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大学按大类招生是不是坑学生?

大学按大类招生是不是坑学生?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47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21.4 %的受访者的大学采用过大类招生方式。40.2%的受访者认为按大类招生更有利于学生科学选择专业。专业细化难,64.9%的受访者认为是专业设置不合理。58.6%受访者认为在分专业前应引导学生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49.6%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细化应该尽量尊重学生意见。

如今,很多高校在高招时都会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即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高考录取招生,希望藉此减少学生因高考“一考定终身”而错选不理想的专业。但由此衍生出了入校后专业细分的问题。

  • 高考填报志愿:大类招生与按专业招生区别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曾提出:“本科生应该通过主修一个学科获得大量的知识,并且通过几个不同学科的学习获得大量广博的知识。

    查看详情
  • 大类招生渐成主流 填志愿先不忙选专业

    从今年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来看,在招生录取上陕西省一些高校发生了不小变化,例如今年西安交大实行大类招生。志愿填报专家提醒考生

    查看详情

学生声音|40.2%受访者认为更有利于学生选专业

袁一超是山西某高校理科实验班的第一届学生。“我们是工商管理大类,大学前两年学习经济、管理、会计三门功课,大三再细分专业。”袁一超说,他当初入学时,学校工商管理的录取分数线在全校理工科专业中排第二档位,学校希望跨专业培养学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

在北京某央企就职的毛炳强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他进大学时,学校不分专业,只有大文科、大理科,两个大的类别。“大一全校只学高数、英语(精品课)、政治等公共课,根据这一年的成绩排名,报考相关学院,大二到学院继续学习公共课。”毛炳强说,他所在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公共课是电路等课程,到大二下学期再依据这一年的公共课成绩排名分专业。

调查中,21.4%的受访者所上大学采用过大类招生方式,59.3%的受访者的大学没采用过,19.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29.9%的受访者支持大类招生,34.5%的受访者不支持,35.6%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

“大类招生是一种创新,能让我们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融汇贯通,分到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都是跟经济相关,也是因为有大一大二时的学习基础,而且毕业可以直接拿两个学位。”袁一超比较支持大类招生的方式。他说,刚进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一窝蜂想报会计专业,觉得会计学实用性强一些,但是两年的学习之后,有的人发现自己喜欢搞实务,有的人喜欢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的人对管理学有兴趣,分专业就顺理成章。

  • 报志愿:上大学选专业要看“大脑类型”

    调查发现,10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对自己的专业强烈不满,从而找不到学习和努力的动力,有的还造成了心理问题。

    查看详情
  • 家长选专业 10人中7人和孩子冲突

    “孩子都是理想主义,我家邻居之前考大学就喜欢学历史,去年毕业了没有地方就业,只能被迫考研。”

    查看详情
  • 高考选专业要考虑哪些要素

    编者按:新浪“高 考 家 长 圈”倾情打造“高考微问答”栏目,特邀请高考学习、心理及志愿填报方面的专家为高三家长解疑答惑

    查看详情

学生顾虑|两年能否学完专业课?

采访中,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两年之内不可能把这些专业的课程全部学完,最后每门专业的基础都不是很扎实,我后来分到管理专业,还得重新补修一些课程。”

调查显示,40.2%的受访者认为大类招生专业细化前给了学生了解大类下专业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科学选择专业;38.1%的受访者认为这依然难以减少跟风选专业问题。

南华大学抓阄选专业风波|64.9%受访者认为是专业设置不合理

大类招生之后,专业细化环节往往出现问题。上个月,南华大学因抓阄分专业的做法惹得争议四起。

“南华大学抓阄分专业的做法也是不得已为之。学生对于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的选择偏差太大、不均衡,但各专业的师资是确定的,这里有一个学生的个人需要跟 学校的专业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本质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戚业国指出,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之间相差太大,好专业太强,其他专业太差,一 些新设专业更是师资力量较弱,学生不愿意学,但是新设专业也要办学,就得安排学生过去。

而对于南华大学抓阄产生的问题,只有10.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分专业的方法公平,可避免暗箱操作;58.7%的受访者觉得这忽视了学生的意愿,是教育上的懒政;20.5%的受访者将此看作是无奈之举。

大类招生的本意是重点大学培养宽口径、重基础。“现在就业市场化,专业的供需差距大,大学里不知道市场变化,因此,就淡化专业,强调基础教学。这样,学生综合能力比较高,适应性较广,专业能力在公司里培训后都可以胜任”。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因为刚入学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他看来,大类招生的想法很好,但是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 大学让大二学生抓阄选专业 校方称公平

    京华时报讯(记者卫张宁实习记者杨卿)昨天上午,网上一则消息引发关注:湖南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大二学生通过抓阄选择专业。

    查看详情
  • 抓阄选专业是想告诉学生“命运天注定”?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买彩票……湖南省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分专业也靠手气,同学们通过抓阄来选定专业。

    查看详情
  •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不要以兴趣选专业

    核心提示:昨天颁奖典礼结束,施一公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不要以兴趣选专业,“我觉得应该凭世界未来的需求选

    查看详情

为何高校大类招生后,专业细化遇到各种问题?调查中,64.9%的受访者认为是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专业无人愿意 读;53.2%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专业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就业情况有差别;49.7%的受访者归因于学校过度扩招,好专业供不应求;44.1%的受访 者认为学生对专业选择缺乏理性认识;32.6%的受访者觉得学生对自身兴趣和优势不了解;29.6%的受访者认为专业选择关系学生未来前途导致专业细化难。

解决建议|分专业前引导学生发现、考评择优录取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宣讲,讲清楚这个专业就业、科研的方向,引导大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能仅仅看就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报专业,对自己负责,这也是为以后几十年的工作着想。“还可以通过其他能力的培养、深造等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现在没有绝对的热门行业,社会变化特别快,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

高校如何做好专业细化?调查中,58.6%的受访者建议分专业前引导学生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49.6%的受访者建议尽量尊重学生意向;48.8%的受访者建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避免盲目追逐热门。

此外,还有44.8%的受访者建议分专业通过考评择优录取。

自己大学根据公共课成绩排名分专业的方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比较客观,“学校给了每个学生机会,大家从自己的成绩中也能知道能报考哪个学院、哪个专业。而且整个大学过得很充实,因为好的专业往往好就业,想上好专业就不能松懈”。

(新浪教育综合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京华时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