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华人教头率美国奥数夺冠内幕

华人教头率美国奥数夺冠内幕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美国夺得了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在社交网络中引得网友们纷纷吐槽,认为“实际上是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娃,打败了在中国读书的中国娃”。

事件|美国时隔21年再夺冠

“成绩宣布的那一刻,我们队员的欢呼声整个11层楼都听到了!”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美国国家队总教练罗博深教授回忆起7月中旬的夺冠经历仍旧难掩激动的心情。

此次奥数竞赛在泰国清迈举行,每个国家代表队的6名参赛者共有9个小时来解决6个问题,范围包括几何、数论和代数。

本次比赛中国队获得181分,以总分4分之差落后于美国队。美国奥数队前任总教练冯祖名表示,中国队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强的队,但美国的稳定性要更强。以此来看,美国队时隔21年再夺冠也并不意外。

争议|史上最难奥数?

根据主办方提供的日程,这次奥数竞赛持续两天。参赛者每天有四个半小时的时间来解决三个问题,范围包括几何、数论和代数。学生不需要掌握类似微积分等高等数学,但这些问题被设计得异常难,且比赛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英国队领队、来自巴斯大学的杰夫-史密斯博士评论说,这是自1959年开始举办奥数竞赛以来最难的一张试卷。

17岁的美国队选手迈克尔-库拉尔说:“这绝对比我们过去参加过的比赛要难得多……我觉得,许多队真的不适应。”

今年竞赛的最后一名坦桑尼亚队甚至得了零分。

真相|美国奥数选拔也相当残酷

冯祖名自2003年起任美国国家队总教练,美国现行的国际奥数竞赛选手选拔机制是冯祖名在美国原有的联赛选拔机制上调整而成的。

首先学生需要参加美国数学联赛(AMC10/12),从往届的情况来看,一般每年联赛的人数在20万人左右。联赛后有约1万名学生可以晋级到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这之中约500人可以闯入美国初级奥数竞赛(USAJMO),然后从中筛选出约60人进入集训营,再经过几轮奥数专业的考试测评和美国奥数竞赛(USAMO),最后选出6人参加国际奥数比赛。

冯祖名自2003年担任美国国家队总教练以来,美国队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五名之内,以二三名居多。

除了选拔机制的保证,冯祖名“重点培养第六名”的策略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见成效。

而现任总教练罗博深也秉承着冯祖名的思路,继续加强短板的培养。

揭秘|美国顶级数学课怎么上?

“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是菲利普斯-埃克塞特高中的招牌,它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辩论。冯祖名把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课以习题讨论为主,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提问,也都可以作答。他从来不直接告诉学生对错,总是让他们自己试出来。即使讲新定理,冯祖名也是把定理拆开来,先让学生做一些例题,再帮他们把这些例题联合起来抽象出新知识。如此孩子便可以自己从根源上理清知识的脉络。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每个教室一面窗户,三面墙,三面墙上全是黑板。冯祖名喜欢让所有的学生同时上去做题,然后让他们停下来相互看看哪几个同学的解题思路更合理,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他才开始引导学生往 “更好的” 解题方法上靠拢。

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冯祖名不但要有见招拆招的本事、细心和耐心,还要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把控整体教学节奏的能力。

美国考试的压力不大,老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的思维上多下功夫。冯祖名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一种将来做事情的方法。

冯祖名祖籍天津,15岁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8岁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去美国后,他也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

在他看来,东西方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目的。“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考试压力都很大,但是没有人问你考这些试到底是要干什么。大家建立的意识就是成绩好能进好大学,然后就能够有好出路。”

美国教练|人生梦想拿金牌太肤浅

冯祖名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顶级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高中的知名数学老师。这所中学几乎每年都可以为美国奥数国家队或者预选队输送一到两名学员。在国际奥数世界名人堂的列表中,排位前50名的学生里有5位都曾师从冯祖名,其中包括第一名、加拿大籍华人宋卓群。

可冯祖名更强调让孩子们不要以拿金牌为梦想,要有平常心,做好当一个普通人的准备。

“首先,如果人生的梦想就是拿块金牌的话,就太肤浅了。” 冯祖名说。

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主席杰夫-史密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取得奥数比赛的胜利,获得奖牌自然是美事一桩。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终极目标。” 他认为,学习奥数的真谛在于增强人们享受数学之美的意识。

冯祖名的得意门生,现任美国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根据自己学习奥数的亲身经历说:“奥数让我明白刻苦努力意味着什么,挑战自我的极限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为什么要跑步,为什么要吃热狗…… ”

数学名师|别让中国数学“躺枪”

“因为奥数,连带着数学也变得灰头土脸的。如果数学教育依旧这样下去,我们跟美国奥数的差距还会加大。”数学特级教师王金战说。    

在奥数风生水起的年代,王金战几乎是个神话:这个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曾带过的一个班有37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录取,他所辅导的奥赛学生也屡创佳绩。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专家普遍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所以,在国外凡是能在数学奥赛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一定会被名校抢着录取。”王金战说。

