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收藏

揭秘故宫国宝迁台:两岸文物pk

揭秘故宫国宝迁台:两岸文物pk

新浪收藏

关注

摘要|近日,几件涉及故宫文物南迁的相关文献亮相拍卖场,不禁又让大众开始回溯这段历史。抗战结束后,文物陆续运至南京等地,随后部分文物被运送到台湾,最终形成了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而关于两岸故宫藏品的优劣比较,争论很大,究竟孰强孰弱?我们一起来揭秘!

回溯历史|三批文物迁台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迁徙路线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迁徙路线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31日的一则总统府代电,是蒋介石通知杭立武次长,已请海军派舰运送文物三千箱赴台的公文。

故宫南迁文物史料

由南京迁往台湾的文物分3批,总计运台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一共是2972箱。其中古物1,434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占南京所藏文物的1/4。

第一批共772箱,计有故宫文物320箱,启运于1948年12月22日,由国民党海军部调派“中鼎轮”载运,26日抵达基隆,其中包括320箱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

第二批1949年1月6日起运,由招商局调派“海沪轮”,所运载3502箱中有故宫文物1680箱,1月9日到达基隆。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不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铜器,还包括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共七部,故宫文渊阁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缮写得最为完整的一部。这批运走的青铜器和瓷器后来成了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第三批1949年1月29日起运,由海军部指派“昆仑号”运输舰载运,原初步决定运送故宫文物1700箱,但由于舱位紧张,以致有728箱无法装舰。因此航还执行其它任务,不时停靠,直到2月22日才抵基隆。自此批文物运出后,李宗仁代总统下令阻止故宫文物运出。

  • 故宫南迁文物史料揭密

    中国嘉德2015春拍“笔墨文章”专场中,推出的众多涉及故宫南迁的相关拍品。

    查看详情
  • 蒋介石曾介入故宫文物迁台

    1949年前后,四面楚歌的国民党政府将故宫博物院一批珍贵文物秘密运送至宝岛台湾。

    查看详情
  • 揭秘故宫文物的七次大迁移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首次南迁。

    查看详情
  • 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

    201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迎来90周年院庆。

    查看详情

入台建院|文物终有归处

这些文物抵达基隆后转至台中糖厂仓库,1950年4月,两院(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两馆(北平图书馆与中央图书馆)原存台中糖厂的4000多箱文物,转入北沟沿山兴建的3栋保管新库中。

1957年,在亚洲协会的赞助下,在北沟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密封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故宫文物,终于可以开箱见人了。但因场地狭隘,能够展示的文物只有200件而已,再加上交通不便,故宫文物的展示和研究都备受委曲。

1965年8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建造完成。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蛰伏于台北乡间17年的文物,终于有了一个适当的保存和展览环境。也正是由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晚成立整整40年。

蒋介石秘运故宫文物撤台之谜

困难重重|文物如何打包

要搬家,首先要把文物打包装箱。故宫专家庄严先生,从1933年故宫文物搬出紫禁城始便和他夫人申若侠及四个孩子和这些文物在一起。后庄老在台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其撰写的《山堂清话》,详细记述了故宫文物打包装箱过程:

“瓷器,有薄如纸,有大如缸;又如铜器,看其形状似乎坚强,可是一碰就碎;其它脆弱微细之物尚多,装时各有困难;不外下边的四字真言,就是稳、准、隔、紧。……”

“使件件相隔离”,然后包扎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也就是由于这种戒慎恐惧的心情和认真实在的工作态度,才能使经历上万里搬迁的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几乎毫发无伤。

  • 60年前国宝秘密迁台的往事

    1948年12月21日,国民党海军“中鼎号”将第一批文物运往台湾。

    查看详情
  • 故宫国宝迁台秘闻

    第二批文物运台,租用招商局商船“海泸号”。

    查看详情
  • 故宫文物迁台前最后一次露面

    就在迁徙未定之时,这批国宝级书画在大后方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展出。

    查看详情

抵制南迁|北平的文物全部留下

在抢运南京文物的同时,杭立武惦念着还留在北平故宫博物院的精品文物。电报飞向紫禁城,催促遴选并空运南京,再随南京文物一起赴台。而此时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已决定:让文物留在大陆,不去台湾。为敷衍南京,马衡召开了似乎很认真的院务会,讨论了文物的选定及装箱问题,并告诫一定要细致谨慎。在马提出“安全第一,不要求快”的方针下,大家拖泥带水地磨蹭到1948年的12月14日,北平城彻底陷入了解放军的合围当中,对外陆路交通断绝。在中共地下党的促使下,马衡关闭了午门、神武门和东西华门四门,选装好的精品文物再也无法运出。

  • 故宫守望者庄灵揭秘故宫南迁

    提起装箱,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查看详情
  • 杭立武与民国时期故宫国宝

    杭立武,是伴随着文物去往台湾的人。

    查看详情
  • 日本记者笔下的故宫离合

    “老故宫”都相信“文物有灵”。

    查看详情

南北PK|两岸故宫藏品孰优孰劣

实事求是说,台湾故宫博物院确实名不虚传。运台文物的箱数以数量计,虽然仅占南迁箱数不到四分之一,但仍多达数十万件,而且多是精品重器,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若以质论,则南迁文物中的精华,大部分已运到台湾。然而,当时北京故宫的文物并没有运出,显然数量和门类上北京故宫优势明显,那我们就来看看质量如何:

1、书画

北京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

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北京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

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故宫庋藏的明清大幅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少的。

在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量和品质不如北京故宫。

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宫的碑帖善本占全国大多数。目前尚没有见到文物南迁中有关碑帖的记录。

2、陶瓷类

北京故宫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在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

台北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数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

在古陶瓷收藏方面,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故宫文物惊艳亮相卢浮宫

3、青铜器

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台北故宫典藏的铜器

4、工艺类

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万斤,还有重量数千斤的几件玉山,是台北故宫所不能及的。

漆器总体上台北故宫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珐琅制品则是台北故宫所没有的。

从台北故宫出版的有关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选文物看,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北京故宫藏品。

5、宫廷类

北京故宫具极大优势,不赘述。

6、图书典籍

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

北京故宫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拨交国家图书馆,但其他时期、不同形式的品种、数量众多。

7、补充

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另“一希”在台北故宫)

我国传世最早的名人墨迹——晋陆机的《平复帖》,以及韩 的《五牛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著名国宝,都是新中国入藏故宫的。

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湾没有;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湾,北京没有。

当然,北京故宫获得的捐赠也非常可观。

总结: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藏品的优势与不足很明显,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并非如传言仅是个“空壳”,如果真要比较,应该说,各有千秋,都不完整。

  • 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藏品比较

    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

    查看详情
  • 故宫镇馆之宝至少15万件

    根据最近一次文物清理的结果,截至2010年12月故宫博物院藏品为1807558件(套)。

    查看详情
  • 两个故宫:从北京到台北

    和北京故宫的皇家宫殿背景有本质的不同,台北故宫完全是一座按照现代博物馆标准来设计和建造的功能建筑。

    查看详情
  • 两岸故宫:藏品服务创意各异

    为什么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和东坡肉那么有名?

    查看详情

新浪收藏综合

加载中...