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娃乞讨养父遭父亲卷款抛弃

新浪教育
摘要|“不能吃肉,吃肉胖了人家就不给钱了……”父亲因病失去劳动力,郑州6岁男孩王梦豪乞讨养父,被社会关注后收到各界善款,不料小梦豪的爸爸竟带走了所有社会捐赠的钱,从此杳无音讯,而他的妈妈也仅仅露过一面。
回顾|“6岁娃乞讨养父,不知六一是个啥”的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
2011年9月,视频里,一个脸圆圆的小男孩,衣服又脏又破,一路跪着乞讨,说着和年龄不符的话。这个懂事的孩子叫王梦豪,6岁,跟着爸爸在郑州街头乞讨近一年。他的爸爸王立冬说,2009年秋天,一场车祸让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钱为了治伤用完了,没钱了就不治了。后来孩子妈妈带着15岁的女儿走了。”当年,小梦豪乞讨的事情经报道后,不少爱心人士自发捐款帮助他。而小梦豪也在当地一所私立学校上学了,该校免除了梦豪小学到初中的学费书费。
发展|父亲狠心抛弃祖孙3人 带走所有捐款
“太狠心了!”小梦豪的奶奶说:4年前车祸手术出院后,是小梦豪在郑州火车站要饭伺候他,社会上捐了很多钱,他把钱全部卷走了,没给家里留一分。爷奶一番抱怨后,小梦豪擦掉眼泪,叹了一口长气,说:“现在,我恨爸,恨死他了。那时候,我那么小,就哄着我讨钱。有了钱后,他又找了一个老婆,跑了。”
“有人说他在驻马店,有人说他在郑州,还有人说他在拉萨;到底在哪儿?谁也不知道,从没给家里联系过,已经4年多了。”小梦豪说,“爸爸今年38岁,他的手机号码是139开头,从没打通过。家里的手机,这两年卡坏了,再也没法拨号了。”小梦豪的话匣子打开后,似河水奔流。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亲人就是爷爷和奶奶。

在自家小院的菜园里,摘菜准备给爷奶做饭。

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

自己洗衣服
前段时间,小梦豪见到了自己的妈妈。“那陌生妇女走近我,说是妈妈,让我去她家住几天,当时我气坏了,没说一句话,扭头就走。”小梦豪说,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到妈妈。“谁知她就在正阳县城,就这么近,多年不见我,还像妈,还是妈吗?”
现状|孩子一人承担家庭重担 心灵受创
“家里的12亩地,都租出去了,一亩地一年200块。”小梦豪80多岁的爷爷奶奶说,现在也吃上低保了,日常生活不愁了。但上年纪了,干不动重活,星期天和假期,梦豪操持这个家。“他会使用洗衣机,还会炒菜和做饭,我腿疼又腰疼,去十几里之外的诊所看病,都是他骑着电动三轮带我去。”
“小梦豪的学习、生活和衣物,从没让家里花过一分钱,全部由学校承担。”王梦豪就读的小学李校长说,待小学毕业后,将继续供他读中学,考大学。该校几位老师反映,学校曾多次拒绝媒体到校来访。去年的儿童节前夕,小梦豪背上书包,与奶奶一起偷偷离开正阳,去大城市里讨钱。几个月后,信阳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将祖孙俩送归。“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学习,不劳而获讨钱,严重影响小梦豪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老师说,校方再次上门,做小梦豪爷奶的思想工作,小梦豪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学习成绩严重受到影响,成绩一度下滑。
“小梦豪的爸爸,该回家了;小梦豪的妈妈,该多回家看看娃了。”驻马店市关心青少年下一代协会的专家说:小梦豪父母的做法,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其少年老成、与实际年龄远远不相符的言行,已是危险信号。“下一步,协会将在为弱势孩子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精神心理层面的需求,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心灵的支持和帮助,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网友|谁该为这些孩子的遭遇负责?
@北雁君:那些说什么好好学习的 你们不懂 生在一个那样糟糕的家庭 心无旁骛的学习根本是奢望。他慢慢长大 要用很多精力去思考以后怎么办 未来怎么活 爷爷奶奶死了以后的日子。哪怕爷爷奶奶还能活几年 生病怎么办吃药打针住院钱从哪儿来。只有穷人才能真正理解穷人 对你而言轻轻松松四年过去他每分每秒却都是煎熬。
@心有千千劫ymy:根本就不像十岁孩子会说的话,太成熟太让人心疼了,希望不要走上歪路,好好长大。
@西三朵:劳资要撕了这个狗B父亲。
@MT爱牧鹈:小梦豪没有学坏 这比什么都好 希望有好人多给予一些思想上的引导 让他长大了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大男人。
反思|带娃乞讨 别为眼前小利而赌上孩子一生
乞讨这一现象在我国自古有之,那时每逢经历天灾人祸,就有人背井离乡,为了活命而不得不采取沿街乞讨的方式一路前行。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现象成了一些想着不劳而获的群体获取利益的手段,他们利用大众的同情心,以达到自己轻松获利的目的。为此,他们的行为在饱受谴责的同时,也消耗了大众对弱者的同情,混淆了大众对是非的判断。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带有欺诈性的乞讨行为是导致现阶段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根源。所以,这种行为从一开始就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是应该被抵制的。而报道中的妈妈们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不当,居然还变本加厉、利用放假在家的孩子来博取同情,难到说身为父母就可以为了眼前小利,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所作所为可能带给孩子的影响?难到说他们就不担心若干年后长大的孩子会成为他们今时今日的翻版?
新浪教育综合光明网、大河报、大众网、长江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