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收藏

砗磲价格涨10倍:买卖屡禁不止

砗磲价格涨10倍:买卖屡禁不止

新浪收藏

关注

摘要|近两三年,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之一的砗磲,成为珠宝市场上的新宠和收藏界热点。业界称,由砗磲制成的手串、手链、手镯等饰品,有辟邪消灾、调养身心的作用,不少收藏者豪掷几万、几十万重金购买,导致砗磲价格暴涨10倍。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生物,被称为“贝王”。生长于我国南海深处,与珍珠、珊瑚、琥珀并称四大有机宝石。用砗磲制成的工艺品和饰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称为佛家七宝之一。

价格炒作|价格几十元到几十万元

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贝类加工是当地的主要产业。这些年涌入潭门镇的砗磲捕捞、加工者众多,加上本地人接近10万人,镇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砗磲加工小作坊不计其数。有媒体称潭门镇销售贝类工艺品的店铺有200多间,年产值两三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了解,先前砗磲原材料价格比较便宜,现在已翻了5倍。现在最普通的砗磲每吨2000至4000元,品相好的每片几千甚至上万元,而顶级砗磲就要几十万元了。品相差的一般用来做手链、吊坠等,品相好的则雕刻成工艺品、收藏摆件等。

以一条最普通的砗磲手链为例,原材料和批量加工的成本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如果发往北京上海等地,售价在500元以上,一般都是高出批发价10倍。

砗磲价格为何在这几年呈井喷似上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砗磲收藏家称,砗磲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垄断性,中国内陆及许多沿海城市都没有这种资源。另外,砗磲属于资源性藏品,几乎是不可再生资源,伴随着市场的日益火爆,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业内人士认为,价格出现暴涨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有人故意在对砗磲进行炒作。

灰色区域|砗磲买卖屡禁不止

砗磲广阔的市场和逐年增长的价格让一批投资者看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不少人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囤积砗磲原材料,而这也加速了砗磲的过度采挖、捕捞。砗磲产业链繁荣发展的背后,过度捕捞、贱卖原材料以及低档次加工等隐忧也逐渐显现。

尽管砗磲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十几年,可是砗磲的捕捞、售卖等产业依旧没有停止。在我国,许多海边旅游胜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贝壳市 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市场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砗磲因为体型较大,是贝类雕刻原材料的首选,因此在旅游产品中也备受欢迎。不少环保人士认为,作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濒危保护贝类,为何还会有人销售呢?是监管漏洞还是利益驱使?

  • 砗磲饰品收藏受宠背后藏忧

    由于过度开采,天然砗磲的数量已越来越少,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欠缺有关,原产地保护范围亟待与国际接轨。

    查看详情
  • 砗磲买卖灰色链条背后的利益追逐

    由于人工养殖砗磲品质低下,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多是被明令禁止交易的天然砗磲。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何还会有人非法捕捞售卖?

    查看详情
  • 珠宝证书上标砗磲者多为造假

    由于国家法规中没有“砗磲”这个珠宝名词,市民无法通过证书辨识砗磲成品,建议购买时提高警惕、勿入误区。

    查看详情

收藏知识|买砗磲看四眼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砗磲饰品,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1.看裂纹 天然砗磲经过数年的生长,表面会出现年轮纹,并且纹路的粗细、方向、长短没有秩序。在放大镜下观察,天然砗磲的纹路周围有黄色光泽;仿制砗磲多用普通贝壳粉碎后压制而成,因压制时会放入胶质,所以表面光滑,没有年轮纹。

2.看结构 天然砗磲有层状结构,单层厚度为0.5毫米—1.5毫米,层面清晰致密;仿制砗磲没有这样的机构。

3.看颜色 天然砗磲有白、象牙白、棕黄等颜色,极少数砗磲带有紫、粉、紫红等色彩,并且光泽自然透亮;仿制砗磲的颜色多为雪白色,表面抛光发亮,色泽呆板。

4.看硬度 天然砗磲的硬度一般为2.5度—3度,部分品种可达4度;仿制砗磲的硬度在2度以下,低于天然砗磲。

(新浪收藏综合北京商报、中国消费者报、重庆晚报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