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老师任务重堪比语数外 每周上30个课时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多地中小学推广足球操
据悉,北京计划建立3个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并在2016年北京中考体育测试增加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两个选考项目的基础上,还将探索足球项目纳入高中体育会考。另外,今年海淀将拿出千万预算,建立10个“笼式足球场”。汇文中学计划与国安合作开足球班。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更是称有执委提出,要把“足球考试纳入中考”,更加加剧了全国各地校园足球的白热化。
昨天下午3点半,成都市双林小学足球专项老师赵旻川准时来到操场上,开始当天的课外足球训练。大约50个来自一、二年级的足球小将整齐地站成方 阵,在做足球健身操热身。他们大多是各个班级足球队的队员,为了备战五人制校园足球联赛,除了每周一节的足球课,他们还要在课外“加餐”,进行战略战术训练。
成都市双林小学是将足球视为传统的准足球特色学校,2013年挂牌足球定点校,开展课外足球训练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9年,为了弥补专业足 球老师的不足,学校从列五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外聘了3名专职教练,他们和本校的足球老师一起,为足球小将加餐。目前,全校有300多名小学生参加课外训练。
足球老师是“忙人”想采访都要预约
双林小学现有48个班级,2060名学生。一、二年级每周上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2015年春节之后,足球课的上课频率陡然增加,原本每月一至两节的足球课,改为每周至少一节。作为学校仅有的两名足球专业老师之一,赵旻川感觉自己突然忙碌起来。
采访赵旻川老师需要提前预约,否则,要么利用课间10分钟的间隙,要么等他在下午6点半结束课外训练之后进行。编教材、备课、上课、训练、打比 赛,甚至连课间十分钟,赵旻川也要和其他体育老师在一起交流如何上好足球课。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围绕足球,时间排得满当当的”。
赵旻川每周上18个课时,其中12个课时是专项足球课。有时候,他给四年级的学生示范完传球技巧,又要去操场旁边五年级的课堂上指导技术动作。 除此之外,他还要在每周二至周五下午开展3个小时的课外足球训练,前半程负责一二年级,后半程带三四年级。如果周末遇上校园足球联赛,他还要带着校队训练 或者打比赛。加起来,他每周最少上30个课时,其中24个课时都和足球相关。
记者在双林小学随机走访,一个语文老师每周上课也只有十几个课时。单从课时一项来看,赵旻川的工作量是他们的二倍。“足球教学似乎放在了和语文 数学等文化课程重要性相当的位置。双林小学的足球氛围非常浓厚,孩子们上课踢球,下课玩球,放学也在参加训练。为了培养孩子的足球兴趣,为了下一代的身体 健康,我累一点没关系。”赵旻川说。
不只是成都把足球变成了必修课,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的加大了足球的课时。
课外加餐请“外援”学校也是蛮拼的
“校园足球就是普及足球运动,让孩子们都参与足球,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爱好。在培养足球运动的参与者、爱好者的同时,收获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在双林小学副校长吴顺全看来,普及,是校园足球的初衷。
让足球走进校园,专业足球老师缺口很大。以双林小学为例,现有10名体育老师,其中只有两名足球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通体育老师也在教授 足球课。吴顺全说,普通体育老师可以胜任基础的足球教学,但在高年级示范难度较高的动作、讲授足球运动规则技巧及战略战术等方面,可能比较吃力。
“如果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校园足球的水平只能停留在普及。要想让校园足球的水平有所提高,必须有专业的教练来教孩子们踢球。”他坦言,学校的 足球专业老师大概存在2至3人的缺口。短期难以配备的情况下,学校只能自己想办法,一方面让“足球老师走班”,和其他体育老师交换授课;另一方面,在课外 训练时请“外援”,专门聘请足球运动员出身、经过专业培训的教练。
赵旻川也希望更多专业的足球老师来到学校。“如果更多的足球老师参与授课,大家在一起探索足球教学方法,对提高校园足球水平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在第五部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中提出扩充师资队伍的路径:“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招录等多种方 式,提高教学教练水平,鼓励引进海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到2020年,完成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专业教育,为退 役运动员转岗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方案》为解决校园足球的师资问题规划了蓝图,目标如何完成,需要体育、教育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