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教育

包贝尔会奥数题爆红背后真相

包贝尔会奥数题爆红背后真相

新浪教育

关注

鸡兔同笼共35个头94只脚,问有几只兔子几只鸡?这是一道非常知名的小学奥数。

在某知名综艺类节目中,包贝尔在被黄晓明疯狂追击的情况下,用匈牙利美籍数学家波利亚的抬腿法(假设鸡和兔子同时抬起2条腿)快速解决了这道题,此举立时让电视机前一众拿着笔写下二元一次方程规规矩矩解题的人目瞪口呆。随后,“包贝尔鸡兔同笼”成为这两天网络的热搜话题,包贝尔在微博上详解的解题思路,竟被网友留言近4万条。 很多网友下面的留言都是:这样的题虐了我多少年!

一个二线明星,因为一个意外的奥数题在微博上连续几天成热门话题,微博留言4万,估计包贝尔自己也没有想到。其实这个故事背景很简单:同理心。

1980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数学普及工作会议上,确定将数学竞赛作为中国数学会及各省、市、自治区数学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10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同时,我国数学界也在积极准备派出选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角逐。1985年,开始举办全国初中数学联赛;1986年,开始举办“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1991年,开始举办全国小学数学联赛。

这也就意味着,基本上每个80后都被奥数“折磨”过,而直到现在,00后也一如既往的被折磨。

学生说:奥数让自己像个大傻瓜

“疯狂奥数”背后,学生付出的代价不菲。不少家长反映,奥数课程教师要求小学生三年中为奥数花10000小时的课外时间!奥数大量挤占了小学生的睡眠和锻炼时间,还打击了部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有学生说:“奥数让自己就像个傻瓜!”(4月29日 文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伍青生共同完成的“奥数调查”出炉。结果表明,小学生选择校外奥数课程的比例在三年级的时候大幅增加。具体来说,是由一年级时(2008~2009学年)的35.27%,大幅提高到三年级是(2010~2011学年)的68.49%,再小幅提高到五年级时(2012~2013学年)的71.25%。

与此同时,学生在校外奥数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学年课程费用的增长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且赶上并超过了相应年份上海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伍青生分析说。

学奥数首要原因是升学 与兴趣无关

有助于升入好初中学校,这是小学生参加校外奥数课程的首要原因。

课题组在先期访谈中得到家长的反馈是:好的初中招生时,很看重小学生是否在各种奥数竞赛中得过奖、名次如何。而实际上,按照教育部规定,2014年开始,奥赛与升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更有趣的是小学生参加校外奥数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内数学考卷中往往最后1~2道题目有一定难度,校外学奥数对解答这类较难的题目有明显帮助。

  • 家长懊恼太听话:后悔奥数学晚了

    “女儿班上的孩子二、三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我们学得太晚,现在要想追上几乎不可能。”

    查看详情
  • 家长通宵排队报名奥数班 只为有个好座位

    每次开学前,很多家长前一天晚上就来排队,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前来排队,孩子上课时,只好坐在后面听课了。

    查看详情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奥数题我也不会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很喜欢小孩,还会经常翻翻孩子的作业。照理说,这些作业习题对于黄吉虎来说是小菜一碟。然而,这位1958年的浙江省高考榜眼、数理化全科满分的高材生却表示,有些题目,别说孩子做起来困难,就连他自己都做不起。“奥数根本就不应该在小学的时候学啊?会做那些题又能怎样?这样的结果,只是把孩子的思维逼进了死胡同。”

熊丙奇:“吐槽”奥数易,治理奥数难

对于奥数,我国的舆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周期性的“发作”,对其进行关注并讨论,可是,讨论之后,一切依旧。原因在于,在我国,奥数本就不是重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而只是筛选学生的工具而已。如果不对这一病根进行治理,舆论只会在吐槽“狂欢”中迷失。

小学生为何学奥数?家长们的想法很简单,在未来的小升初择校中增加砝码。很多人会纳闷,现在已经实行就近入学,且教育部门禁止所有学校举行笔试,不得看 学生的竞赛证书,家长为何还要热捧奥数。这只看到表面。在小升初升学中,热门的民办校必定有很多家长择校,如果学校只招300人,却有3000人报名,学校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奥数等竞赛证书,就会成为学校筛选学生的工具之一。最近就有媒体报道,在政府部门规定不能收纸质简历之后,有的学校开始收取电子简历。另外,这些民办学校为保证自己的“地位”,会在招揽“优质”生源上下工夫,学校会主动去获取当地奥赛获奖者的名单,并主动去联系获奖学生,抛出橄榄枝,还有的竞赛组织机构,则为获奖学生提供向学校推荐的服务,会把获奖信息告诉学校。这种操作,不属于学生向学校递交简历的范畴,政府部门要监管,往往无 从下手。

由于奥赛是择校工具,因此,当所有家长都想拥有这一工具,而获奖名额有限时,学习的难度就越来越难,小学生的奥数连大学生、大学教授也做不出,也就毫不奇怪,那是畸形竞争的畸形思维游戏。

大学的自主招生,提出申请者要有参加奥赛的获奖成绩,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将奥赛作为筛选申请者的指标。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除了学科成绩外,能筛选 学 生的指标,也就只有参加竞赛获奖了。相对而言,参加竞赛获奖,还是目前比较有公信力的指标,其他活动获奖、发表论文、获得发明专利,都可能被潜规则操作。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由于时间紧,高校严控入围名额,提出的竞赛获奖要求更高。

有人提出要叫停奥数。这显然治标不治本, 也是政府用行政力量干预老百姓的市场选择。奥数作为择校的工具,奥赛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入围条件,问题不在奥数和 奥赛,而在于基础教育择校的存在,以及大学的招生没有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择校热一直存在,那么,取消了奥数,还会有其他工具出现,当其他工具还 没有奥数好使时,奥数就重出江湖。我国治理中小学的奥数热,一次次的无功而返,就是这一原因。

在大学自主招生中,把获得奥赛奖项作为 评价学生特长的指标,这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目前的自主招生程序,把奥赛获奖作为入围的条件,而不是申请者用 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特长表现等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因此,为获得入围资格,学生们就得专攻特长,上所谓特长班,而不是从自 己个性出发,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与其隔三差五地对奥数“吐槽”,不如反思奥数热为何在我国高烧不退,从国外发展学生兴趣的 真正的兴趣班,异化为全民争抢 的入学工具。对于奥数热,劝诫家长不要盲目送孩子上奥数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奥数热的根本问题不在家长身上,而是由于教育环境出了问题,教育环境逼 出家长的病态选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升学评价制度,才是治理奥数热的良药,也才能给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 中国奥数队领队:只有5%学生适合学奥数

    现在很多家长甚至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奥数,很多学生上的辅导班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奥数班。

    查看详情
  • 教育部再次禁奥 入学挂钩奥数问责校长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止一次出重拳治理“奥数”,但效果却只能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