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收藏

揭秘中国最难盗的帝王陵:乾陵

揭秘中国最难盗的帝王陵:乾陵

新浪收藏

关注

摘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唐代18 座帝王陵墓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珍藏有大量的无价文物瑰宝。,一陵葬二帝,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也非常罕见。

从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在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这就是梁山。乾陵就位于梁山,这里享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唐代露天石刻博物馆”“睡美人”等诸多美誉。同时,也因其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陵墓,并且存有“无字碑”“述圣记碑”“六十一蕃臣像”等,而充满传奇、神秘色彩。

乾陵现状|唯一未被盗的唐帝陵

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数量多、等级极高。史书记载,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唯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太大而幸免于难。

事实果真如此吗?乾陵博物馆有关人员说,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专家也多次进行考古勘查,发现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考古勘查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成为唯一一座至今未被盗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是否应发掘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好奇:陵墓里有什么文物?如能发现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尸骨,能否利用现代科技复原武则天的真实面貌……然而,考古并非取决于其对象的诱惑力,而是由发掘条件是否具备、保护条件能否过关等因素决定。也因此,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对《乾陵发掘计划》做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

乾陵博物馆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乾陵不会发掘,国家前几年对此曾有明确说法,50年内不允许提发掘这个话题,更别说发掘了。对于人们关注的乾陵中最为珍贵的是什么?乾陵博物馆认为如果墓穴开挖后尸体保存完整,将是最珍贵的,另外还有文献资料。

乾陵历史|曾躲过17次较大盗掘

在历史上这样一座如此特殊的陵墓,自然也是盗墓者眼中的一块大肥肉。史料记载,在过去的1300多年间,仅仅规模较大的盗掘行为就有17次之多,而规模最大的有3次。但这些盗掘行为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派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挖掘。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无功而返。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一个师,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企图炸开乾陵,但也以失败而告终。

  • 揭秘中国最难盗帝王陵:40万人都没能挖开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

    查看详情
  • 88%的网友反对挖掘乾陵

    一则“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的消息疯传,新浪收藏做了一个“你是否支持大规模挖掘武则天墓?”的调查

    查看详情
  • 陕西文物局:唐乾陵不发掘

    陕西省文物局发表公开声明称,近日一些关于唐乾陵发掘的报道并不属实。文物部门尚未像报道中所称那样在考虑研究乾陵的发掘事项。

    查看详情
  • 武则天的乾陵让盗墓贼无可奈何

    武则天的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查看详情

乾陵谜团|有五个谜团有待破解

由于考古人员未能完全掌握陵园的范围与其内文物的分布与性质,致使对其保护带来了很多问题。考古人员将在2013年至2017年对陵园进行调查破解五大谜团。

谜团1 乾陵陵域到底有多大?

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陵陵域巨大,周长八十里,但学术界目前对这一范围之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考古人员将对乾陵陵区周围进行考古调查,在30平方公里范围内探寻其东西南北四至界限与有关历史遗存,从而验证史载“周八十里”是否有据。

谜团2 乾陵内外城遗址是啥样?

经调查,乾陵陵园有内外城,外城环绕于内城之外,与内城共同组成了乾陵“重城”的宏伟格局,是唐十八陵中所知的唯一两重城垣结构。其中内城发现很早,是乾陵最重要的陵园建筑遗迹。平面基本呈方形,周长约5920米。

下一步,考古人员计划对整个城垣及角阙、门址、门阙进行全面调查和勘探,了解城垣及相关遗迹的布局,测绘精确的遗迹分布图。还会选择典型遗迹如门址、门阙、角阙进行小面积发掘,进一步了解遗迹结构。

谜团3 乾陵378间建筑是否确切?

据史书记载,安史之乱时,乾陵地面建筑惨遭破坏,安史之乱后,在乾陵又修建了378间建筑。是否真有这么多建筑?

考古人员将对下宫遗址再次进行全面勘探,重点了解下宫内部建筑遗迹布局与关系,选择关键部位采用探沟发掘的方法了解建筑遗迹地结构。下宫是唐代帝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献记载,其中有寝殿等大型建筑。是帝王谒陵时的驻跸与斋沐场所,也是大臣巡陵和日常祭祀的场所。

谜团4 乾陵到底有多少陪葬墓?

目前,乾陵共发掘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薛元超、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有《客使图》、《打马球图》等壁画和唐三彩载物骆驼、牵驼胡人俑等文物,其中不少是国宝级文物。

乾陵陪葬墓主要分布在陵园的东南方向,分布范围大,地面保存状况不一,现基本确定并保留有封土的陪葬墓有15座,这与《唐会要》所载21座陪葬墓相比尚缺6座。考古人员下一步将对陪葬墓分布范围进行大面积钻探,寻找是否还有其他陪葬墓,并了解每座陪葬墓的墓园布局。

谜团5 精美石刻原料从何而来?

在乾陵,人们可以看到无字碑、翼马、高浮雕鸵鸟、石仗马及牵马人等众多精美石刻,而且体量巨大。这些石刻在何处加工,原料又来自何处?

据介绍,2008年乾陵博物馆在陵园西侧发现42座陶窑遗迹,保存状况较好。考古人员将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勘探寻找其他窑址并搞清窑址的分布规律和陶窑结构。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将在梁山寻找雕造乾陵石刻的石料采石场遗迹,为这些石刻寻找出处。

此外,考古人员还将找寻乾陵陵园的古道路网络。

乾陵珍宝|地宫里有那些奇珍异宝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

通过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 “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

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冥器。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③ 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总之,可以这么说:地宫内任何一件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物宝库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比如象地宫里的一张残缺不全的纸片,一块破烂不堪的丝绸,甚至是半枚绣迹斑斑的铜钱,都可能被人视为奇珍异宝。因为史学家有可能依据纸片上的片语只言澄清一桩争论不休的悬案,货币学家则有可能用这半枚铜钱填补古代货币史上的一项空白……

新浪收藏综合中国文化报、华商报、新浪旅游等媒体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