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替上学:经手人已死线索已断

新浪教育
摘要:河南省周口市调查组3月19日公布了对于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的调查结果,但对于整个事情的经过,调查组并没有详细公布。
日前,京华时报的记者来到周口,采访到了张莹莹的父亲、调查组成员以及被处分的相关责任人,对于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调查组也进行了回应。
案件张莹莹舅舅一手操办丨目前人已去世

被改变命运的王娜娜
假王娜娜的父亲张合停表示:他们夫妻都是下岗职工,并不是社会上所说的非官即富,而当时给女儿办理入学的是她舅舅王保华。当时,张合停交给张莹莹舅舅3000元钱来办理此事,而她舅舅当时的职位为商水县自来水厂厂长。他并没有参与到其中,也并不知道通过何人、何种方式来办理的这件事情。
张莹莹的舅舅王保华,因病已经于2005年去世,无法了解他具体通过谁办理此事。
录取通知书并未登记丨入学无人核实身份
王娜娜的母校沈丘二高,当时并没有对录取通知书登记造册,也无法查清,录取通知书究竟有没有寄到学校。
张莹莹父亲介绍,当时报名时,张莹莹舅舅领着他俩,直接到新生报到处报到,整个过程很顺利,只交了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准考证均未查看。而在女儿上学的3年期间里,并没有学校人员来核查她的身份。
当时担任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高招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杜纪格表示,作为招生领导组副组长之一,兼任招生监察办公室主任,首先是领导责任没尽到,监督责任没尽到;作为整个事情的环节问题,制度落实不力,程序把关不严。
调查组丨暂未发现受贿渎职犯罪线索
王娜娜的档案被伪造。档案里关于王娜娜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籍贯等都全部换成了张莹莹的。同时,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发放的纸质毕业证上,并没有身份证号信息,只有所学专业、毕业时间等,因此,假王娜娜在参加招教考试并成为教师后,假身份信息没有被发现。
在调查组给出的最终处理意见中,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原相关负责人周文一、杜纪格、武朝明,周口市公安局郭爱华、潘子建、侯长建,沈丘二高秦淼、王素华、胡筱林等9人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但是并没有人员涉及到犯罪。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调查组成员刘桢表示,大家会质疑:调查组会不会把责任往一个去世的人身上推?当时他们也非常慎重,经过反复调查,目前掌握的信息就是这个结果。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没有人涉及违法犯罪。
“王娜娜事件”丨调查不能烂尾
纵观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对每个人的处分依据太多语焉不详、一笔带过。而公众最关心的,顶替者如何冲破重重关卡完成冒名顶替并顺利毕业,在调查报告中仍然找不到答案。
为何找不到答案?因为调查组没能搞清楚顶替细节
目前的调查,虽给事件一个总体定性,却不足以穿透“细节迷雾”,找出关键操纵者。所以,责任人人分担,漏洞似是而非。如此,所谓的反思也就流于形式,所谓的问责便如隔靴挠痒。
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被“系统内”的“编剧们”无情篡改。这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创作行为”,收到的最大罚单也只是“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因为语焉不详,因为缺乏细节,你还很难说,这样的处分究竟是下手太狠抑或责罚太轻。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公平正义更不是口号喊出来的。王娜娜事件之所以举国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其“农村学生”的弱势身份,更在于高招公平牵涉阶层流动之本、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之核心。如果没有详细的原委与剖析,就很难打消舆论的三重质疑——此事究竟有无背后的难言之隐?
将心比心,一个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年轻人,因被人冒名顶替,永远错失了走进大学的机会,仅凭这点,酿成这一悲剧的关键操纵者就没有理由“逍遥法外”。
社会上究竟还有多少王娜娜、李娜娜、周娜娜类似的命运被改写的年轻人存在?
新浪教育综合新华网、京华时报、光明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