五一劳动奖章,为中信证券的青年才俊。
46岁的刘威目前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金融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资本中介业务。
另外5名被要求协助调查的中信员工,也均为部门主要负责人。值得关注的是,梁钧是董事长王东明的秘书。
中信证券此前公告,公司未收到任何通知,相关情况正在了解中,如有新的进展,且涉及公告事项时,公司会按照规定,及时发布公告,公司各类业务正常经营中。
无间道|救市主力反成麻烦制造者 中信再陷漩涡
在上海一位私募高管看来,当前监管层这样“严打”正是针对这些机构利用信息优势来进行利益输送行为。
为什么这些协助"国家队"救市的主力军反而成为了麻烦制造者?我们先需要知道这些机构在救市中的所用:
查阅新闻可以发现,在7月份“A股保卫战”中,中信证券一直是券商“领头羊”。
在证监会7月4日召集券商召开“救市大会”后,证金公司被委以救市重任,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与中信建投提供人力支持,证金公司从这四大券商中抽调了投资经理和交易员,负责具体救市交易。

二级市场的直接操盘上,证金公司与21家券商自营团队组成了国家队的救市组合,其中,中信证券列在首位。在接下来的二级市场操作中,证金公司将资金通过上述券商各个营业部买入上市公司股票。
而中信证券的“四大金刚”营业部已经被认为是证金公司主要的“御用席位”,四家营业部在七月,分别登陆龙虎榜222次、83次、195次和237次,分别累计买入370.53亿元、120.23亿元、328.74亿元、265.28亿元。
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徐刚1998年加入中信证券,曾先后在公司资产管理部、金融产品开发小组、研究部和股票销售交易部等部门担任高级经理、副 总经理和执行总经理,曾任公司研究部、股票销售交易部行政负责人。虽说证券公司内部建立了若干信息隔离制度,但实际业务操作中并不算严谨,这就给熟悉个中 细节的机构提供了利用国家信息牟利的可能。
毕竟监管层、证金、汇金、券商、保险、各类公募私募等,现实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部分链条利益输送的案子在资本市场从不少见。
事实上,这并非中信证券第一次惹上“麻烦”。此前在“恶意做空”调查中,中信证券还曾被指责利用旗下中信联创和国际对冲巨头联手做空A股。
由于中信联创曾参股司度公司,而该公司背景牵扯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Citadel,所以引发了中信证券联手国际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的猜测。

严惩不贷|证监会刘书帆等人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
日前,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刘某及离职人员欧阳某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据财新报道,证监会工作人员刘某为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刘书帆从2014年4月证监会内部轮岗后担任发行部三处处长,该处主要负责创业板企业发行的法律审核工作。他曾担任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上一任秘书,知情人士称,刘书帆为人口碑很好,平时行事不卑不亢。
离职人员欧阳某为原证监会处罚委主任欧阳健生。欧阳健生于5月从证监会低调离职,离职时未透露去向,表示想休息休 息。欧阳健生在2011年底被 任命为稽查总队副总队长,负责常务工作,此前在证监会纪委监察局任职。2012年上半年被正式任命为稽查总队队长,2012年8月任稽查局局长,由毛毕华 接替其稽查总队队长一职,2015年欧阳健生被调任处罚委主任,并由罗子发接替担任稽查局局长。
欧阳健生在2012年任稽查总队副队长时,重点工作内容是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等违法违规行为。

严打造谣|《财经》杂志回应记者王晓璐因造谣被调查
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财经》杂志社王某伙同他人涉嫌编造并制造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本刊收到各界询问,现回应如下:
经核实,本刊记者王晓璐确于当晚在其家中被公安机关传唤。因本刊尚未收到公安机关的任何通知,故无法确知王晓璐被传唤的具体原因。
2015年7月20日上午,《财经》发表了本刊记者王晓璐采写的报道《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内容详见《财经》杂志2015年第20期封面文章《博弈大救市》)。当天中午,证监会发言人公开表示,认为报道不实。此后,应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证券稽查部门要求,《财经》杂志对采编过程进行了书面说明。
《财经》杂志社对记者在职务范围内的正常采写行为承担责任,并维护记者依法履行职务的权利,关注其享有的其他合法权益。
《财经》坚信通过客观报道市场信息,促进市场的公平透明、推动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是媒体的责任。本刊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记者对证券市场进行深入、准确、客观的报道。
同时,我们也将按照法律规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务求查明真相,以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浪财经综合中国基金报、新京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