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收藏

民国时期牛人画家的抗日逸事

民国时期牛人画家的抗日逸事

新浪收藏

关注

摘要|2015年,正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之心回顾那段历史,不忘那些英勇杀敌的前方战士,也不忘宣传抗日或者参与进抗日战线的画坛勇士们辛劳的战斗。缅怀英勇的抗日战士们!

螃蟹讽日|白石老人拼老命自题“齐白石死了”

齐白石是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师”,他曾在《自述》中写道:“我见敌人的泥脚愈陷愈深,日暮途穷,就在眼前,所以拿老鼠和螃蟹来讽刺它们。有人劝我明哲保身,不必这样露骨地讽刺。我想: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表现出大师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巧妙的斗争艺术。

1937年,北平沦陷,老人悲痛万分。当时他已73岁高龄,在北平大学艺术专科学院兼职,传授书画技艺。北平被日军占领后,学校由日本人管理,并配日文教员,院长徐悲鸿愤然离开了学校,日本人便邀齐白石主持学校事务,还派人送去聘书。齐白石接过装有聘书的大信封,提笔在上面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大字,随即将聘书原封退回,不久便辞职了。

日伪当局为掩饰侵略嘴脸,企图请出几位社会名流和贤达之士为其涂脂抹粉,以此表现“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他们相中了齐白石,几次派人登门,邀请他出山,都遭到白石老人的拒绝。但日伪头子们不死心,有的请他吃饭,有的送他礼物,有的请他照相,有的请他参加盛典,都被齐白石先生一一拒绝。他不出大门一步,也不轻易见生客。侵华日军的头面人物板垣、土肥原曾亲自出面,采用拉拢、引诱、威逼的手段,要齐白石为他们服务或加入日本国籍或到日本去等等。面对日寇,齐白石斩钉截铁地说:“齐璜(师傅起的名字),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

1942年9月,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所属中国留日同学会创办了《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并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先生推脱不过,画了一幅《螃蟹图》。画面上是四只歪歪扭扭的螃蟹,随即被该刊印在第一号目录页上方,署名“白石老人”。齐白石先生何以给日伪刊物画螃蟹呢?原来他是用四只螃蟹象征日本国土由四个岛屿(即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意在冷眼观日本,“看你横行到几时!”如此形象地从本性上讽刺和揭露日伪的美术作品,且重复地在该杂志发表了三次,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后来汉奸们感觉不对劲儿,到第四号时将目录页文字上方的插图改换为日本画家的作品了。

画马英雄|徐悲鸿绘画义卖募巨资抗日

大家都熟悉的徐悲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不少“鸿雁悲鸣,骏马悲嘶”的作品,画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在画马题诗中有“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句,以激励国人不畏强暴,大胆抗击日寇的侵略。

1937年,中华大地燃起了全面抗日的烽火,徐悲鸿因国难流落重庆。国难当头的大气候和民不聊生的现实生活,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民的疾苦。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和《巴之贫妇》等,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从1939年起,徐悲鸿下南洋、赴印度,四处办展,他自行承担费用,却将所有收入捐献给国家,作为抗日烈士的抚恤金。这一义举激发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他们踊跃捐款买画,支援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以后,上海文艺界迅速成立了抗敌演剧队,由著名戏剧家洪深和金山领导的是抗敌演剧二队,队员包括王莹、冼星海、颜一烟等艺术家。演剧二队经由桂林到香港,而后再到南洋的马来亚、新加坡等地进行抗战宣传及募捐活动。由于金山的哥哥与南洋华侨领袖黄孟圭先生关系非常密切,特别关照金山和王莹去拜访住在新加坡的黄孟圭的弟弟黄曼士先生。黄先生非常热情,就邀请金山王莹住在他的家里,在黄先生家还住着一位大人物,就是著名画家 徐悲鸿。可谓他乡遇故知,徐先生和王莹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徐悲鸿也在街上看过王莹和金山演出的抗战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他深受感动,以此为题创作了一幅油画巨作。

