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廖静文:一生为徐悲鸿而活

新浪收藏
摘要|2015年6月16日晚7点03分,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在北京的家中安然逝世,享年92岁。徐悲鸿逝世50周年时,廖静文曾说,“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廖静文生前照片
爱的追求|七年婚姻,一生坚守!
1923年,廖静文出生于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社港的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39年在桂林参加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图书馆管理员一职的考试,第一次遇见了作为主考官的徐悲鸿,廖静文曾回忆对徐悲鸿的第一印象——
“他当时有一点未老先衰的情况,40多岁的人,就白了头发。但是他的眼睛,是闪亮闪亮的”。”
廖静文被录取后到了重庆,一边负责管理图书,一边协助徐悲鸿工作。在对彼此的关怀和照顾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徐悲鸿廖静文夫妇
1943年,廖静文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人暂时分隔两地。在思念的煎熬中,廖静文最终选择放弃了学业,回到了徐悲鸿的身边。徐悲鸿写给廖静文的一首诗让她决定陪伴徐悲鸿一生,让徐悲鸿有一个温暖的家,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
廖静文给了徐悲鸿一个承诺:
“我已一步一步跨越了年龄距离的障碍,勇敢地走到您面前,愿意为您和您的工作奉献我的一生。”

徐悲鸿廖静文夫妇
然而,相差28岁的年龄障碍加上徐悲鸿虽与蒋碧薇长期分居但尚未离婚,结婚一事遭到廖静文的家人极力反对。
“悲鸿跟我讲,如果你家里反对怎么办呢,我说那我就不结婚,在你身边照顾你。悲鸿说,你知道吗,不结婚就没有社会地位。我不懂,悲鸿说,你什么都不懂,都不要,你真像一张白纸一样。”
经过无数的艰难和努力后,两人终于在1946年1月14日于重庆结婚。
婚后生活非常艰苦,据廖静文回忆:
“结婚时,我们住的房子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吃饭基本吃食堂,吃的是那种配给的发了霉的平价米,喝水只能喝泥塘里的水,连到嘉陵江去 挑的水都买不起。”
1946年8月,徐悲鸿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偕她北上居住在北平。两人先后育有一双儿女,徐庆平和徐芳芳。一家四口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全家福
“他一天到晚就是上班、工作、画画,所以做他的妻子,很不容易。”
廖静文一直都很辛苦,她每天不仅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徐悲鸿的生活,并且在他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强大的支持。两个人从来都没吵过架、红过脸,廖静文非常愉快,也很满足。
不幸的是,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患脑溢血病逝,时年58岁。
那时廖静文只有30岁,还带着两个不满7岁的孩子。另她遗憾的是幸福婚姻生活才仅仅维持了7年,徐悲鸿手上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完成......
回顾廖静文生前瞬间
母爱如天|一人带大一双儿女
“悲鸿去世以后,我总是有种恐惧,怕这两个孩子将来带不大”。
对待子女,廖静文虽然分外疼惜,却从不娇惯。每个礼拜她都要雇一辆三轮车,带两个孩子去学画画和钢琴。孩子缺少父亲的关爱让廖静文很是心酸,只得自己尽可能多给予孩子们一些。两个孩子都十分努力,成绩一直都很好。
文革时,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廖静文心灰意冷时也想到了触电,但想到孩子们那么小就没有了父亲,不能再没有母亲,为了儿女她咬牙熬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当年悲鸿突发脑溢血,倒在会场的沙发上,看到我时还问‘孩子怎么没有来’,这也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知道他很惦记两个年幼的孩子。即使为了悲鸿,我也要用尽全力。”
无私捐赠|把徐悲鸿遗产全部交给国家
徐悲鸿死得突然,他没有留下遗嘱。廖静文一人做主,1350多幅悲鸿的画、1100多幅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名家作品,万余件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都捐给了文化部(其中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唯一的住宅也捐给国家,做了纪念馆。周总理还亲笔写了“悲鸿故居”四个字。
当时不少好友劝她,儿女还小,应该考虑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问题。况且悲鸿在许多画里都写了“爱妻静文”的名字,应该为自己留下一部分,但被廖静文拒绝了。
“总之我觉得除了悲鸿,什么对我来说都不宝贵了。既然悲鸿没有了,我就没有必要要这么多东西,这是我当时的心情。”
终不负卿|用一生守护徐悲鸿
“我想我也许会一直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徐悲鸿死后,为给徐悲鸿写传记廖静文到北大旁听学习。
1957年,她完成大学学业,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并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在工作中继续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为撰写徐悲鸿传记文学做准备,并写出了初稿。
文革中,廖静文处境艰难,想尽办法联系到周恩来总理,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才得以保存。但纪念馆因修地铁被拆。
1973年廖静文向毛主席申请重建徐悲鸿纪念馆获得批准。1982年新的纪念馆建成后,她天天到馆,风雨不误。馆里的大小事务她都亲自过问,中外来访的朋友和观众,她只要有时间,都会热情接待。
她还在馆内建起了“徐悲鸿画室”,聘请美院教授执教,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此外,每年纪念馆都要挤些钱捐给“希望工程”,扶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
1983年,她撰写的26万字的长篇传记《徐悲鸿的一生:我的记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最大的心愿|完成纪念馆扩建
徐悲鸿纪念馆于2010年9月1日正式闭馆改造扩建,原2层主楼将加盖至4层,总建筑面积也将增加一倍,还将加设地下车库等。
据媒体报道,扩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将于2015年10月开馆。
对于这么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廖静文从无怨言,她曾说:再多的工作,对她来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做好徐悲鸿的夫人。

廖静文在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雕像前
结束语
一场相差28岁的忘年恋,一段仅有10年的相处,是什么让廖静文倾尽一生延续并守护徐悲鸿未完成的事业?我们相信,承载这一切的是一份伟大的爱情。
愿廖静文安息,与悲鸿在天堂相聚,慢慢诉说这些年的点滴。
新浪收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