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女大学生告教育部:歧视同性恋

女大学生告教育部:歧视同性恋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丨因认为高校教材将同性恋视为病态是错误的,广东某高校一女同性恋者秋白(化名)向教育部申请公开其对此类教材的监管信息,但在法定期限内未获回应,于是她将教育部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受理了她的起诉,决定立案审理。

缘起因个人对性取向迷茫才去查找教材

今年2月起,秋白在教材中发现 关于“污名”同性恋的大量错误内容并希望借此反映情况寻求改善。过去半年里,她先后尝试给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省教育厅递交举报信,且信访相关部门,均未得 到实际性答复。今年5月,她通过挂号信的方式向国家教育部寄送了“教育部对于高校使用教材的监管职能是什么”,“教育部对于高校使用错误/不符合最新国家 科学标准的教材有什么监督措施”的信息公开申请信函。但仍未有回复,因此她起诉教育部“行政不作为”。

秋白称上大学之后,周围朋友都问我要找什么样的男票,我是和男生玩得很好,但一听到男票男朋友的问题,我就有点别扭,发觉自己更喜欢女生,而且也对女生产生了爱慕之情。那时我才算比较正面的接触到“同性恋”这个词,有点害怕,也没有跟任何人讲。

后来她开始上网去查一些资料,但网上的资料良莠不齐,各种各样。她发现很多心理学教材将同性恋归为性心理障碍,与恋童癖、露阴癖等同属心理疾病,有些教材甚至点明用电击、呕吐等方法治疗同性恋。 

并非个例丨40%高校教材中将同性恋视为病态

据民间公益组织“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2014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校教科书中对同性恋的错误和污名内容及其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变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等90本2001年后出版的教科书中,有40%的书将同性恋视为病态,有50%的专业书主张将同性恋治疗成为“正常”的异性恋,而心理健 康教科书中则有57.14%将同性恋分为真性、假性和精神性。这些研究观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被西方学界摒弃,但至今普遍存在于国内教科书。

秋白认为同性恋之间的感情像异性恋一样,就是两个人相爱没有那么多的道德束缚。但可怕的一种声音就是说不能生育就是道德沦丧。道德沦丧这个词很可怕。还说这样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是一种病,是可以扭转治疗的。她在查找教材过程中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正常,但并没觉得同性恋是病。

  • 中大毕业礼出柜女生:我没道德绑架校长

    万青(@羊驼青)披着彩虹旗在毕业典礼上出柜了,校长跟她拥抱并微笑鼓励,有人质疑她道德绑架了校长,她觉得委屈

    查看详情
  • 美国娃街头回答怎么看同性恋

    美国鸡毛秀节目组进行了一次街头采访,询问孩子们对于同性恋婚姻的了解和看法。问完之后才发现,你们真是太小看现在的小孩子了!

    查看详情
  • 川大双特生选拔连考5小时:同性恋入题

    川大笔试的题目中多是科学常识类、社会时事类等,一位考生说,印象最深的题是“同性恋”这个词最早出自古希腊哪个诗人笔下

    查看详情

事实上早在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作为中国最新的国家科学标准早已认定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倾向本身不再视为病态。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把同性 恋去病理化了。书中还存在很多错误或过时的观点,比如说事实上,部分同性恋者是在异性恋遭受打击之后,在其他伙伴的诱惑下才加入同性恋行列的,还有一些学 者认为,如果同性恋者受某个自己欣赏的异性热烈追求的话,其性取向可能会迅速发生改变。

最让秋白吃惊的是她翻阅的那些教材,很多都是近几年出版的,最近的是2013年出版。她觉得教材里讲同性恋,不是讲一个故事,不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既然国家层面已经说同性恋去病理化,教材完全没有跟上国家最新的科学标准就是不对的。

举报举报出版社对方完全否定教材污名同性恋

2015年3月19日,秋白同其他4名中山大学学生在广东省教育厅门前,对部分教材中存在对同性恋污名化错误内容进行举牌反对,希望能回收“毒”教材,并联名十余名同学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教育厅分别递交举报信。举报信中提出,包括“广东省教育厅应该尽快对这类书籍及出版社提出处理意见、出版社向社 会公布其内部图书质量质量管理机及实施情况、公开致歉和发布《内容更正声明》”等5条建议和诉求。

举报很快得到回应。3月21日左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电话答复她称,教材内容编写及印刷由教育部门主管。广东省教育厅也于3月24日短信通知她称,已责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给予回应。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随后在回函中称,教科书的作者认为其是按照国家诊断标准来撰写的,教材内容并无错误。

立案教育部已立案如果失败还会继续寻找其他途径

虽然已经立案,但秋白认为这条路还是很漫长的,要坚持。因为立案不代表教育部最后真的会发一个声明。即便最终胜诉了,也可能有其他的拖延或是怎样。

秋白表示这次失败了,她还会坚持,寻找其他的途径,其他的可能。或者在同性恋群体里还能再做一些其他的什么事情,不一定是教材或是其他的教育的一些问题。

90后艾滋大学生的一天

状丨我国高校艾滋病疫情上升快 男男性传播为主

性教育在中国仍然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仅在学校,孩子们从家长那里也难以得到正面、准确的性知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科学的性教育仍首当其冲。正处青春期的青少年性取向模糊,很容易将自己对同性的倾慕标上“同性恋”的标签,或者仅仅因为无知、诱惑、 好奇而大胆尝试。活跃的性意识,使得这部分人群因为各种原因有了男男性行为,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摆脱高中的高 强度学习,进入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容易被“吞噬”。因而“我们该进行怎样的性教育呢?”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所要好好考虑的一个话题。

  • 高校艾滋病疫情上升快 男男性传播为主

    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

    查看详情
  • 18岁男生染艾滋病 青少年男性成高危人群

    18岁的小文(化名)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他刚到武汉读大学,在酒吧兼职勤工俭学时经不住诱惑,涉世未深的小文发生了同性性行为

    查看详情
  • 高校女生入学比例升高 男同腐女多(图)

    女生比例逐年提高,部分有社会学家担忧,如果高校男女比例无休止地扩大,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查看详情

新浪教育综合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