徐悲鸿作品欣赏

1941年,徐悲鸿离开印度,再赴南洋,先后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他在槟榔屿时,他听闻侵华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故而倾尽全力发动长沙会战,最终占领长沙,连夜画出《奔马图》。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据说,徐悲鸿在南洋的几年时间里,创作的作品超过1000幅。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徐悲鸿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当时画展上大家在画作上贴红条子,代表已有人认购。很多画喜欢的人太多,因而常有一幅画贴了好几张红条。徐悲鸿就马上再画,日以继夜地画,有几张红条他就画几幅,为了抗战他尽了最大的力量。仅在新加坡的一次画展中,徐悲鸿就筹得国币15398.95元,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

潜伏抗日|李苦禅当情报特工秘密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力量,在华北地区异常活跃,这支队伍中的情报人员遍布北平各阶层,他们中有学生、老板、教授,还有不少身份特殊的人物,国画大师李苦禅便是其中一员。苦禅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公认的艺术大师,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知道的人也许不多——抗战时期,李苦禅曾担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黄浩情报组的成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汉奸组织“新民会”想让李苦禅给他们撑门面,被严词拒绝。第二天,他辞掉北华美专、北平美术学院的教学职务,决心不给日本人占领的学校做事。北平新街口教堂的黄浩长老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平津特派人员主任,李苦禅的学生黄骐良与黄长老同乡同宗。通过黄骐良介绍,李苦禅成为“黄浩情报组”的一员。参加抗日地下工作后,李苦禅居住的柳树井2号(现位于西城区西南部)成了情报组的联络点,交通员、奔赴根据地的青年学生、外国友人等等,常常在这儿藏身,然后转移到根据地,奔赴抗战前线。李苦禅一家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让路过的同志吃饱饭。有时家里的粮食吃光了,他就去粥棚赊粥,全家挨饿也先让同志们吃。建国后,李苦禅回忆这段日子,曾感慨地对子女们说:“那时候讲‘爱国’一词,真是沉甸甸呀!抗日爱国就意味着随时准备挨饿、流血、杀头。”

李苦禅的地下抗日行动,引起了日本宪兵特务的怀疑。

1939 年5月14日黎明,十几个日本宪兵和汉奸冲进柳树井2号的小南屋。屋门被踢开,一个日本宪兵冲进来举起藤条劈面就打,结果藤条未落,胸口先挨了李苦禅重重 一掌,一下子被打到院子里。跟着又冲进来一个日本宪兵,被他一掌打得贴了墙。最后,日本宪兵用枪顶住李苦禅和他的学生魏隐儒,用手铐将他们铐在一起,押上大卡车,以私通八路的罪名抓到北平日本宪兵队本部。

关进日本宪兵队本部地下室后,李苦禅想:“被逮到鬼子大牢反正得死,得琢磨个死法儿:一要死得有气节,二要在死之前骂他个痛快淋漓!”李苦禅当着一帮鬼子汉奸的面痛骂鬼子头目上村喜赖:“你们到你们文化父母的中国来杀人放火,你们是数典忘祖,没有中国你们连字都不会认、不会写。你这个小子 的名字——上村喜赖四个字都是偷的中国字,没有中国字,你们祖宗八辈儿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还妄称什么王道乐土、共存共荣!”

日军少佐上村喜赖是个“中国通”,听了李苦禅的一阵痛骂反倒没了话说。可是一个叫“小狲儿”的汉奸倒上脸了,过来要抽李苦禅,被上村伸手拦住。一见这场景,李苦禅不依不饶,骂了东洋主子再骂这狗奴才:“你小子还敢动手?真想动手就把我放了,出去找个场子比试比试,我要是三拳不把你打成狗屎一堆,我就不姓李!告诉你,回去查查你祖宗牌位,到这一辈儿上怎么出了你这个王八蛋?”

