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集体性骚扰:男权癌作祟

新浪教育
摘要:著名性学家彭晓辉认为,泼水节是大学生一种合理的发泄方式,不应上纲上线到男权女权,更非集体性骚扰。不过,华科大泼水节确实给一部分女生留下了不太美好的回忆。这一起始于2006年的学生自发活动,已于2015年正式取消。
缘起|毕业季的青春狂欢
华中科大“泼水节”缘起于2006年,当时一位大一新生向楼下学生泼了水,还引起了一时的批评讨论,后来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非官方狂欢节,毕业生们相互泼水,尽情狂欢。

“泼水节”一般开始于毕业晚会结束后,各院系学生高举院旗、呼喊院号,举行大规模的“游行泼水”活动。在得到舍管阿姨的允许下,有些学生会冲进宿舍楼。而参与其中的,不仅包括毕业生,也有各年级学生,其中不乏许多女生。
也许是担忧泼水节失控,2011年后,华科相关领导对学生自发组织的泼水节进行了一定限制:如禁用消防栓喷水,在韵苑“公主楼”等地安排保安站岗等。2015年,“华科泼水节”正式取消。
不过,这一节日的取消,仍未能挡住外界的非议。
争议|男权主义?集体性骚扰?
10月25日,简介为“女权主义者”的高富强在其个人微博发表文章《当女人被流氓文化包围——兼评女生宿舍被攻占事件》,直指华科的泼水节是典型的男性霸权。
引发作者思考的来源是“清华南都”于2013年6月转载自人人网吕建敏的文章——《华科女生宿舍被攻占全过程》,文中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诸如“人文(学院)的几十个女生就这样被四百多土木男包围了,黑灯瞎火的,你们懂的,各种尖叫,各种QS(禽兽)”。
原文作者引用了一段了视频,来证实“流氓文化确实在华科存在”——在一段“华中科技大学2014毕业纪念‘青春不说再见’!”视频中,群体游行的男生集体喊着“学妹学妹,跪求一睡”。

一位亲历者发帖称:没有预期中的男生女生拿着水盆水桶互相泼水,大多女生寝室都是房门紧闭,如果哪个寝室亮着灯的,那只能说它倒霉了。疯狂的汉子们会不顾一切的从窗户往里面 泼水,然后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围观。室内的女生传出的尖叫,更是像兴奋剂一样刺激的汉子们的神经,他们越泼越嗨,越嗨越泼。如果你看得比较仔细的话,甚至 能看到个别女生的身影夹杂在他们之中。
反驳|华科大学生:活动中男女是平等的
对于性骚扰、男权的指控,不断地有华科学生站出来质疑。
有学生指出,“女生被男生用水泼成了落汤鸡,身体轮廓鲜明地显现出来”一图,其实是身着统一院服“攻占男生宿舍”的女生们。而“男生挥舞着女生的胸罩做出胜利者的姿态”的照片,有知乎网友@zoeee称,当事女生解释说“洗衣服放在盆子里忘记了,直接泼下去了。”华中科大新闻学院毛同学亲身经历过一次泼水节,他说,当时女生也可以随意进出男生宿舍,男女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地、开心地玩乐,不存在“性骚扰”之说。
“基本不存在女生被动的情况。”对于“攻占女生宿舍”一说,曾参加过两次泼水节、华科11级毕业女生殷爱(化名)这样回应,“一般泼水节很晚才开始,不想玩的关灯关门,想玩的一般跑出去玩了,比泼水女生比谁泼得都凶。”
性学专家观点|不是集体性骚扰 没必要上升到女权高度
华中科大泼水节是否可以定义为一场“集体的、流氓的、无耻的针对女孩子的大规模性骚扰事件”?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著名性学家彭晓辉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们要明确性骚扰的定义,它是指以权力为支撑的一方对另一方提出不受欢迎的性要求或性求爱,性骚扰所涉及的双方必须要有明确的权力从属关系。但‘泼水节’事件中,男女生间不存在这种权力支撑的相互关系,所以不构成性骚扰”。
彭晓辉说,“泼水节”应该是一场大学生的文化活动,活动本身没有问题,其中也可能会有那么几个同学行为粗俗,但这仅仅是个案,对群体活动的性质不构成影响。
彭晓辉觉得,“泼水节”是大学生一种合理的发泄方式,毕竟人无完人,年轻人的一些行为在大众看来有违社会风尚,那只能说是个别年轻人的修养问题,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不触犯法律,就不应过多地干涉,也没必要将此事上升到男权女权的高度。
华科大泼水节
反对者|违背了毕业狂欢的本意
不过,泼水节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美好的。有环保人士就大骂这是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发声反对泼水节的,还有喜静不愿被泼的女生,以及被大规模人群打扰睡眠的人们。有学生指责其“野蛮”“过激”,违背了狂欢活动的本义。
知乎匿名网友这样描绘泼水节的夜晚:门上高窗有男生吹着口哨,扒着往里看。门外有踹门的,一个劲的喊着开门,楼道里吹着喇叭的游行大军跟旅行团似的,浩浩荡荡的过,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该网友称“要是换成居民区,早就报警了。”
大规模的游行泼水,是否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呢?华科社会学系学生盈盈说她不否认泼水节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赞同学校取缔该活动的做法,但在她看来泼 水节的症结一方面在于它的安全隐患——学生们在激动的情绪下很容易有过激、不当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于它严重影响了部分反感这种疯狂集体狂欢人的生活。
2015年,华科“泼水节”被学校取消,不少人因为这项学生自发活动的被停而感到遗憾。或许此时更值得问的问题是:我们还能以怎样的方式纪念毕业,让所有性别的学生都能安全和互相尊重地参与,纪念青春、诉说梦想、走向远方?
新浪教育综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