“奥数没有错,错的是全民学奥数。”王金战说,错的是把奥数当成了功利的尺子。

禁令是冲着奥数来的,但是“躺枪”的却是数学。

“很多人不真正了解什么是奥数,甚至觉得数学只要难一点儿就是奥数了。”王金战说。按照这样的逻辑,“禁奥”同时带来的就是降低数学的难度。

王金战介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作用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它应该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但是现在的数学为了迎合“不难为学生”的潮流,正在不断地淡化数学的味道。

有人说,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曾远远把美国抛在后面。不管这是不是国人的臆想,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规范奥数、解放95%的孩子绝对没错,不过,奥数绝不就是数学,对奥数的任何讨论和质疑其最根本的目标一定是让数学更加科学和规范,正像王金战所说:“要让数学有数学味,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数学的美。”

中国领队|让奥数回归正常

2015年,中国的奥数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儿”:在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队不敌美国队,后者时隔21年后再度夺冠;2015年起,高考取消奥赛加分,此前,奥赛获奖者的高考保送资格已被取消。

但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队领队、主教练,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熊斌认为,失冠其实不算事儿。

比赛的胜败只是一时的,而高考取消奥赛加分则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熊斌和其他奥数教练眼中,奥赛没有了高考的“附加值”,将有助于这项只适合极少数人的活动回归正常。一些迹象也表明,不论保送和加分存在与否,真正感兴趣的孩子都会留下来,奥数学习开始趋于理性。

影响|部分学校“奥赛热”降温

2014年,高考保送生政策调整,只有进入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具有保送资格。5个竞赛学科的保送人数从获省级一等奖的四五千人次,一下子降至进入国家集训队的260人。如今又取消了奥赛加分项目,熊斌认为,学奥数的人可能会因此减少,但真正有数学天赋的同学会继续学下去。

不过,也有些学校,奥赛尚未出现“降温”的迹象。“奥赛报名依然很火爆”,江苏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王祥富说,虽然学生不再有通过竞赛保送名校的机会,但在大学的自主招生中,拥有学科特长仍然是一项优势。此外,也有些学生觉得高中的课程比较简单,想在学科竞赛中有所拓展。与追逐奖项相比,更多人还是享受学习的过程。

  • 美国夺奥数冠军:网友调侃不加分不陪你玩

    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美国夺得冠军,中国和韩国分获二、三名。中国网友则调侃,“奥数都不加分了,谁还陪你玩”

    查看详情
  • 美21年后问鼎最难奥数赛:依靠印裔与华裔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英国队领队、来自巴斯大学的杰夫·史密斯博士评论说,这是自1959年开始举办奥数竞赛以来最难的一张试卷。

    查看详情
  • 美媒自豪奥数打败中国大脑 网友泼冷水

    美国队赢得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喜讯传至美国赢得一片喝彩,美媒纷纷慨叹美国人终于战胜了“中国大脑”。

    查看详情

未来|让奥数锁定更合适人群

在熊斌看来,高考取消奥赛加分无疑会降低奥数学习的热度,但让奥数少一些功利性、回归正常化,也是一件好事。“就像学音乐等其他特长,即使没有保送和加分,也有人会去练的”。

加分取消后,奥数乃至数学学习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比如,作为一种选拔方式,奥数仍广泛存在于各类小升初、初升高招生和大学的自主招生中,学习热度是否会真正下降仍是一个问号。

对此,熊斌认为,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以致学校在招生时总会制定一些选拔标准。而数学特长与体育、写作等方面的特长一样,能反映出学生某方面的成绩和能力,因而成为招生选拔标准之一。

不仅中国如此,在国外大学的招生中,具有数学特长的学生同样更受名校青睐。“像美国一些好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哈佛、普林斯顿等,奥赛得金牌的学生申请起来比较容易。”熊斌说。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适合学习奥数的人只占极少数,那么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开展怎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提升思维能力?熊斌认为,应该因人而异,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学习。

解读|缺乏兴趣和能力难学奥数

事实上,走上奥数竞赛道路的学生,大多也是出于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天赋。

回顾自己学习奥数的经历,俞辰捷认为完全是兴趣使然。最初学奥数时,父母对他没有多高的期待。“他们觉得人总有适合和不适合的事情,这个不适合就换一样,反正人生路那么长,还有时间去后悔。”而兴趣和能力,是俞辰捷眼中坚持学习奥数的两大关键因素,“光有兴趣不行,有成绩才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熊斌指导奥赛国家队的时候也发现,现在奥数优秀的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综合发展型,“偏科的情况很少。”

  • 奥数“神话”教师:别因奥数让数学躺枪

    “因为奥数,连带着数学也变得灰头土脸的。如果数学教育依旧这样下去,我们跟美国奥数的差距还会加大。”数学特级教师王金战说。

    查看详情
  • 中国队领队:让奥数回归正常是好事

    在中国队领队熊斌和其他奥数教练眼中,奥赛没有了高考的“附加值”,将有助于这项只适合极少数人的活动回归正常。

    查看详情
  • 美奥数队主教练:如何避免成为解题机器

    在一个叫 RatemyTeacher 的网站上,一位学生对这位华裔数学老师这样评论:“数学水平无与伦比,但他需要去上情绪管理课。”

    查看详情

(新浪教育综合中国青年报、cctv中文国际、广州日报、华商报、外滩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