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从中国掠10万件文物

新浪收藏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了疯狂洗劫和掠夺。专家研究发现,二战中日本从中国掠夺了6000吨黄金,从东南亚各国也掠走1万吨黄金,并且从中国掠走了10万件珍贵文物。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至今,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馆,还能看到70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对中国带来的伤害——很多日本侵华期间劫掠自中国的珍宝被展示在日本的博物馆中,向世界炫耀。位于东京上野公园旁边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中就展示着大批中国文物,比如公元前5世纪的狮子、公元前5世纪的大铁锅、南宋官窑琮形瓶等。这些文物都被标上了“重要文化财”的标记,并禁止游客拍照。
对亚洲的财富掠夺是日本战后复兴的基础,而亚洲各国则因为日本的掠夺而陷入贫困。部分当年曾参与在中国劫掠的亲历者也告诉记者,日本当年在中国掠夺财富的手段极端卑劣,盗墓、剖开佛像、敲诈勒索富商等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坟墓中死者身上的金链子都不放过。
北京猿人化石|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1941年12月,发生了至今仍令人牵挂万分的北京猿人化石失踪事件。1929年,中国青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遗址发掘出来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一直保存在由美国人掌管的北京协和医院B楼解剖室的保险箱内。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夕,日美关系日趋紧张。为避免这些珍贵的化石落入日本人之手,院方决定将化石运往美国暂时保管。据当事人回忆,这些化石被装成两个箱子,大箱中装有7盒标本,有北京猿人头骨、上颌骨、锁骨、鼻骨、牙齿、脊椎骨等共数十件;另一件小箱中装有北京猿人头骨、山顶洞人女性头骨、山顶洞人脊椎骨、盆骨、肩胛骨等数十件化石。每块化石都用擦显微镜的纸包好,裹上药棉,外边捆上细纱布、棉花,装入箱中。箱外还贴上了“高级机密”的标签。

12月5日清晨,装有化石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专列驶离北平,向秦皇岛驶去。按计划,它们将在秦皇岛被装上“哈里逊总统号”邮轮,驶往美国。但是,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列在秦皇岛被日军截获,“哈里逊总统号”也没有如期抵达,北京猿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
时至今日,关于这些珍贵化石的下落还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它们被劫往日本,流落在日本民间;有人说它们被埋在了原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后院内;有人说日本人抢劫了这些珍贵的化石后,由于不懂它们的价值,被当作可入药的“龙骨”卖给了中国商人;还有人推断它们被装在1945年4月1日被美军击沉的日本邮轮“阿波丸”上,至今依然沉睡在我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的海下。无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没有日本人的侵略,这些珍贵异常的化石是绝对不会丢失的。
《金山胜迹图》|为夺珍宝,中国海员、客商被投大海
在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上,日本帝国主义可谓丧心病狂,著名的“真迹008”失踪事件,便是一场发生在日伪之间的丑恶争夺。早在1926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搜罗亚洲国家珍贵文物的“东方史馆”,中国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名作《金山胜迹图》被编号为“真迹008”,成为日寇亟待攫取的重要文物之一。

侵华战争爆发后,众多日本文化特务潜入中国,四处打探“真迹008”的下落。终于,他们得知这幅画竟在南京伪政府主席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手中。素爱古玩的陈璧君对隆裕太后送给汪精卫的这幅昔日宫中珍宝一向密不示人,长期把它存放在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独乐寺愚山和尚的密室里。日本特务头子山本四太郎获悉后,伺机劫掠。1940年1月,对此有所察觉的陈璧君匆匆赶到天津,准备携《金山胜迹图》搭乘开往青岛的“海鸥号”游艇取道回南京。
1月26日夜,陈璧君预定搭乘的“海鸥号”在渤海海面上被山本四太郎率领的几十个日本人拦截,船上5名中国雇员和19名客商全被抛入大海。但日本人搜遍了全船,也没找到陈璧君和《金山胜迹图》。原来,事先得知消息的陈璧君已偷偷改乘“富士丸”从塘沽潜回南京了。躲过一劫的陈璧君将名画秘密转存在大汉奸周佛海家一间有钢骨铁门结构的地下密室中。
不久,无孔不入的日本特务再次打探到了消息。1941年1月11日的大雨之夜,山本四太郎带着10多名特务,趁汪精卫、陈璧君、周佛海等汉奸头子晋见日本官员之机,潜入周佛海宅中,用切割机打开地下室铁门,盗走《金山胜迹图》,然后在周宅纵火,销毁罪证。然而,《金山胜迹图》被运到日本后,却被“东方史馆”的专家鉴定为高仿的赝品。山本四太郎闻讯,恼羞成怒,跳海自尽。
对于这段谜案,有人推测运到日本的画的确是真迹,只是狡猾的日本人为混淆视听,故意使了一个指真为假的障眼法;还有人认为陈璧君藏在周佛海家的是一幅假画,真正的《金山胜迹图》被她藏到了别处。
《观音猿鹤图》|中国的文物成日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京都大学教授佐藤雄是一位研究日军在亚洲的掠夺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整个二战期间,日本从中国掠回的珍贵文物大约有10万件,其他一般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数量大约有几百万件,这也与中国官方之前发布的数据基本一致。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有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此外,京都不少博物馆也收藏着中国的国宝。当初佐藤雄就是在京都的很多博物馆都看到了中国文物感到吃惊,才决定对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的文物掠夺进行研究。
在京都大德寺,宋代禅宗画代表作《观音猿鹤图》赫然在列,并被标注为“国宝”和“重要文化财”,禁止游客拍照。
南宋画僧牧溪作品
在京都泉屋博物馆,一件名为“猛虎食人卣”的青铜器,其文物说明也显示,这件文物来自中国。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在京都东福寺,中国南宋时代的宗教肖像画《无准师范像》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在京都知恩院,公元6世纪,也就是西魏时代的《菩萨处胎经》五贴也成为该寺院的镇馆之宝,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战后,中国学者要求日方归还这些文化财物。美国曾对日本掠夺的文物进行过调查,确认日本有17处地方存放这些战时抢来的书籍,其中有日本皇宫、东京科学博物馆、东京帝国大学等。美国占领当局的结论是,日本有300万册从中国各地图书馆掳掠来的珍贵图书和手稿。截至目前,中国仅讨回16万册,不足其中6%。
6000吨黄金|把尸体镶的金牙也敲下
文物掠夺只是日本二战期间在亚洲掠夺财富的一部分,日本在二战期间把更多精力放在搜刮另外一种财富——黄金上。
长期研究日本二战期间亚洲财富掠夺的美国学者西格雷夫告诉记者,日本对亚洲的洗劫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满铁、三井、三菱等日本大企业以“研究中国”为名,派出了大批谍报人员,打着“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幌子,对中国各地的资源财富进行了调查。中国各地的宝藏,政府和民间的财富被他们侦查得很清楚。这些所谓“学者”,后来成为日本掠夺亚洲财富“金百合”计划的帮凶。这个财富洗劫计划以裕仁天皇的一首诗歌命名,称之为“金百合”计划。
而“金百合”计划正式实施开始于南京大屠杀期间。当时,日本宪兵特别行动队四处搜查,扣押所有中国政府的财产,炸开银行的库房,抢劫富豪的黄金、宝石、珠宝、艺术品。在这一阶段,日本至少搜刮了6000吨黄金。
另外还有无数中国人储存的小金块、白金、钻石、艺术品和古董也惨遭日本抢劫。这些都来自私人家庭和农村的坟墓,“他们甚至把尸体镶的金牙也敲下。”
新浪收藏综合广州日报、东方早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