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00后生子:你不知道的童婚真相

00后生子:你不知道的童婚真相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婚姻,本意味着两个相爱的成年人的结合,意味着他们要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然而不幸的是,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有很多女孩还在懵懂稚嫩的年纪,却被迫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婚礼上,许多女孩还拿着她们心爱的洋娃娃……

周末,有个00后女孩在网络上火了……

原因是她今年刚满15岁,却已怀孕8个月,即将临盆成为一名母亲,而孩子的父亲也才16岁。

此事被”法制晚报“微博曝光之后,一片哗然,但八姐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其中蹦跶地最欢的一定是那群所谓的“单身狗”……

果不其然,点开相关话题,最初铺天盖地都是“单身狗の哀嚎”。话说,“生二胎政策出台”你们哭晕在厕所;“90后辣妈大赛”你们又哭晕在厕所;现在这条新闻出来了,你们又双叒叕准备往厕所跑……你们怎么就这么闲呢?有这时间都能换仨男朋友了好伐?!

不过很快,这些”单身狗の哀嚎“就被压了下去,更多的人开始质疑“16岁生子”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但八姐今天不想像以往一样站在道德与法律的制高点来审视这对孩子,八姐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的群体行为——Child Bridge(童婚)。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八姐都不敢谈论这个话题,因为它太过沉重。

有一个朋友曾经做过摄影记者,她写过一篇介绍摄影师Stephanie Sinclair的文章。这名摄影师常年在世界各地拍摄童婚的问题,2012年,她拍摄的相关题材作品《过早成婚》(Too Young to Wed)在《国家地理》上刊登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看完那个记者朋友的文章后,八姐开始关注Stephanie Sinclair的相关作品,“童婚”也开始正式闯入了我的视线。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存在着这么多苦难与哀恸。

要么去死,要么生不如死地苟活着

热风肆虐的4月,正值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麦收季节。未等场景仓满,当地的印度教祭祀便按照星象明暗和位置变化,选择当月的“黄道吉日”准备一场献祭河川女神的法事。这是当地庆祝丰收的重要节日,名叫“阿卡哈蒂吉”,有吉祥之意。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天也成为了拉贾斯坦邦一年一度的“童婚节”。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阿卡哈蒂吉”的习俗在拉贾斯坦邦说不清已延续了多少个世纪。每当节日来临,邦内成千的少年儿童(其中不乏蹒跚学步的孩童甚至尚在襁褓的婴儿)在父母的操办下,糊里糊涂地进入了成亲的行列。

今年,又到“阿卡哈蒂吉”,一名亲历者将在婚礼现场录制的视频传到了网上,再度引起了世人对此事的关注。

视频中,一名年幼的新娘在婚礼上绝望地哭泣并恳求帮助,而她的父亲充耳不闻硬拖着她完成了整个婚礼仪式。

还有一名年仅5岁的小女孩身穿印度教新娘礼服,被迫和11岁的新郎围着篝火绕圈,整个仪式过程中小女孩没有停止过哭泣。

仪式结束后,5岁的小新娘和11岁的小新郎,在一片大人的哄笑声中,完成了婚礼的最后一步——送入洞房。

在这个不到1000人的村庄里,仅仅两天内,就举办了六场童婚婚礼。没有人觉得这件事不对,除了小新娘,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溢满了笑容,载歌载舞的庆祝。

世界卫生组织对童婚的定义是在18岁以前结婚,涵盖男女两性,但大部分童婚的受害者都是女性。她们出生在不同的地区,悲惨的命运却大体相似。

据统计,全球每天有近4万未满18岁的少女被迫结婚,平均两秒一个。

全世界童婚率最高的十个国家分别是:尼日尔,75%;乍得和中非共和国,68%;孟加拉,66%;几内亚,63%;莫桑比克,56%;马里,55%;布基纳法索和南苏丹,52%;马拉维,50%。从比例和绝对数字上讲,童婚最多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农村地区。