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硬汉子李苦禅把日本宪兵气坏了,开始对他残酷动刑。但是,李苦禅扛住了,什么都不承认。后来,由于李苦禅知名度高、影响大,再加上没有真凭实据,日本宪兵只好把他放了。释放时,鬼子还耍花招,既不说放他回家,也不说惩办他。李苦禅想:“鬼子可能要在背后下毒手。”想到这儿,被打得浑身是伤的他忍着疼痛,无畏坦荡地朝前走。快到家门口了,他琢磨:“鬼子怎么还不开枪啊?”回头一看,盯梢的人离得远远的。李苦禅明白了,鬼子是想放长线、钓大鱼,以后要更加小心了。

柳树井2号联络点不能再用了,李苦禅就借书画巧妙地宣传抗战。在《兰花图》上,他借用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的典故题道:“曾记宋人写兰而无根无土,或有问曰:‘奈兰无土将何以生?’即曰:‘土被金人夺去矣!’”李苦禅画上有 土生根的兰花,表现了坚信抗战必胜、国土必复的信念。

从那时起,李苦禅经常在画竹的作品上题:“胸无气节者不可画竹,胸有气节者写竹易成”。画如其人,李苦禅笔下的兰竹,正是他刚毅人格的一种体现。

画虎抗日|张善子曾为画虎在家中圈养老虎

2014年5月15日,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房峰辉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老兵及陈纳德后人。在会见期间,房峰辉将一幅 《飞虎图》复制品赠予美方。画中两只长着翅膀的老虎,飞翔于纽约上空。“飞虎队”队徽也正是参照这两只老虎设计的。《飞虎图》为抗日画家张善子所画。张善子是大风堂画派的创始人,其弟张大千与齐白石齐名,被称为“南张北齐”,而张善子却少为人知。

张善子擅画虎,并在家中圈养老虎。其画多寓意深刻,气势磅礡。法国总统勒布伦曾称赞他为“近代东方艺术代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为了躲避轰炸,张善子也携家眷沿江而上,准备前往大后方重庆。一路目睹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已经到达武汉的张善子将愤恨凝诸笔端,创作了一幅幅猛虎扑日图,名为《怒吼吧,中国》,画中28只老虎扑向落日余晖,怒目张牙。在这幅画上张善子题字: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此画长二丈、宽一丈二尺,全部由白布拼制而成。在创作这幅巨幅画时,常有日军飞机盘旋在汉口上空。

当时日本人的飞机天天在炸,张善子就住在一个布店里,他把那两匹大白布缝成一个大的画布。他作画的时候,很多朋友、亲戚都围着看,快要画完的时候,日本人的飞机又来了。人们劝他去躲空袭。但张善子义愤在胸,手握画笔说:“我一定要把这个画完,然后才走,才去躲空袭。”即将完成之际,一位飞行员前来拜访。看到 此画后极为激动地说:“我前方忠勇将士决心保卫武汉三镇。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如猛虎下山痛击来犯日军,以报答张先生的一片苦心。”

张善子喜画猛兽,尤为爱画老虎,人皆尊其为“虎公”。藏书家傅增湘曾言,今善子独以画虎名,循流溯源。而林语堂亦云,他画的老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 无不精力磅礡,精纯逼真。而张善子本人亦如虎,其年幼时便喜爱剑术,并在18岁时组织四川大足反洋教运动,酿成著名的“大足教案”。

1938年8月,为了纪念淞沪会战,张善子挥毫创作了一幅猛狮图,图中一只雄狮怒吼着,将象征着日本的富士山踩在脚下。1939年,侨胞和友邦人士在美国首先发起了“一碗饭援华运动”,号召节省一碗饭的钱,用餐券和实际餐费的差额,为抗日募捐。张善子亦是发起人之一。

不久,“一碗饭援华运动”扩展到英国、加拿大和南美的许多国家。张善子的画展及其外交活动在各国引起了轰动,各大报纸均有所报道。逐渐,张善子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一日,罗斯福邀请张善子至白宫做客,得知美国宣布废除美日通商条约这一消息后,张善子极为激动,当即挥毫创作了一幅由28只猛虎组成的虎图送给罗斯福,并在旁题字“中国,怒吼了”。

1940年9月,张善子从美国旧金山启程,乘船回国,并在船上举办展览。到达香港后,张善子身上的钱竟不足以支付飞机票,只能由几位朋友出钱代买。回国后,张善子继续作画,为抗日奔走。10月,张善子因积劳成疾,染痢疾并引发糖尿病,于20日溘然离世,享年59岁。

