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人大教授称断绝师生关系.合理吗

人大教授称断绝师生关系.合理吗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一封绝交信,宣布与其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直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引发热议。大多网友大赞其维护了师道尊严,但也有网友觉得老师未免太小题大做。你认为呢?

事件概述|“人大断绝师生关系门”来龙去脉

9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在网上公开发出《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称学生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学界前辈阎步克先生和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有鉴于此,他宣布与郝断绝师生关系。

公开信截图公开信截图

昨日下午,一份疑似是“郝相赫”发出的公开信截图在网上流传,信中对孙家洲的断绝公开信进行了回应和说明,称双方理解有差异,并表态,接受孙老师公开信要求,同意解除孙老师的指导关系,但自己并未违纪,作为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他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

而到了昨晚7时许,名为“郝相赫2015”的微博发布署名郝相赫的“致歉信”,宣布收回上午发布的“情况说明”,将“充分地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多么的年少无知”,并表示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恳请给机会顺利完成学业。

热议|导师能单方面断绝师生关系吗?

正如郝相赫所言,他并未违纪更不违法,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能因为其过激言行就单方面宣布断绝师生关系吗?

专家说法|导师中止师生关系符合规定

孙家洲的公开信显示,在发布公开信已将绝交的决定告知了学生本人,返京后办理中止与郝相赫师生关系的手续。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孙家洲教授的中止师生关系的行为符合相关规定。“高校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导师和硕士研究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如果学生或老师对对方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解除关系,”熊丙奇介绍,如果老师申请和学生中止关系,一般研究生院将出头做老师工作,或者为学生选择另外的导师。

熊丙奇还认为,中止师生关系按照合理的程序应该向学校的有关部门提出,不建议首先发微信朋友圈告知,“不是说该老师行为不当,而是应该先走正常程序”。

官方回应|学生可以再找个导师,是正常现象

记者就此事致电人大外宣部门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暂未听说过此事,“基本上导师不愿意带这个学生了,这个学生在同一专业内再找个导师就可以了,这个是正常的现象。”

学长点评|学术上的争议不应成骂街

自称是郝相赫的学长、微博名为“两三子”的网友,则晒出郝 相赫之前的多张朋友圈截图。这些截图显示:“人大最大失误就是不改从这个(北大历史系)垃 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听说微博上有壮士骂阎步克这个垃圾,我很高兴。阎步克这种人,也算有点水平,唯一就是名高于实,没多少水平却俨然魏晋 南北朝史的代表一般,他都称代表了,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就真完蛋了。”

此外,郝相赫还留言建议学弟研友,“想考魏晋或唐朝的千万别来我校,去武大清华吧。”这些激烈的措辞让网友直呼名校躺枪。

“两三子”作出评价称,孙家洲作出决定并非“过激”,实在是“克制”,而不论其作出何种决定,都是郝相赫咎由自取。

质疑导师|与学生断交不太符合师生伦理

现代师生关系本质上是契约关系,从程序上说,导师认定学生不合格而解除合约,并非大不了的事。导师学生互选制,提供了如此作为的规则空间。但是,教师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一般而言都要超出学生。这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争执是不对等的,学生可以口无遮拦,无关大局,但教师的一句责骂,则可能影响到学 生的前程。果然,在郝相赫随后的回应中,称“拜公开信所赐,我的名誉受到很大伤害,原先在北京考博的计划也完全泡汤。”

孙教授的公开信,从程序和逻辑上并无问题,却不大合师生间的伦理。作为导师,孙家洲应当一方面劝阻学生,另一方面保护郝免于围攻,为其解围。从 孙家洲的公开信看,他也确实曾多次劝导弟子,但始终没有回应。这的确可气,但在最终的处理上,孙教授是否该有更平和更有风度的选择?在这一场口水战里,导师和学生都应各自反思。

  • 人大教授清理门户 涉事学生“深深悔恨”

    在公开信中,孙家洲表示自己已经是“忍无可忍”,只能是公开宣布 :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学生后来发道歉信,表示深深悔恨。

    查看详情
  • 导师与学生断交并不符合宽容的师生伦理

    孙家洲解除师生关系的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理解。但理解并不等于赞同。公开宣布决裂,恐怕稍微极端了些,并不符合宽容的师生伦理。

    查看详情

争议|是无耻骂街还是言论自由?

事件发生后,在大多数人都指着郝大骂“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尊师重道,口出狂言”之时,也有人摆出一个知名公案:钱钟书在清华本科毕业后,清华曾想让其留下来读研究员,钱却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比起郝,钱钟书得罪的人更多。并评论道,如果钱钟书因此就被发公开信责骂,他的学术生涯可能就要改写了。

探究|为何学界如此看重师生关系?

在学界,将老师比作父亲由来已久。荀子的“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就将师与天、地、父并列,赋予了教师权威的地位。这是因为老师传道授业,教会了学生吃饭的本事,恩同再造。而学生也继承了老师的学问,并在此基础上将之传播下去,往大了说这是“为往圣继绝学”,往小了说这是继承老师的道统。

而这一套逻辑今天依然存在,并非全是腐朽思想作祟,而有其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学术范式的传播和更新需要一批学者的努力,根据视野和学术能力不同,自然会产生普通学术工作者和专家、大师的分野,这便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要获得更好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地位,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拉帮结派、不对称互惠的师生关系、尊老维亲等现象,无疑都是在客观的生态下不得已而做出的行为选择。

如今学生已道歉,向老师承认错误。不过也有网友称是由于怕毕不了业,才被迫认错。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人大断绝师生关系门,你支持谁?(必选)*

支持导师
支持学生
双方都有问题,评价无力

新浪教育综合新闻晨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