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等一回:清明上河图将展出

新浪收藏
摘要|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将在故宫展出。展品大多是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集体亮相实属首次。其中,《清明上河图》为近十年首次展露真容。

展览介绍|哪些国宝将展出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今年故宫博物院在一整年内举行一系列大展,其中“石渠宝笈特展”为重中之重。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同时展出。因展览展出的宋元珍品较多,该展览将于10月12日更换部分藏品,分两期展出。两个展场两期一共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之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以体现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成书为《石渠宝笈》,其中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上万件,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介绍,在此次展览中,故宫在每件展品对应位置,布置大量图录作为解释,每一段提拔,每一章钤印都有解说,其中三分之一的展品还配有二维码,展览期间将在展区内提供无线网络,观众扫码可详细了解文物幕后故事。
观众有福|重量级文物齐亮相
这次最珍贵的就是这么多好东西一起展,第一个伯远帖是唯一可以确认的早期的真贴,比如说可能大家熟悉的二王的快雪时晴贴,中秋帖一个是拓本,一个是米芾的仿本。然后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感觉特豪华。还包括《出师颂》《五牛图》《列女图》《游春图》《伯远帖》等这都是难得的珍品,可以说件件精品。
除了年代展,此次在武英殿内的书画展览还在东配殿、西配殿分别布置主题展。西配殿内的作品都是故宫失而复得的珍品,而东配殿中,则有一半是曾被乾隆错爱的仿作。
此次在武英殿东配殿还展出不少古代的书画高仿品,这些作品甚至骗过了乾隆,被成功收入《石渠宝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运昌介绍,其中明代书法家王宠的两册仿作就曾是乾隆最爱。为了让观看者看出区别,故宫还在这些仿作旁摆上了所仿大家的真迹。
伯远帖
十年一见|582厘米《清明上河图》将全卷展示
据了解,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而展品中宋元年间的文物将在此次亮相后,“休息”十年才能再次参展。

比如作为“中国第一画”的《清明上河图》,多年来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观众难见真身。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本有意借原画展出,出于对国宝的保护考虑最终未给“面子”。记者在现场看到,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陈列。“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展出过。之后10年,这幅图只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展开。”展览负责人介绍。值得注意的是,《清明上河图》只展到10月12日。
文物故事|《清明上河图》的“前世今生”
《清明上河图》绘于北宋,作者张择端,早年游学于北宋都城汴梁,后研习绘画,供职于宋徽宗的翰林图画院。
画面表现北宋汴梁城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城乡风光与市井百态。图中有城外郊野风景,有漕运繁忙的汴河,以及虹桥上下之景,还有城内繁华的街市。图中共绘人物约600余名,牲畜近百头,房舍百余座,舟船25只,繁杂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情节进行组合,结构严谨而紧凑,画法精严,刻画入微,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明上河图暗藏的密码
《清明上河图》流传有绪,在宫廷与民间历经辗转,画上有历代鉴藏印玺共近百方。它最初收藏于宋徽宗内府,北宋灭亡后,它流落至金邦,成为私人藏品。元朝初年,被统治者纳入内廷。明代它由宫廷又转入民间,后被奸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藏。明隆庆年间,它重新被官府收没,第三次归入宫廷。万历六年(1578),大太监冯保巧用伎俩获得此图,并将它带出宫外。清乾隆年间,它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其家被抄没,此图遂入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图卷作为赏品,交由其弟溥杰携出宫外。1932年,它曾存放在吉林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57年经东北博物馆转存到故宫博物院至今,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新浪收藏综合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