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严查幼儿园“小学化”:不许教20以上数学运算

新浪教育
北京市教委透露,下周起到4月中旬,北京市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深入北京市幼儿园,检查日常教学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而“超前抢跑”的幼儿园将被降级降类。
据了解,上英语、拼音课,教小朋友进行20以上的加减乘除运算等教授小学阶段知识的做法,将对园长进行严肃问责;存在问题的幼儿园也将被降级降类。
幼儿园“抢跑”现状
5岁小朋友要学习连加进位加法,家庭作业要抄写英语句子;有的幼儿园以课堂教学取代幼儿的游戏,把桌椅占满活动室,让课桌像小学一样摆放,导致幼儿园没有活动室……小学教学内容进入幼儿园,已成沉重的现实。
2011年,教育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 方式。
2014年底,《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提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应尊重幼儿教育规律,防止和克服幼儿园 教育“小学化”倾向。
然而,从现实来看,各地幼儿园“抢跑”有增无减,并且会成为招生的一个“噱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幼儿园“小学化”能够让孩子脱颖而出,能够在小学里游刃有余,这也从某种层面迎合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检查,对违规的幼儿园进行降级处理,也是不错的“撒手锏”,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幼儿园“抢跑”现象。
幼儿园“小学化”为什么成常态?
幼儿园小学化为何屡禁不止、禁而难绝呢?
一、迎合家长需求。小学“择校”“择班”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直接诱因。中国家长都被考试制度“吓”怕了。一位妈妈在网上晒她儿子参加名牌小学面试的经历:考核内容包括看图识字、认简单的拼音、看图讲故事、英语短句问答、简单的20以内的数学应用题及加减法、智力算术题 等。所以很多家长说:如果小学不面试,那我比孩子还不想学!
二、幼教培训市场煽风点火。博思数据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早教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有早教机构1.3万家。这个数字折射的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每年的市场规模为3500亿元,其中幼教市场约占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市场大、主体多,但规范少、监管弱—于是,各 种“天才培训班”一边忽悠家长,一边逼着幼儿园跟上自己的“节奏”。
三、小学老师的需要。在有些小学老师看来,啥都不懂得孩子入了小学给自己的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于是他们开始埋怨幼儿园未能做好知识衔接;在幼儿园看来,为了营造社会的良好声誉和口碑,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开设小学课程。而在采访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班上少数没有上过幼小衔接课程的同学会比较吃力。
幼儿园“小学化”为何要被禁
虽然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小学跟不上”的原因不反对甚至是鼓励幼儿园“小学化”,但据了解,虽然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已认识许多汉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但升入小学后,不到两个月就泄气,甚至有的一入学就厌学。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学 过小学知识的孩子很容易到二年级开始表现平平,和其他孩子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在幼儿园阶段过度小学化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慌,对学习产生失去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而在《幼儿心理学》中明确指出了”幼儿期重要的记忆方式主要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最主要 的记忆方式。”而教育专家研究表明,7岁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进行运算。所以在幼儿园“抢跑”除了揠苗助长,并未能实现其他的更多的教育意义。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 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准确理解?而如果只有极少数家长理解,恐怕也是无力改变现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