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毕业生无法落户北京 人社部尚未公开回应

中国青年报
春节前“大礼":户口没了!
对不少应届毕业生来说,考入拥有进京指标的大型央企或其他在京中央事业单位,是他们留在北京并获得户口的直接途径。
2月6日17时11分,朱豫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他刚补完觉,准备收拾行李赶火车。一切顺利的话,几个小时后,这位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将见到父母,并送上春节礼物——儿子签下一家央企,拿到了北京户口。
此时响起的电话,就来自这家央企。电话内容只有一个意思,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进京政策有了变化,相应的,这家央企也要调整,调整的结果是,包括朱豫人在内年龄大于27岁(即在1988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硕士应届生将无法拿到这家单位的进京指标。
而原本承诺给他户口的央企现在却告知他:“我们也很无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要你,请你再考虑考虑。”
听着这句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19名学生收到用人单位通知:户口没了
2月11日,一则题为《人社部户口年龄忽设限,毕业生集体被“退订”》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该帖称已有清华、北大、北理、北航、人大、北科、华科等多个院校的所谓“超龄”应届硕士生“遭受了突然的打击”,尤其是对于那些2.5年制的硕士毕业生,本是春节后高高兴兴入职落户,如今却是“毕业即失业”。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生王晓便是帖子所描述的人物之一,他2月9日接到用人单位电话,“通知我超龄,之前承诺的户口给不了了”。
早在去年7月,王晓就开始在这家央企实习,同年11月,他和这家单位签了三方协议,协议的户口栏上明确写着工作单位为户口迁移地址。
按照惯例,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实习,并等待今年7月办理正式入职手续。在此期间,也有其他单位去王晓所在的学校招聘,但这些,都没让他这个早已吃了“定心丸”的毕业生留意过。
年龄超限,户口没了,学生们把这一变化称为“突遭解约”。
“如果政策是在2014年8月出台的,我们无话可说。可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告知,我们无法接受。”有学生说。
一场工作会“宣布”:政策变了
2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官网发布的题为“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人社部2月6日召开国务院各部门及在京中央企业2015 年度高校毕业生接收计划工作会,要求各单位压缩2015年留京毕业生落户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相比以往更 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月12日下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情况,“这个政策让我们有些被动,但我们只能执行”。
实际上,央企进京指标新政在网上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版本,落户的基本原则包括,2015年度毕业生,所有落户标准完全按照北京人保局标准落户,即本科生不得超过24岁,硕士生年龄不得超过27岁;上学期间不得有社保记录;2015年毕业生落户指标减少30%,不同的行业、企业略有差异,重点保障的企业减少20%;往届毕业生不予落户;落户人员工作单位必须在北京,不得在京外分支公司或外派机构等。
一些部属的高校单位也收到了类似的通知。
根据多位学生的证实,北大医院人事处在2月12日下午给有意向签约的学生发了一条短信:“昨天接到上级通知,人社部对今年毕业生落户新增了年龄限制,根据新政策很遗憾你已经超龄。现在医院正在通过医学部积极为你们向教育部、人社部争取,但是还请你同时积极在其他城市找工作,两手准备。”

通知截图
不过,作为负责制定就业政策的人社部,却未在其官方网站公开与此会议相关的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2月12日下午,记者致电人社部新闻办,该办工作人员同样称,“截至目前,还没有接到会议的消息。”
“超龄”罗生门亟待相关部门揭开谜底
在北大BBS,陈永利公开发帖称:“政策尚未出台,此前签约学生不受影响,至于政策何时出台,明年是不是确定实施,暂时没有定论。”
但这并未让学生安下心来。2月12日上午,包括朱豫人在内的8名学生去人社部进行信访申诉,他们在信访单上写道:“我们代表2015届应届毕业生,强烈要 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予我们落户北京政策缓冲期,按照原有政策为应届毕业生执行落户政策,不做年龄限制。”
当天下午,人社部信访办给出答复:“不了解情况,会反映给上级。”
早在2005年,北京的留京指标便开始压缩,到2014年已经缩减至10年前的一半。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压缩”是在2013年,北京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京籍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北京人社局在对外解释政策也被当时一些媒体解读为“毕业生落户有年龄限制只是指导性意见”,而其具体标准则更多的是企业等用人单位来定。这一点和今年的“超龄无法落户”罗生门是否一致,尚需人社部的正式说法。
截至记者发稿,根据不完全统计,接到不能落户通知的毕业生共有20名,通知但并未确定能否落户或让等通知的有54名毕业生,这74名毕业生分别来自北京大学(5人)、清华大学(4人)、大连理工大学(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人)等14所高校。涉及用人单位包括大唐电信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银行、中航工业及旗下子公司以及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