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智商146自创奥数公式

新浪教育
摘要:他是一个8岁男孩,和同龄孩子一样,喜欢游戏喜欢玩耍,不过,当他拿出自己研究的奥数“公式”时,很多成年人都看不懂。这个8岁小男孩智力水平达146分,已在家学习初中数理化课程,学校和家长觉得跟不上他的求学步伐,但又不知该怎么引导教育……
数学天才?|两岁半不会说话,突然说出“六七八九十”
男孩名叫高雍涵,小名仔仔,在西安城南一所小学读三年级。仔仔妈高昕说,儿子2岁半还不会说话,去医院看说没问题,于是她每天对着儿子说话,慢慢的,她说小狗时儿子会说“汪汪”,她说小猫时儿子会说“喵喵”。
有一天,孩子奶奶背着仔仔上楼,边上台阶边数数,数了几遍后,奶奶说完“一二三四五”喘了口气,居然听见孙子说“六七八九十”,全家人都觉得很惊奇。
仔仔3岁上幼儿园后,高昕开始对他进行全面早教。仔仔喜欢背古诗词、去书店看到小学奥数中的摆火柴棍兴趣极大,但他对幼儿园生活不感兴趣,别人午睡时他就去图书角翻书。仔仔学习能力很强,3岁就会背乘法口诀,喜欢玩九宫格数独游戏,5岁时做完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奥数题。
雍涵公式|8岁娃自创奥数解题公式
仔仔说,“我的理想是当数学家”,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他喜欢读书,喜欢科学,喜欢练书法、刻章子、敲架子鼓,最近自己在家做化学实验,感觉很有趣。
“他是我从教20年来遇到的最聪明的孩子。”仔仔的奥数老师朱老师说,别的孩子属于接纳式学习,而仔仔喜欢探究,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奥数中的“还原问题”时,仔仔探究出新的解法,朱老师称之为“雍涵公式”。记者将这套解法拿给5名成年人看,他们觉得无法理解。朱老师称,她能理解仔仔的思路,但她自己也没办法操作出来。
仔仔这样解奥数题你看懂了吗
题目:天天幼儿园有17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的3/4和女生人数的2/3相等,这个学校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名?
仔仔的解题方法:
3/4+2/3=9/12+8/12=17/12
170除以17/12=120
120乘以8/12=80(男生人数)
120乘以9/12=90(女生人数)
仔仔说,他的思路是将总人数先进行压缩,将其比例相加得出一个总比例,再用总人数除以这个总比例就得出压缩后的总人数,然后再乘以男女生各自的比例就得出结果。
方程解题:
记者按照方程解题,得出相同的答案。
{x+y=170 3/4x=2/3y
x=8/9y
17/9y=170 y=90 x=80
妈妈的矛盾|不想牺牲童年又怕耽误发展
“他的后续教育如何进行是我最大的困惑。”高昕说,她担心按部就班地上学,孩子数学方面的特长会慢慢湮灭,她目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学习提供便利,比如请中学、大学老师给孩子辅导。
“我很矛盾,既不想牺牲他的童年,又怕耽误了他的发展。”高昕说,自己和儿子探讨少年班的问题,孩子表现出对同龄小伙伴的不舍。高昕也清楚,和同龄人在一起,对孩子是最好的。
伊朗2岁体操神童萌翻网友
争论|该不该为“天才儿童”设计未来?
采访中,仔仔的家长、老师、学校一方面为发现这样智力超常的孩子感到骄傲,同时也在为这个孩子的后续教育发愁。天才儿童到底该如何培养?
西安交大招办主任:如果不进行特殊培养 孩子特长会逐渐被同化。
“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一些孩子智力突出,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同龄人的现象都是公认的,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机制和教育手段对这些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特长就会逐渐被同化,特殊才能就会慢慢消失。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是因材施教,在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还不现实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对一些具有创新潜能、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打破常规的特殊培养以及教育资源的特殊配置,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 育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
家长李先生:孩子成长比成才更重要 慢慢来不能急
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李先生觉得,就像植物生长一样,孩子成长同样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和过程,不能为了成才就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不能为了成才就让他脱离自己的圈子。家长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提前规划,让他按部就班地接受 学校教育,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图书馆、名校名师,这些都是学习的途径和资源,没有必要非得走一条特殊的道路。
观点|专门培养vs不能只有学习
@网友“旭子”:加把劲,14岁上南开的都有,还得抓紧,全面发展。
@网友“飞雪”:应该让孩子接受特殊教育进行专门培养,中国缺乏专业领域的大师,有天资的就该从小培养。
@网友“天涯”:家长应吸取“伤仲永”的教训,让孩子慢慢长大吧。
@网友“烽火”:不能只有学习,有多少才华出众的,因为没有日常生活经验,最后都销声匿迹了。
(新浪教育综合华商报、中国新闻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