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两会翻译:提前三个月开始魔鬼训练

新浪教育
两会的重头戏总理记者会将在3月15日召开。除了关注媒体会问哪些问题,总理的回答又能透漏出哪些信息,总理身边的翻译将由谁来担任,同样成为了大家的期待。
这些翻译是怎么选出来的,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以来,总理记者会上,为总理担任翻译的除了张建敏、费胜潮和孙宁3位男士之外,其余5位均为女翻译。而屡屡抢占媒体头条吸引人们眼球和热议的也多是美女翻译。因而可以说总理记者会,女翻译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小编先给大家历数下从2003年至今的几位翻译及他们的特点。
2010、2011、2012、2014年:张璐
张璐,外交学院1996级国际法系学生,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2011年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因现场流利地翻译古诗词,受众人追捧。
评价: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2013年:孙宁
孙宁,2003年8月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主要为杨洁篪外长担任翻译。2013年两会总理记者会,他每次翻译完总理的回答后,都会帮李克强礼貌性地补充一句:“Thank you!”而孙宁也是本届外长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妙的翻译。
评价:英式英语标准,语速平缓,口齿清晰,翻译准确
2006-2009年:费胜潮
费胜潮,1996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50多个国家。有一次记者招待会接近尾声时, 凤凰卫视的记者用中文提了一个问题,翻译起来并不难,费胜潮脱口而出,但全场大笑,领导人也笑了。费胜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用中文把问题重复了一遍。
评价:经验丰富,记录快速,翻译流利
2005年:雷宁
雷宁,中国外交部高级翻译,外交部翻译室培训处处长。雷宁经常要随领导人出访,最多的纪录是一年出去140天。从事外交翻译工作15年,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做翻译40多次,积累了大量外交翻译实践经验。
评价:外表沉静,现场反应机敏
2004年:戴庆利
戴庆利,1996年到外交部工作。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在2006年的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担任翻译任务,出色的表现使她声名大振,“一个时态错误就是一个政策问题”。
评价:练就扎实基本功,口语和听力出色
2003年:张建敏
张建敏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先后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英语翻译。
评价:语音流畅,表述准确,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与发言领导配合默契。
翻译官的魔鬼训练 提前一个月才知为谁翻译
我们细心梳理她们履历可以发现,她们大多毕业于外交学院,进入外交部翻译室,通过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等严苛的淘汰式培训考验,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除非跟随领导出访,翻译室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就是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什么BBC、VOA、CNN这些外媒,大家要一边听新闻,一边把里面的信息完整准确地复述或者翻译出来。
翻译室经常会做的事情是三个人一组,搭伴做交传练习,一个人念一段材料,另一个负责速记,最后一个负责翻译,然后角色互换。每天上午、下午就是不停地练习。慢慢地,在实践积累中,翻译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每年“两会”前,翻译们会提前一个月左右接到通知,谁为外长做翻译,谁为总理做翻译等等,他们就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调研“两会”热点问题,琢磨记者们会提出什么问题,猜测可能会用到的古诗词。不过不为人所知的一点事,“翻译一般会得到通知,总理今年可能会引用哪些古诗词,翻译室商量一下看怎么翻译”。
领导人发言玩网络用语 两会翻译难“任性”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网络用语“大家都很任性”引发了大家的热切关注。这句话也让现场的翻译张蕾很“纠结”,在和吕新华确认过后,这句话才被准确翻译出来。
吕新华:党和政府,还有人民群众,在反腐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大家都支持,有老虎的话,把他拉出来,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对不对啊?
张蕾翻译:I should say,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corruption.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
铁帽子王:No one has impunity
你懂的:You know what I mean
“能在现场做出准确翻译,最重要的是大量的词汇积累,还要有很强的现场应变能力。要在一瞬间判定确切含义,并找出准确的表达方法。例如没有直译、而是换一种说法,用‘谁也没有犯罪免责的权力’翻译‘铁帽子王’,就很到位。”翻译室前主任陈明明说。
据介绍,两会现场口译以往主要由外交部翻译室承担,今年呈现出一个新趋势,一些部委开始使用自己的翻译进行同传,因为他们更熟悉本部门的专业英文词汇。但记者提问还是由外交部翻译室进行交传,确保不会出错。
“平时就注重他们的积累和培训,特别是要能记下来、听得懂、并准确翻译。两会时,翻译室会派出业务能力过硬、有经验的翻译,外长和总理记者会这两场,会派出顶尖翻译来做。”陈明明说。
选择翻译的标准遵循周恩来定下的16字准则“站稳立场、熟悉业务、掌握政策、严守纪律”,水平一定要达到“完整、准确、通顺、易懂”。张璐、孙宁、张京……这些都是近年来两会上的明星翻译,他们背后都有至少十几年的翻译经验。
两会翻译:同传和交传的区别
两会临场翻译多采用两种形式,即同传和交传。同传只能听到一种语言,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傅莹回答问题时采用的就是同传,电视观众只能听到中文而听不到英文。
交传则是不同步翻译,要说一段翻译一段,观众能听到两种语言,外长和总理记者会都使用交传。
采用交传,不仅现场记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听到翻译,这对翻译的临场应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记录。领导人发言时,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要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笔记不能遗漏。所以专业人士认为,交传翻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录是否完整。其次是准确表达,避免使用太华丽的英语,尽可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如果因为记者口音问题而有没听懂的地方,会请他再说一遍,确保翻译无误。如果遇到讲话者即兴发挥一些生动的表达方式,对翻译的业务素养就是很大的考验了。
我是“彩蛋”小八卦:你不知道的两会翻译

张蕾
“说走就走的旅行”、“朋友圈”……昨日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妙语连珠,而译出这些妙语的翻译孙宁也给中外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前召开的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翻译张蕾对“任性”、“铁帽子王”等高难度词汇的诠释,不禁让网友大呼“有才就是任性”。
这两位爆火的翻译官,其实是一对伉俪。
两人同为“80后”,孙宁1981年出生。1993年孙宁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同年张蕾入读杭州外国语学校。1999年两人同时被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据说性格上他俩也差不多。
孙宁高中班主任胡虹洋说:“这个孩子很低调,是那种交代给他什么事情都特别放心的学生。”
而张蕾无论在同学还是班主任老师心目中,都是一位标准模范生——学习努力,最出挑的是英语,被全班同学称为“语法达人”,英语老师不在的时候,大家有不懂的语法问题都找她。
这才是真正的学霸秀恩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