2011年到2020年间,预计将有超过1.4亿少女成为儿童新娘。而在这1.4亿人中,还不到15岁的女童约有5000万。

这些本该在父母怀中撒娇、在学校教室读书的女童,却在对婚姻生活非常懵懂的年纪嫁为人妇,命运普遍苦楚不堪。

她们没法接受教育,被剥夺了童年和梦想,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

相对晚婚者来说,她们忍受着来自亲密伴侣更为严重的家庭暴力和性虐待。

她们在身体和精神上做好准备之前就面对过早怀孕、生育和担任母亲的风险,她们的孩子也更容易患与早产有关的并发症。

根据联合国统计,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发展中国家15至19岁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15岁以下女孩的身体还在发育,骨盆狭窄,使得她们因怀孕或分娩死亡的几率是20岁以上妇女的5倍多。2012年,也门就有 一名12岁的“娃娃孕妇”在分娩时挣扎了3天后死去。

这样的折磨永无止境,除非死亡将其终结。

2012年,尼日尔北部一个乡村,一名年仅9岁的女孩被迫嫁给了一个年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婚后两年她曾三次试图逃跑,但都被找回。她最后一次出逃被抓后,丈夫用蘸了毒药的斧头残忍剁掉了双腿。

2003年,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4岁的阿富汗少女因饱受丈夫的凌辱和毒打,选择了集体自焚,来抗争童婚。而一些被救下的女孩,即使在住院期间还不能免除丈夫毒打和折磨。

“当你没有东西可以烧了的时候,你只能选择烧自己。”这是那些群逝去的阿富汗女孩们留给人们最后的遗言。

法律常常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是永恒的

一位美国记者曾说过,在印度,如果你想知道嫁女儿的原因,这些父母可以滔滔不绝地和你说一晚上。

同样,在莫桑比克,人们只看你身体长得如何,如果这名女孩看上去像个女人, 那她就是个女人。

对于女性的认知态度和轻贱的对待方式,成为了这些地区童婚盛行的根源。

除此之外,根深蒂固的宗教传统,也是童婚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洲很多国家的社会文化认为,女孩在青春期之前出家可以给家庭带来祝福,父母死后可以去往极乐世界。

《古兰经》中多处强调女子贞洁的重要性,伊斯兰传说中先知穆罕默德的几位妻子中也有未成年的处女。

在印度文化中,《摩奴法典》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即可嫁人。

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它造成人们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观念。因此虽然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已经开始禁止童婚,女性结婚年龄规定为18岁之后,但法律从未被严格执行过,人们依然趁着夜色的掩盖将女儿偷偷送出家门。

“政府的政策成天变来变去,但宗教经典会是永恒的,你说我们会信仰法律那种不靠谱的东西?”正在准备小女儿嫁妆的一名印度父亲在接受志愿者的劝说时这样回答。

另一方面,童婚现象也常常与贫穷、战乱紧密相连。在贫穷落后的地区,许多父母都将包办女儿婚姻视为拯救家庭的手段。比如自然灾害频发的孟加拉、尼日尔,战乱中的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那些极贫人家早把女儿嫁出去,既可减少抚养费用,又可拿到彩礼,女孩子常面临被绑架、强奸的危害也会少很多。

这就像一场赤裸的交易,男人付出金钱和保护,女人献上上肉体和尊严。

让不堪成为过去,让女孩还是女孩

​不过,并非所有童婚都是被迫的。一些女孩认为,不想读书,家庭条件也不好,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找个依靠呢?

现年17岁的莫桑比克女孩艾博迪娜在15岁的时候就主动结婚了。她羞怯的表示“有一天我在市场上买椰子,他和我搭讪,恰好他也是我喜欢的类型,于是我们就结婚了”。父母劝她回家,她也拒绝了。“结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丈夫让我有了生活的保障。”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艾博迪娜的想法与今天八姐提到的这个“00后妈妈”有些相似,在网上引起热议后,她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解释她的情感历程。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每个人也有自己渴望的幸福。

她的选择八姐虽然并不苟同,但也依旧希望她一生幸福无忧,永不后悔今日的选择。

但是,八姐始终觉得我们还应该再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因为,每个女孩在这个年纪,都应该只是女孩,而不是成为新娘。

  • 印度集体童婚:7岁女童嫁16岁男孩(组图)

    According to a local photojournalist, more than 20 children,

    查看详情
  • 童婚惹争议:12岁萝莉嫁37岁大叔(双语)

    Thea (12) is Norway’s first child bride. The young girl will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