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打破

打破"铁饭碗":教师退出机制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来源渠道不一,其中既有优秀者,也有不适宜从教者。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优胜劣汰,遵从自然法则,原本是好事,只是可怜小编我进都还没进去,就已经开始计划退出了……

热议了很久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今年起就要全面开始施行了。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进退的“门槛”,合格者继续从教,不合格者则自动退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项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将个别不符合要求的老师清退出去。

一些不合格人员长期占据着教师岗位,无法腾出编制补充新教师。有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无法补充新教师。“只进不出”,导致一些地方教师队伍僵化,教育缺少活力;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等曾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实施,这个老问题可望有所改观。

如今,实行了几十年的“铁饭碗”即将被打破,人民群众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人欢呼:“有的老师确实是素餐尸位,课讲不好是小,缺少师德是大”、“早就该这么做!这样就可以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忧的人焦虑:“细思极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来做决策,不要反而误了那些没权没势的好老师”、“教育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希望不要上演无间道,只是暗箱操作”。

其实,网友们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教育行业丑闻频出,称职教师如何评定、谁有权力决定教师去留等问题备受关注,成为政策施行的主要难题。

标准定好:什么样的教师才不会轻易的狗带

2011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今年,此项制度将全面推开。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触犯10种师德禁行,注册为不合格: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影响恶劣;一个定期注册周期内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依法被撤销或丧失教师资格。这些规定为各地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提供了依据。

实际上,从各地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来看,也主要是从师德、工作态度、教育教学能力和违法犯罪等方面来判定不合格教师,并按照程度轻重实行转岗、待岗培训、降级聘任、解聘等不同的退出途径。如果家长和学生反映强烈,教师出现了重大师德问题,往往一票否决,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而在年度考核方面,各地则存在很大差异。

记者在调查中,一位校长表示,在他的学校,大概存在3%至5%的不合格教师,主要问题是不敬业、教育教学能力差。他们学校规定,如果所教班级平均分与平行班差距在5分以上的就属于教学事故,一年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教学事故,年终考核即为不合格。

而有的学校则把参加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还有些学校因为缺乏具体标准,年度考核只是走走过场,从未出现过考核不合格现象,没有真正发挥激励和甄别的作用。还有的地方,由于教师待遇低,教师离职意愿强烈,考核形同虚设。

有人把教师退出机制与企业员工的退出机制类比,认为不合格的企业员工就应该退出。单从“退出”的字面上看,这似乎差不多,但从教师的职业属性看,教师的退出和企业员工的退出却差别很大——企业员工a被淘汰,c业绩进行淘汰,可是教师的退出,如果就由行政领导依据行政指标来评价教师是否合格,那么教师退出机制恐难起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作用,反而会加剧教育的行政化与功利化。

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规范教师退出程序,来完善和实施教师退出机制,使其不会成为让部分人“穿小鞋”的工具。

权利分好:谁是决定生死的终极大BOSS

2010年,一部教育纪录片《等待超人》引起了美国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这部纪录片对美国基础教育展开了无情的批判。在美国公立学校,教师一般在工作4到6年后,就可取得终身教职,其权益受到严格保护。辞退不合格教师,将要面临听证上诉等冗长的诉讼过程以及昂贵的费用。纪录片批评教师工会为 一小部分不合格教师提供庇护,造成教师工作效率低下,这成为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堪忧的罪魁祸首。实际上,美国对于终身教师存废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部分州已经推出了教师退出制度。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解聘教师和选拔教师一样,是学校自治权力的集中体现。据调查,各国由于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辞退教师的权力主体也大相径庭。53.5%的国家明确提出校长一人拥有权力辞退教师。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辞退教师的权力要由校长、校委会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种主体共同拥有。

但在我国,教师退出的权力主体并不清晰。有的地方,学校校长可以直接解除聘用合同,辞退教师。如果教师不服,可以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起申诉。有的地方,尤其是实行“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区域,一般由学校提出不合格教师,必须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学校无权直接辞退教师。

在调研中,多位教师管理人员提到,教师退出制度实施的最大障碍在于教师管理体制。目前教师的管理包括多方权力主体,教师的编制、工资等由人事部门负责、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由教师业务部门负责,不同管理部门各行其政,往往缺乏沟通和衔接,很多事情必须上级行政部门才能协调,这给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地方成立了专门的教师管理服务机构,统一负责协调教师的聘用和退出问题,对于需要待岗培训的教师,由教师管理服务机构指导学校安排其进修学习、跟岗培训,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 教师转岗当保安:教师退出机制在哪里

    一家之言   据报道,湖北沙洋县今年在全县70所中小学和36所幼儿园中选择了172名富余教师转岗担任保安,此事在教

    查看详情
  • 评论:铁饭碗不破 同工同酬只是画饼

    “铁饭碗”不破 “同工同酬”只是画饼   近日出台的《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山东将实

    查看详情

退出机制本该是一种常态。在企业,退出机制早就实施,“能者上、庸者下”早已成为共识。在机关,公务员也开了辞退的口子,不合格照样走人。教师作为 一个职业,理应遵循职业进退的规则,不能有任何“特殊”。要知道,企业不合格员工造成的损失,可能是生产了次品。而不合格教师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对一个孩 子一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职业的门槛应该比其他职业的要求更高、更严。因此,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教师的退出。

当然,不合格教师退出之后,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应该通过培训转岗、离职,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风险。对转岗教师而言,离开不适合的岗位,换一种人生,也未必是坏事,还有可能是新机遇。总之,队伍流动起来,这个队伍才有生机和活力。

结语:任何改革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这项改革是为了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急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有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和高层次的人才。

新浪教育综合中国教育报、法制晚报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