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嫩哈佛华人教授:13岁读大学

新浪教育
摘要: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一句话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尹希未满32岁,超越了他的学姐庄小威,创造了中国科技大学人出任哈佛大学正教授的最年轻纪录,也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大学华人正教授。

尹希
超常|13岁考入科大少年班
尹希一路都是别人眼里的“超常儿童”。据中科大官网早前的一篇采访报道,尹希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对妈妈大学时学的微积分课本产生了浓厚兴趣。“妈妈,你让我看吧,我保证不影响学习,看微积分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爱看”。
跳级之后,9岁半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简称少儿班)。1996年,不到13岁的尹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当时媒体的报道说,“北京第八中学少儿班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该校最小的一名学生。”
2001年尹希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哈佛大学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博士留校继续研究工作;2008年,年仅24岁的尹希博士受聘担任物理系助理教授。2013年曾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追踪|1978年少年班精英去向几何?
尹希的个例为少年班的培养模式点了个大大的赞,也使30多来年来饱受争议的中科大的少年班再次回到公众的眼前,他们是全国闻名遐迩的神童,他们的身上寄托了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期望,那么近三十多年来来他们的去向几何?
从1978年始,科大少年班整整走过了30多年,并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多项第一:在全国率先实行“自主招生”、首倡大学个性化教育、在高校中最早实施创新教育等。
30多年来,中科大总计招收了1220人,平均每年40人左右。毕业人数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人数91%。前16届毕业生(1983至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
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约20%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许多人已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
争议|少年班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伤仲永?
尹希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引起了大家对“学霸”的膜拜,也显示了对有特异天赋少年早期和因材施教的成功。但尹希的天赋与经验却只能作为参考,却无法说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其他少年的人生之路。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建是因为发现了“神童”宁铂、谢彦波等。然而,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宁铂一直在选择出逃,由于中途转校未果,他开始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后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但是,第二年,他再次选择出家,而且他成功了。
同样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培养环境,同样是具有过人的天赋和智商,宁铂的人生道路和选择显然与尹希不同,在世俗的眼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与尹希相比,宁铂的选择未必就是失败,若是他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也能让自己更坦然和更舒适的生活,那也是一种成功。
结语: 少年班的存在和尹希、庄小威等成为哈佛年轻华人教授也说明,这些人是家庭和少年班因材施教的成功,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然而宁铂的选择也不未必不能说是一种幸福,少年班的争议还会继续持续下去,至于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评判还是等待时间的证明吧!
(新浪教育综合新京报、北京晨报、新华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