漫画抗日|张乐平自创三毛形象以画抗战

张乐平为杰出漫画家,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抗战时期,张乐平率领漫画宣传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1941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他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期间,他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抗日漫画,极大部分是用于招贴、印制传单散发、巡回展出等,部分在当时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有幸留存了下来。画家黄永玉在提及他的抗日画作时说,“笔墨挥洒如刺刀钢枪冲刺,恨日本鬼,恨狗汉奸,恨得真狠!而日本鬼的残酷凶暴和狗汉奸的无耻下流也实在难找替身。”

张乐平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是他的三毛系列漫画。他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他也因此被誉为“三毛之父”。这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漫画儿童形象,诞生于1935年。作者仅凭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就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诈欺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他培养了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同情心。

画牛抗日|施定夫以《水牛图》斥退日本军官

施定夫(1874-1946)是近代王店镇的知名画家,曾东渡日本以卖画为生。

1937年11月26日,王店镇被日寇占领,时任王店区区长的周问寰组织武装力量以泰石桥为据点奋起抗击,镇上的百姓纷纷前往泰石桥避难。此时施定夫居住在梅溪南边的聚奎坊(现解放街),因他曾长期居住在日本,会说日语,凡遇到日寇或汉奸翻译欺压百姓的时候,行侠仗义的他都会挺身而出,有不少被日寇捕来的百姓因他的周旋而被营救。但施先生不进“维持会”,不做翻译,更不做敌伪一官半职,仍然以闭门作画为生。

有一次,日寇一下级军官仰慕施定夫的高超画技,向他求画,并许诺会有物相赠。过了几天,该军官竟牵着一头抢夺来的耕牛来换画,施定夫顿时脸色大变,厉声喝斥:“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你竟用来换我的画作,如此破坏农耕,是何居心?”当即画了一幅《水牛图》并题上“牛能力田,田为农本,古人卖刀买牛,以为未及。吾未见宰牛而易刀者,其勉乎哉!”款识,送给这名军官。该日本军官看了后十分羞愧,收下画作后将耕牛牵还给农家。

后来,施定夫不愿在日伪维持会统治下作顺民,也避居于泰石桥。驻浙日军头目柳川的父亲是施定夫在日本时结识的好友,通过这层关系,柳川有意让施定夫出任王店区伪区长一职。先是托人带去一封他父亲问候施定夫的信函拉关系,试探他是否能利用旧情为日伪效力。见施定夫很久没有反应,柳川便于1938年初春专程到泰石桥拜访施先生,劝他出山,遭到施定夫的严辞拒绝。有了这个遭遇后,施定夫索性长期隐居于泰石桥附近的乡村,闭门谢客,宁可坚贞苦守,保持民族气节,不蹈敌占区一步。

抗战时期,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个,除了上述画家,还有蓄须明志的梅兰芳、侠肝义胆的尚小云、嫉恶如仇的荀慧生。。。。。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气节。这些艺术家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是他们用诗画和嗓音做匕首,一把把刺向敌人。他们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地崇敬和铭记。

  • 鲜为人知的徐悲鸿抗日故事

    我想很多人都去过徐悲鸿纪念馆,亦可能都看到过这幅油画的照片。其实这其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恐怕知者就甚少了!

    查看详情
  • 齐白石拒绝日伪聘书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北京艺专院长徐悲鸿愤然离校,日本人邀齐白石主持学校事务,送去聘书。白石在聘书信 封上题“齐白石死了”。

    查看详情
  • 李苦禅抗日被抓 狱中骂鬼子扛酷刑

    1937年至1945年北平在日军铁蹄下的8年,李苦禅不仅卖画为抗日志士筹备资金,还曾经是“黄浩情报组”成员,甚至进过日军宪兵队。

    查看详情
  • 抗战救亡的战士张乐平和他的画作

    不忘那些英勇杀敌的前方战士,也不忘宣传抗日的勇士们辛劳的战斗,这里我们应记住张乐平这位漫画家。

    查看详情

新浪收藏综合太原日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